CoreWeave, Inc. (CRWV) 深度投資分析筆記

更新 發佈閱讀 4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公司背景與產品概述

成立與轉型歷史: CoreWeave 成立於 2017 年,前身為 Atlantic Crypto,由幾位大宗商品交易員創立。公司創立初期專注於利用 GPU 進行以太幣加密貨幣挖礦,但在 2018 年加密貨幣市場崩盤後,於 2019 年轉型更名為 CoreWeave。憑藉轉型前累積的大量 GPU 硬體,CoreWeave 成功切入雲端高效能運算(HPC)市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澤西州,服務範圍國際化,2024 年員工人數約 550 人。其發展重要的時間軸如下: 

raw-image

2017 年

  • 在美國紐澤西州成立,原名 Atlantic Crypto,由 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Brannin McBee 和 Peter Salanki 共同創辦。
  • 初期業務專注於使用 GPU 進行以太幣挖礦。

2019 年

  • 正式更名為 CoreWeave,並在加密貨幣市場崩盤後轉型為 GPU 雲端運算服務商,利用既有的大量 GPU 設備切入 AI 與高效能運算市場。

2022 年

  • 在美國營運 3 個資料中心。
  • 投資約 1 億美元購買 NVIDIA H100 GPU。
  • 推出 加速器計畫(Accelerator Program),為 AI 新創提供運算額度與折扣。

2023 年 4–5 月

  • NVIDIA 投資 1 億美元入股,估值約 20 億美元。

2023 年 8 月

  • 以 NVIDIA H100 GPU 作為抵押品,取得 23 億美元債務融資,開創 GPU 抵押貸款先例。

2024 年 5 月

  • 完成 11 億美元 C 輪融資(由 Coatue 領投),估值達 190 億美元。

2024 年 10 月

  • 完成 6.5 億美元次級股權出售,投資者包括 Cisco、Fidelity、Jane Street。
  • 從多家投行獲得 6.5 億美元信貸額度。
  • 在倫敦設立總部並啟動英國資料中心建設。
  • 簽署協議,投資 12 億美元在紐澤西 Kenilworth 興建資料中心。

2024 年 11 月

  • 成為首批在雲端部署 NVIDIA Blackwell GPU 的服務商之一。

2025 年 2 月

  • 成為首家提供 NVIDIA GB200 NVL72 晶片雲端服務的公司,IBM 採用該平台訓練 Granite AI 模型。

2025 年 3 月

  • 以約 17 億美元收購 AI 開發平台公司 Weights & Biases。
  • 與 OpenAI 簽署為期 5 年、總值 119 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合約;OpenAI 同時在 IPO 私募配售中投資 3.5 億美元。
  • 3 月 28 日於那斯達克上市,IPO 融資 15 億美元,為當時最大規模 AI 相關 IPO。

2025 年 7 月

  • 宣布將以 90 億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購 HPC 服務商 Core Scientific(該公司原為加密貨幣挖礦業者)。


公司定位與願景: CoreWeave 自我定位為「AI 超級擴展者(AI Hyperscaler)」。其核心目標是針對生成式 AI(GenAI)和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打造專用的雲端平台。簡言之,CoreWeave 提供以 GPU 為中心的雲基礎設施,幫助企業和開發者在雲端大規模運行 AI 模型和其他需要大量計算的工作負載。

 主要產品與服務: CoreWeave 的產品線涵蓋多種雲端運算資源,包括 GPU 計算、CPU 計算、儲存服務、網路服務,以及管理式服務等。客戶可以選擇虛擬或實體裸機伺服器,使用 CoreWeave 平台強大的管理功能(如叢集生命週期控制器、Tensorizer 分散式張量技術、監控工具等)來部署工作負載。除了基礎的算力租賃,CoreWeave 亦針對垂直領域提供解決方案,例如視覺特效渲染、AI 模型訓練與推論服務,以及「任務控制」(Mission Control)軟體以監控硬體資源效能。這些服務讓客戶能以即服務(as-a-service)的方式獲取高階 GPU 算力,而無需自行採購昂貴硬體。值得一提的是,CoreWeave 亦研發自有的晶片管理軟體,提升資料中心運營效率。

raw-image

 業務模式與重大合作: CoreWeave 採取租賃運算資源的商業模式,類似於公有雲供應商,但重點聚焦在 GPU 密集型工作負載。公司大量投資最新的 NVIDIA GPU,例如在 2022 年花費約 1 億美元購入 Nvidia A100/H100 晶片,以確保供貨優勢。這使其在 2023 年生成式 AI 熱潮中獲益良多——大型雲供應商如 AWS 一度因晶片短缺無法滿足需求,反而給予 CoreWeave 等新創雲服務商機會。CoreWeave 的專注策略也吸引了一系列大客戶與合作夥伴:2024 年微軟(Microsoft)貢獻了公司超過 60%的營收(推測為微軟Azure將部分AI工作負載託付CoreWeave);2023年 NVIDIA 本身也直接投資 1億美元入股 CoreWeave,顯示出對其商業模式的認可。2025 年 3 月,CoreWeave 宣布以約 17 億美元收購知名 AI 平台開發商 Weights & Biases,擴充 AI 工具軟體版圖。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 年 3 月 OpenAI 與 CoreWeave 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的雲端運算合約,總值高達約 119 億美元。作為交換,OpenAI 在 CoreWeave 3 月 IPO 時透過私人配售取得了 3.5 億美元的公司股份,成為策略投資人。這些大手筆合作與合約不僅帶來龐大訂單,也提高了 CoreWeave 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地位。

 發展目標: CoreWeave 的長期願景是在 AI 時代成為與傳統超大規模雲(如 AWS、Azure)並駕齊驅的專業算力提供者。2024 年以來,公司積極擴充資料中心版圖,在美國與歐洲建立新的據點。至 2025 年,公司營運的資料中心數量已增至 32 個(相較2024年的15個),內部安裝的 GPU 總數約達 25 萬顆。此外,CoreWeave 也運用創新性融資(例如以 GPU 作為擔保品進行貸款)來快速部署硬體。公司目標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例如成為全球首家提供 NVIDIA 新一代 Blackwell GPU(如 GB200 系列)雲端服務的業者,以滿足頂尖 AI 實驗室的需求。整體而言,CoreWeave 自我期許成為「AI 時代的資料中心龍頭」,透過快速擴張與深化軟硬體整合能力,鎖定生成式 AI、超大規模模型訓練等高增長市場。

財務面分析

營收成長性: CoreWeave 自轉型雲端業務以來,營收呈現爆炸性成長。2024 全年營收達 19.2 億美元,較 2023 年的 2.2894 億大增 736.6%。這種百倍級的年增幅反映了 AI 雲服務需求的井噴。進入 2025 年,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最新公佈的2025年第二季(截至6月30日)營收為 12.13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3.95 億成長約 207%。公司管理層也上調了全年業績預期,預估 2025 全年營收可達 51.5~53.5 億美元,年增幅約 174%,高於原先預期的 49~51 億美元。此外,截至第二季末,CoreWeave 手握高達 301 億美元 的合約待執行訂單(backlog),顯示未來收入來源相當可觀。其中包括 OpenAI 新近追加的 40 億美元擴大訂單(在原先 119 億合約基礎上),以及其他超大型科技客戶的新簽約。營收高速成長奠定了公司長期發展的基石。 

raw-image

獲利能力與利潤率: 雖然營收暴增,CoreWeave 目前仍處於虧損擴大階段。2024 年公司淨虧損約 9.38 億美元,虧損額較前一年擴大 57.9%。2025 年第二季單季淨虧損為 2.905 億美元,同樣高於去年同期虧損 3.230 億的水準,但因營收基數大幅擴大,淨利潤率已從 2024 年 Q2 的 -82% 改善至本季的 -24%。值得注意的是,CoreWeave 第二季調整後每股虧損為 -$0.27,高於市場預期的 -$0.21,顯示虧損程度超出分析師預估。公司管理層將虧損擴大的主因歸結於為支持業務快速擴張所投入的大量前期成本,例如建置資料中心、購置 GPU 及相關基礎設施等。從毛利角度看,由於 GPU 雲服務定價高昂且需求旺盛,CoreWeave 的調整後 EBITDA 利潤率仍超過六成(Q2 Adjusted EBITDA 約 7.53 億美元,佔營收比 62%)。但扣除折舊、利息等費用後,公司仍處虧損,顯示折舊攤銷與融資成本對利潤蠶食嚴重。

 

現金流與財務槓桿: CoreWeave 正處於高額資本開支週期。2025 上半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達 38.6 億美元(主要用於購買設備、擴建資料中心)。同期間,營運活動現金流為 -1.90 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 上半年公司曾因大型客戶預付款而錄得超過 19 億美元的正向營運現金流(反映在巨額遞延收入增長上),但2025年隨著應收帳款飆升及預付款減少,營運現金轉為負值。這說明隨著業務擴大,CoreWeave 需承受短期資金壓力並高度依賴融資。

 

raw-image


負債結構與利息負擔: 為支撐爆發性成長,CoreWeave 大舉舉債融資。2023 年 8 月,公司以 NVIDIA H100 GPU 作質押,獲得了 23 億美元 的大型債務融資。2024 年 10 月又獲多家銀行提供 6.5 億美元 信貸額度。這些負債使公司背負不小的利息支出——2025 年第二季單季淨利息費用高達 2.67 億美元。以此推算年化利息支出逾 10 億美元,占營收比例甚高,顯示財務槓桿風險不容忽視。資產負債方面,由於大量購置設備及併購,公司資產負債率上升,但有價值的 GPU 設備亦構成一定資產保障(甚至可再次用於抵押融資)。不過,若未來利率上升或公司無法按期轉虧為盈,債務負擔恐成隱憂。

 

估值指標: 以8月13日收盤價約 $117.76 計算,CoreWeave 市值約 575 億美元。以過去12個月營收 27.1 億美元計,市銷率(P/S)約 21 倍。即便以公司上調後的2025年營收目標約 52 億美元估算,前瞻市銷率仍在 11 倍左右,顯著高於傳統雲服務和硬體廠商。相比之下,核心競爭對手 Lambda Labs(私人公司,專注 GPU 雲服務)2024 年營收約 4.25 億美元,最近一輪融資估值 15 億美元,估算市銷率僅 3.5 倍。這凸顯出 CoreWeave 目前以高成長故事支撐的溢價估值。此外,公司尚無本益比(P/E)可言,因目前仍為淨虧損。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分析師對 CoreWeave 的態度趨於保守:16位分析師的平均評級為「持有」,12個月目標價平均僅 $99.62,較現價低約 15%。這意味著以傳統估值觀點,華爾街認為 CoreWeave 股票偏貴,需要時間以業績增長消化估值。

 

綜上,CoreWeave 財務面呈現「高速成長,短期虧損擴大」的典型新創科技公司特徵。一方面,公司抓住 AI 浪潮實現營收爆發,未來幾季業績可期;另一方面,大規模資本開支和負債融資帶來的虧損與財務風險不容忽視。投資人需權衡高成長潛力與高槓桿風險,在估值已處高檔的情況下保持謹慎。

技術分析:股價走勢與近期大跌原因

過去六個月股價表現: CoreWeave 於 2025 年 3 月 28 日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IPO 定價 $40。上市初期交投震盪,但隨著 AI 概念持續火熱,該股展開了猛烈的多頭行情:自 3 月底上市至 6 月下旬,不到三個月內股價從約 $40 飆升至歷史高點 $187(6 月 20 日)。以 IPO 價計算,短短一季內最高漲幅接近 370%,堪稱近年美股市場上表現最亮眼的 IPO 之一。然而,經歷如此快速的上漲後,7 月開始市場出現獲利了結壓力,股價從高點回落進入調整。技術上觀察,7 月上旬股價在 $160-$180 區間震盪後遇阻回落,並於7月底跌破短期關鍵均線,趨勢開始轉空。到 8 月上旬,CoreWeave 股價已自高點回調約兩成,降至 $130-$150 區間盤整。

 

raw-image

K 線趨勢與技術指標: CoreWeave 上市以來的週線K線顯示,4月和5月連續大陽線上攻,6月見頂後出現長上影線,意味上方拋壓漸強。進入7月後,日K線震盪下行並夾雜多根長黑K,成交量相比6月高峰有所放大,顯示拋售力道增強。8月初股價一度跌破100日移動均線支撐,技術面轉弱的信號明顯。相對強弱指標(RSI)等震盪指標在8月上旬一度進入超賣區,暗示短線跌勢趨緩,不過整體下降趨勢線尚未扭轉。在 $120 附近,股價曾多次獲得買盤承接,該水準有望成為近期技術支撐。但若未能守住,下一道心理關卡將在 $100 整數關。上檔方面,$150 已成為顯著壓力區,需有基本面重大利好配合方可能重返。

 近期股價大跌的原因: 2025 年 8 月 12 日盤後,CoreWeave 公佈了上市後第二份財報。雖然該季營收 12.13 億美元輕鬆超越市場預期的 10.8 億,且公司上修全年營收展望;但每股虧損 -$0.27 大於預期虧損 -$0.21,顯示高成長伴隨高成本燒錢,讓投資人憂慮。消息發布後,市場聚焦於虧損擴大的負面訊號,8 月 13 日當天股價開低走低,收盤暴跌約 20.8%,單日跌幅創下該股上市以來最大紀錄。股價由前一日的 $148.75 急挫至 $117.76(盤中最低探至 $117.60),市值瞬間蒸發逾百億美元。導致此次暴跌的原因除了財報虧損高於預期外,還有幾項重要因素:

  • 消息面利空與市場情緒: 財報顯示 CoreWeave 虧損幅度超出分析師預估,說明公司為因應需求迅猛擴張導致成本壓力驟增。儘管營收成長亮眼且管理層釋出樂觀指引,但部分投資人擔憂利潤遙遙無期、未來可能持續增資或舉債,這種情緒在財報後迅速發酵成拋售壓力。同時,8 月中旬美股大盤亦出現高檔震盪,加上地緣政治等宏觀不確定因素,市場整體偏向風險趨避,對高估值成長股更加敏感。
  • 技術面轉弱引發止損: 如前述,財報公布前後股價已跌破多條技術支撐,短線趨勢轉空。8月13日早盤低開後,觸發大量技術性止損賣盤,加劇了跌勢。特別是跌破 $130 一線後,前期在該價區進場的短線多頭紛紛止盈離場,進一步放大當天的下跌幅度。量價關係上,當日成交量逾 3.66 億股,較前日放大約30%,也是拋壓集中的體現。
  • 籌碼面利空(解禁壓力): 更大的隱憂在於,CoreWeave IPO 鎖定期(Lock-up)即將屆滿。據報導,8月14日(週四)公司將有佔流通股 83% 的內部持股解禁(對數據若有差異,下文籌碼面部分詳述)。市場擔心早期投資人、創辦團隊等可能趁股價相對高檔時套現離場,勢必對股價構成潛在賣壓。因此在財報利空之際,部分資金先行拋售避險,導致跌幅擴大。事實上,早在財報前夕市場即有傳言提及9月下旬將有大批限售股解禁,這可能也是7月以來股價疲弱的原因之一。Barchart 的評論指出,投資人目前過度關注解禁壓力,以致忽略了公司亮眼的營收增長和樂觀展望。

綜合而言,CoreWeave 近期股價暴跌並非單一因素導致,而是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短期財報虧損擴大打擊信心,技術破位引發止損,解禁在即放大恐慌,三股力量最終導致20%以上急跌。從技術走勢看,經此一役後,股價已跌回 5 月底的水準,回吐了近兩個月的漲幅。後續若無新的利好刺激,股價可能進入一段時間的底部整理階段,等待拋壓充分釋放和多方重新聚集力量。投資人宜密切關注 $115-$120 區域的支撐力度以及成交量變化,尋找趨勢扭轉的信號。

籌碼面與市場動態

主要股東結構: CoreWeave 於 2025 年 3 月 28 日 IPO 發行了 A 類普通股,但 IPO 發行比例不高,大部分股份仍由內部人和早期投資者持有。根據 S-1 招股書資料,IPO 前公司曾進行多輪私募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 Coatue、Magnetar Capital、Blackstone、微軟和 NVIDIA 等。其中 NVIDIA 在 2023 年投資 1 億美元入股,OpenAI 則在 IPO 時透過私募配售取得價值 3.5 億美元股份。這也意味著兩大 AI 領域龍頭(NVIDIA 和 OpenAI)皆在 CoreWeave 名列重要股東。早期風險投資基金如 Coatue、晨星(Fidelity)、軟銀遠景基金等亦參與了 pre-IPO 融資,使 CoreWeave 上市時估值已達 230 億美元以上。

 法人買賣超: 由於 CoreWeave 上市時間不長,目前公開的機構持股與買賣資料有限。不過從已公開資訊可推測,一些具前瞻性的基金在 IPO 後即介入買進。例如,知名成長型基金經理人 Cathie Wood 的 ARK Invest 據報導在 CoreWeave IPO 首日股價破發時即逢低買入約 360 萬美元股票,表達對該公司的長線看好(此舉在當時市場引起關注,因為 ARK 一向積極布局顛覆性科技)。此外,微軟與 CoreWeave 的深度合作關係意味著微軟可能亦透過戰略投資或入股方式支持 CoreWeave 的發展(微軟是否直接持股未明,但其Azure雲與CoreWeave訂單高度綁定)。整體而言,上市初期由於流通盤有限,法人機構參與度相對偏低,多數籌碼仍集中在創辦團隊及戰略投資者手中。

 解禁潮與潛在賣壓: CoreWeave IPO 後設有鎖定期,通常為 180 天。根據資訊,2025 年 9 月下旬(約9月24日)將迎來 IPO 限售股解禁,屆時高達 83% 的 A 類股份(約4.0億股以上)將可流入市場自由交易。如此大規模的潛在供給無疑讓市場感到壓力。在解禁前夕,若股價仍遠高於早期投資者的成本價,預期會有相當比例的持股釋出套現。值得慶幸的是,CoreWeave 的基本面增長強勁,許多長線投資者或許願意續抱持股,不會在解禁時一次拋售。但短期而言,解禁消息確實可能持續影響市場情緒。在8月中財報利空與大盤波動的雙重作用下,不少資金已提前反應這一風險,導致股價提前下跌。投資者需留意解禁日期臨近時的異常交易波動。如果股價屆時處於相對低檔,解禁衝擊或許有限;反之若快速反彈至高位,則更需防範拋壓。

 

市場關注熱度與散戶參與: 由於CoreWeave站上了今年AI概念風口,市場關注度極高。年初至今(截至8月13日),儘管經歷大幅回調,CoreWeave 股價累計仍上漲約 194%。如此亮眼的漲幅吸引了大量散戶投資者的目光。社群媒體和論壇上討論熱烈,例如 Reddit 的 WallStreetBets 討論區中多次出現關於 CoreWeave 的熱門帖文,部分激進交易者甚至宣稱「全倉壓注CoreWeave」等。也有散戶分享在短期內獲利數倍的交易心得,稱這次漲勢「堪比網路泡沫時期的IPO神話」。然而,伴隨近期股價巨震,網路論壇上看空聲音也浮現,有人稱CoreWeave估值過高、建議逢高放空或買進避險期權。整體而言,散戶參與度明顯提升,日均成交金額動輒數十億美元。高換手率代表籌碼流動快速,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股價波動。投資人需注意散戶情緒往往反覆無常,在風險事件下容易形成踩踏效應。

 

機構評級與市場觀點: 專業機構對 CoreWeave 的評價存在分歧。根據 StockAnalysis 匯總,華爾街分析師當前整體評級為「持有」,沒有明顯的一致看多或看空傾向。平均目標價約 $99.6,顯示部分分析師認為短期內股價將回調至雙位數區間。財報後,一些券商紛紛發表報告:「華爾街對CoreWeave看法兩極」成為媒體標題。多頭觀點認為該公司長線故事完好,AI 算力需求強勁將支撐營收持續爆發;部分分析師(如花旗集團的 Tyler Radke)甚至表示財報後股價疲弱是逢低布局良機,因基本需求並未受損。他們強調 CoreWeave 在 AI 雲服務的領先地位,以及與 NVIDIA、微軟、OpenAI 等巨頭深度合作帶來的競爭護城河。相反地,空頭觀點則聚焦於利潤困境與競爭風險:例如有分析指出,CoreWeave 雖有龐大營收,但擴張開支和利息令利潤遙遙無期;同時各大雲服務巨頭覬覦 AI 商機,競爭勢必加劇,CoreWeave 面臨被夾擊的可能。此外,近期公司宣佈擬以約 90 億美元全股票收購 HPC 服務商 Core Scientific(原為加密礦業公司)。此舉引起部分股東不滿,認為收購溢價過高且有攤薄股權之虞,據報導已有大股東計畫投票反對。這一消息亦被視為股價壓力來源之一。在正反論點交鋒下,CoreWeave 股價未來走勢很大程度將取決於公司能否以持續超預期的業績增長來化解市場疑慮。如果後續季報能顯示虧損收斂或重大新客戶簽約,市場觀點可能轉趨正面;反之若增長趨緩或資本操作引發稀釋陰影,評級恐進一步下調。投資人宜密切關注機構最新報告和目標價變動,以掌握市場風向。

是否適合進場抄底?——短中長期勝率量化分析

面對 CoreWeave 近期股價的大幅拉回,投資者不禁要問:現在是進場抄底的好時機嗎?以下我們分短期(1個月內)、中期(1~3個月)、長期(3~9個月)三個區間,對該股的勝率(即在該時間範圍內股價上漲獲利的概率)進行分析,並量化給出大致評估:

  • 短期(1個月內)勝率:低。 近期財報利空餘波未了,8月中旬的暴跌重挫市場信心。短線看,由於解禁賣壓尚未完全消化,以及技術面仍處於下行趨勢,未來數週內股價持續承壓的可能性偏高。在未來一個月內,上漲勝率估計僅約 30~40%。特別是9月下旬前解禁陰影猶在,短線投機買盤趨於謹慎。一個月的時間窗口較短,除非出現重大利好(例如公佈新的大客戶合約或宏觀市場情緒轉暖),否則股價大幅反彈的概率不大。相反,不能排除股價進一步下探測底的風險。因此短線抄底勝率偏低,此階段除非投資者具備極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並能嚴格執行止損,否則不建議盲目撈底。
  • 中期(1~3個月)勝率:中等偏低。 拉長至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情況可能略有改善但仍具不確定性。未來 1-3 個月內,CoreWeave 將經歷 IPO 六個月限售解禁(約9月底)以及下一次季度財報(預計11月中)等關鍵事件。預估中期勝率約在 50%左右:也就是說,未來3個月股價有約對半機率上漲或下跌。樂觀 scenario 下,9月解禁真正來臨時,市場或已提前消化賣壓,股價不跌反漲;隨後11月的Q3財報若能延續高成長並控制虧損,則可能成為股價觸底反彈的催化劑。而悲觀 scenario 下,解禁導致短暫供過於求、股價二次探底,甚至 Q3 財報又爆出更大虧損或成長趨緩,那麼股價可能繼續疲弱。此外,競爭環境或宏觀利率變化在此時間框架內也將發揮作用。因此,中期看多看空因素交織,勝率約五五波。投資者若在此區間嘗試佈局,宜保持耐心,可能需要經歷波折行情才能等待趨勢明朗。在倉位控制上也應保守,避免重倉一搏。
  • 長期(3~9個月)勝率:中等偏高。 展望 3 季度至 9 個月的長線,CoreWeave 的勝率有望提高到 60~70% 水平,即正報酬概率略高於負報酬概率。我們的理由包括:首先,公司的基本面趨勢預計保持強勁,2025 全年營收有望較去年翻逾兩倍,未來幾季持續高速成長將支撐股價重拾上行。其次,經過短期劇烈波動和籌碼出清後,真正看好公司前景的中長線資金將有機會在相對低位介入,形成新的持股主力,降低散戶情緒波動對股價的影響。此外,若 CoreWeave 能在 2026 年前後接近盈虧平衡甚至扭虧,市場將重新評價其估值水準,屆時勝率將進一步提高。不過長期變數也不容忽視——競爭者的市場奪取、大型客戶關係變化(例如主要收入來源的微軟或OpenAI需求波動)等,都可能改變基本面。因此我們對 3-9 個月長期勝率給出適度樂觀但保留的評估。在該時間範圍內,逢低逐步布局可能比短線搶反彈更有勝算。長線投資者應關注公司後續每季財報數據,以及AI產業景氣能否持續高漲。若一切朝有利方向發展,則目前階段的股價調整反而提供了中長期佈局的良機。

總結建議: 就當前情況看,CoreWeave 短線風險仍高,並非明顯的抄底良機。建議大家至少等待 9 月底解禁塵埃落定,以及觀察下一季財報走勢,再考慮大舉進場。不妨將投資視野放長,等技術面止穩、基本面疑慮釐清後再介入,以提升勝率。同時,對於已深套的投資者而言,若對公司長線前景有信心,可考慮拉長持有期限,而不必在恐慌低點割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中長期而言 CoreWeave 仍有望受惠於 AI 浪潮帶來的龐大需求。但切記高波動性將是常態,資金管理和心理準備必不可少。

機會與風險

底下整理CoreWeave 的發展機會和風人, 並繪制圖表容易判斷閱讀, 先機會開始看起

raw-image
  • 右上角的尖峰(AI/GenAI Demand Momentum、Strategic Partnerships、Contracted Backlog Visibility)分數接近 9 → 這是 CoreWeave 最強的優勢:
    • AI 市場需求正高速成長。
    • 與微軟、OpenAI、NVIDIA 的戰略合作很穩固。
    • 已簽下的龐大合約(backlog)確保未來營收能見度。
  • 中段機會(Capacity Expansion、New GPU Time-to-Market、Software Stack)分數 7–8 → 發展空間很大,但仍需執行力確保落地。
  • 相對較低機會(Geographic Expansion、Go-to-Market with Hyperscalers)分數 6–7 → 意味著還有國際市場開拓的潛力,但目前尚未完全發揮。

風險雷達圖也繪制如下

raw-image
  • 最高風險區(Debt Load & Interest Expense、Customer Concentration、Lock-up Overhang、Competition from Hyperscalers、Supply Dependence on NVIDIA)分數 8–9:
    • 高負債與高利息支出壓力大。
    • 收入過於集中在少數大客戶(例如微軟)。
    • IPO 解禁可能造成拋壓。
    • 競爭者包括 AWS、Azure、Google Cloud 等巨頭。
    • 供應鏈依賴 NVIDIA,易受供貨與價格影響。
  • 中高風險(Profitability Path、M&A Integration)分數 6–7 → 獲利模式與資本開支的平衡、併購整合都還需時間驗證。
  • 相對低風險(Regulatory / Export Controls)分數 5 → 雖有地緣政治與出口管制風險,但目前對 CoreWeave 的直接影響較其他項低。

綜合解讀

  1. 找峰值:圖上最外圍的尖峰 → 代表機會或風險的「重中之重」。
  2. 看形狀
    • 機會圖越「飽滿圓」代表機會面越全面。
    • 風險圖越「凸出尖」代表風險集中在少數領域,需針對性管理。
  3. 對照兩圖
    • 若同一領域同時在「機會」與「風險」圖都高分(如「Strategic Partnerships」與「Customer Concentration」對應關係),代表它是雙刃劍:有巨大正面潛力,也有高依賴風險。

同業競爭對手比較

CoreWeave 所處的是一個新興但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AI 計算雲服務。以下列出幾家核心競爭者,並就規模、估值與成長性方面進行比較:

raw-image
  • Lambda Labs(私有公司) – 專注GPU雲的獨角獸新創: Lambda Labs 與 CoreWeave 類似,提供基於 GPU 的雲端算力及相關硬體解決方案,是CoreWeave目前最直接的獨立競爭對手之一。該公司創立於 2012 年,早期以銷售 AI 訓練工作站和伺服器起家,近年轉型為雲端平台。Lambda 擁有雙重模式:既提供雲端 GPU 租賃,也銷售本地部署的 GPU 伺服器(CoreWeave 主要是雲端,Lambda 則雲端+本地並行)。在資金與規模上,Lambda 已累計融資超過 12 億美元,2024 年營收約 4.25 億美元,年成長率 ~70%。最近一輪融資對其估值約 15 億美元,換算市銷率僅 3.5 倍。相較之下,CoreWeave 2024 年營收 19.2 億,估值(市值)一度達 700 億左右,市銷率高達 25-30 倍。這意味 CoreWeave 在公開市場上的估值溢價明顯高於 Lambda 等私有競爭者。成長性方面,CoreWeave 2024 年營收跳增逾7倍,Lambda 約增長70%,CoreWeave 起步稍晚但增速遠超,同時背靠OpenAI、微軟等超大單帶動,短期增長潛力更大。但 Lambda 定位靈活(可雲可端),也獲得谷歌、Macquarie等資金支持,其長期競爭力不容小覷。目前兩者在爭奪高速成長的 AI 初創客戶群,CoreWeave 靠資本與規模領先,Lambda 則以價格與混合部署優勢競爭。
  • NVIDIA DGX Cloud – 晶片巨頭的雲服務拓展: GPU 供應龍頭 NVIDIA 近年亦切入雲服務領域,推出 DGX Cloud 平台,讓客戶按需租用 NVIDIA 自家頂尖的 AI 超級計算集群。雖然 NVIDIA 的主要業務仍是銷售硬體晶片,但其憑藉技術優勢與品牌號召力,開始與 CoreWeave 等分享部分雲端算力市場。NVIDIA 並未單獨披露雲服務收入,但透過與 Oracle Cloud、微軟 Azure 等合作,DGX Cloud 正在快速拓展。規模上,NVIDIA 當前市值逾萬億美元級別,財務實力遠勝其他玩家。2023-2024 年受 AI 需求驅動,NVIDIA 整體營收和獲利出現爆炸性成長:最新財報顯示其數據中心相關業務(主要是AI晶片)營收同比大增超過 70%,推動股價在 2023-2025 年間不斷創新高。NVIDIA 提供雲服務的策略更多是為了促進硬體銷售和打造生態,而非直接與客戶爭奪雲計算訂單。事實上,CoreWeave 本身就是 NVIDIA 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投資標的,NVIDIA 依賴像 CoreWeave 這樣的第三方來分銷其 GPU 算力。因此,NVIDIA 雲與 CoreWeave 有競爭也有共生:對部分終端大企業客戶而言,直接向 NVIDIA 雲端租用DGX超算是一個選項;但對更多中小型AI公司,CoreWeave 等能提供更客製化的服務。總體來看,NVIDIA 雲服務的存在對 CoreWeave 構成一定競爭壓力(尤其在高階算力領域),但目前NVIDIA更像供應商角色,其成功反而佐證了AI算力需求旺盛,有利整個產業擴容。投資人應關注NVIDIA未來策略是否會更直接地涉入雲服務,畢竟擁有巨量資源的NVIDIA一旦全面競爭,將大幅改變市場格局。
  • 超大規模公有雲(AWS、Azure、Google Cloud、Oracle Cloud 等) – 潛在最強對手:傳統公有雲巨頭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和客戶基礎,原本就提供 GPU 雲服務,只是過去一年面臨高階 GPU 短缺制約,讓 CoreWeave 等新創獲得窗口期。但這些巨頭正在迅速加碼:例如 Oracle Cloud (OCI) 2025 年部署了 65,000 顆 NVIDIA 最新 H200 GPU,帶動其雲基礎設施收入在 2025 財年 Q4 暴增 52%。Oracle 執行長直言預計 FY2026 年雲業務增速可超 40%,其中相當部分來自AI工作負載需求。微軟 Azure 和 Google Cloud 也透過自研 AI 晶片(如Google TPU)或大量購買 NVIDIA GPU 來擴充算力池。AWS 更宣布與 NVIDIA 深度合作,預計取得大量 H100、甚至 Blackwell GPU,用以提升其在 AI 雲領域的供給能力。從估值比較,這些科技巨頭本身市值高達數千億至一兆美元級(例如微軟、市值近 2.5 兆),市盈率和市銷率相對溫和且業績穩定,屬於價值成長並重型。它們涉足 AI 雲服務後,能以更低價格、更完善生態去吸引客戶,這對 CoreWeave 形成長期競爭壓力。然而,目前 CoreWeave 也與其中部分巨頭形成合作/互補關係:微軟正是 CoreWeave 最大客戶,將部分超額AI算力需求分包給 CoreWeave;Google Cloud 則投資了 Lambda Labs,此舉被視為對 CoreWeave 的制衡。可以預見,競合並存將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CoreWeave 必須在巨頭正式全面入場前,盡快鞏固市場地位、提升服務差異化,否則可能被其客戶(如微軟)反向整合或邊緣化。
  • 其他專用AI基礎設施公司 – 新型態競爭者: 除了上述主要玩家,一些獨特定位的公司也在瓜分AI算力市場。例如 Crusoe Energy 將天然氣燃燒轉化的能源用於供電資料中心,提供低成本且環保的GPU雲服務;Cerebras Systems 開發專門AI晶片並提供雲服務平台,以差異化技術挑戰GPU模式;還有如 WhiteFiber 等新創,強調資料中心佈局策略與房地產開發整合。這些「新雲」玩家各有利基,但規模暫不及CoreWeave與Lambda。投資者可以將其視為市場多元化的指標——若未來某一技術路線(如非GPU晶片)取得突破,可能形成對現有GPU雲模式的替代。

競爭格局總評: CoreWeave 目前在獨立AI雲服務商中處領先地位,背靠豐沛資本與一流客戶資源,高成長可期。但長遠看,其估值與前景已隱含相當樂觀預期,而競爭對手環伺:上有科技巨頭可能下場直攻,下有其他初創蠶食利基市場,中間還有Lambda此類緊追者虎視眈眈。成長性比較而言,CoreWeave 短期增速最高,但基數提高後維持高速將漸趨困難;Lambda 等還在成長初期,未來幾年有望保持較高增幅但絕對額度較小;巨頭們雲業務體量大,增速稍低(20-50%),但勝在可持續性強。估值比較而言,CoreWeave 作為純粹AI雲的稀缺標的享受高溢價,但一旦巨頭擴產能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或調整對其估值的方法(例如更多參照傳統雲服務企業而非Internet高科技乘數)。因此,投資CoreWeave需要持續關注競爭動態。公司若能憑藉先發優勢及專注策略,不斷技術創新並保持與產業領袖的深度合作,那麼在這場AI雲競賽中仍有望勝出並享受高成長紅利;反之若稍有怠慢,超大玩家們的壓力可能讓其增長故事打折扣。

相對更高勝率的投資選擇

假如綜合以上分析,您認為 CoreWeave 目前勝率偏低、風險偏高,那麼在美股市場中,有哪些替代標的能提供更高勝率且涉足AI題材呢?以下推薦幾項考量,並說明比較原因和預期收益:

  • 輝達 NVIDIA (NVDA) – AI時代的「賣水人」: 如果說 CoreWeave 是淘金者,NVIDIA 無疑就是向淘金者賣鏟子的商人。在當前生成式 AI 浪潮中,NVIDIA 的 GPU 就是 AI 算力的核心「燃料」。事實上,CoreWeave 等AI雲服務商的繁榮,很大程度歸功於 NVIDIA 硬體性能的提升和供應。投資 NVIDIA,相當於間接投資整個 AI 基礎設施生態。比較優勢:NVIDIA 擁有穩固的護城河(GPU 市場壟斷地位、軟體生態 CUDA 支持)和出色的財務體質。最新財報顯示其營收與獲利雙雙暴增,2025 會計年度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大增 78%,遠超市場預期。這帶動 NVIDIA 股價在 2023-2025 年完成驚人翻轉並屢創新高。與 CoreWeave 相比,NVIDIA 雖估值不低(市盈率數十倍),但其增長已有紮實利潤支持,財務風險極低。市場共識認為,未來幾年AI晶片需求將持續旺盛,NVIDIA 作為最直接受益者,「勝率」自然更高。預期收益:若AI熱潮延續,NVIDIA 未來1-3年仍有望維持雙位數以上的年盈利成長,股價有機會隨之水漲船高。儘管2025年以後增速可能放緩,但長期成長軌跡清晰。以分析師預估,NVIDIA 12 個月目標價上行空間約 15-20% 不等;若展望數年,隨著AI應用更普及,其市值甚至可能繼續挑戰新的高度(部分樂觀預測指向 $1.2-$1.5 兆市值區間)。總之,NVIDIA 是一檔高勝率且相對穩健的AI投資首選標的。對應 CoreWeave 而言,NVIDIA 不會有個別公司經營不善導致的暴跌風險,除非AI產業整體逆轉,否則長線漲勢可期。
  • 微軟 Microsoft (MSFT) – AI應用與基礎設施雙贏者: 微軟是少數同時涉足 AI 算力供給與應用層的科技巨頭。一方面,微軟 Azure 雲服務是 AI 模型訓練與部署的重要平台(也是 CoreWeave 大客戶之一);另一方面,微軟透過與 OpenAI 的深度合作,將 GPT-4 等生成式AI能力融入Office 365、Bing搜索等產品,打造實際應用價值。比較優勢:微軟的核心業務穩健(Windows、Office 等持續貢獻現金流),能支撐其大舉投入AI研發和基建。同時微軟手握約 950 億美元淨現金,財務非常穩健。相較CoreWeave這類單一業務公司,微軟的業務多元降低風險,其股票波動性也小得多。勝率方面,微軟在 AI 時代扮演領軍角色:Azure 雲收入增速顯著,據最新季報智慧雲業務同比成長 ~15%,其中AI相關業務更是亮點(管理層預計 AI 服務能驅動 Azure 未來增長)。雖然增速不如新創,但勝在確定性高、護城河深。投資微軟等於押注AI應用廣泛落地的未來,而且就算AI進展低於預期,微軟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其他業務也能提供下檔保護。預期收益:分析師對微軟未來一年的平均目標價漲幅約在 10-15%,屬於大市值公司中表現優異者。長期而言,若AI帶來的新業務(如Copilot人工智慧助手等)獲得大規模商業成功,微軟市值還有上行空間。綜上,微軟是一個勝率較高、風險較低的選擇,適合偏好穩健成長的投資者。
  • 甲骨文 Oracle (ORCL) – 被低估的AI雲黑馬: Oracle 過去以資料庫軟體聞名,近年積極轉型雲端,其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在 AI 時代意外扮演黑馬角色。Oracle 大舉採購 NVIDIA GPU(如H100、H200),吸引 Cohere、OpenAI 等AI公司使用其雲服務,導致 OCI 業績飆升。**比較優勢:**Oracle 當前估值相對溫和(2025財年預測本益比約20倍上下),但其雲業務增長卻頗亮眼。2025 財年 Q4 Oracle 雲業務收入年增 27%,其中基礎設施雲(OCI)增速高達 52%。管理層更預計明年雲增速提升至 40%以上。這意味 Oracle 正處於雲轉型的拐點。雖然規模上仍遠小於Azure/AWS,但高速成長結合低估值,令其股票具備吸引力。2023-2024 年 Oracle 股價已明顯跑贏大盤,一度接近歷史高點,市值突破 7,000 億美元。勝率方面,只要AI需求保持強勁,Oracle 有望繼續搶占市場份額,其股價上升概率不低。與CoreWeave比較,Oracle勝在盈利穩定(傳統軟體業務提供現金流),下行風險有限,是偏防禦型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預期收益:市場普遍預計 Oracle 下年度盈利雙位數增長,股價12個月潛在上行約 15%左右。若其AI雲策略成功,未來幾年估值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因此Oracle可視為勝率較高且估值較合理的AI概念替代品,適合在意估值安全邊際的投資者。

當然,除了上述個股,投資者也可考慮分散布局AI領域。例如,購買涵蓋AI晶片、雲服務和應用龍頭的 ETF,以分散個股風險,提高總體勝率。如果偏好純粹雲服務賽道,亦可關注 Amazon (AMZN) 這類雲業務占比高的大型科技股,或等待 Lambda Labs 等獨角獸未來可能的上市機會。關鍵在於匹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CoreWeave 這類高波動新股雖有爆發潛力,但勝率相對波動;而諸如 NVIDIA、微軟這樣的成熟企業,勝率體現在穩定累積的收益上。根據我們分析,如果您認為 CoreWeave 目前勝率偏低,那麼將資金部分轉向這些勝率更高的選擇,有望獲得更理想的風險報酬比。


摘要建議: 綜合上述報告分析,對 CoreWeave (CRWV) 做出以下評估:

  • 短期(<1月) – 不宜貿然抄底。 近期股價重挫反映利空因素尚未出盡,短線勝率低,建議觀望為主。等待解禁壓力釋放和技術止跌信號出現,再考慮進場較為穩妥。
  • 中期(1-3月) – 仍具不確定性。 未來數月股價可能在多空因素拉鋸下筑底,中期勝率約五五波。投資者如布局,宜小幅分批介入,同時留意下一季財報表現以調整策略。
  • 長期(3-9月) – 審慎樂觀。 基本面高速成長使長期勝率提高,若能度過短期難關,公司價值有望獲市場重新認可。長線投資可逢低逐步佈局,享受產業向上周期紅利,但需定期評估競爭態勢和財報進展。

若您傾向降低風險,提高勝率,可考慮將部分資金轉投 AI 領域中財務更穩健、勝率更高的標的,例如 NVIDIA、Microsoft 或 Oracle 等。這些公司雖漲幅已大,但憑藉強大護城河和盈利能力,未來獲利成長確定性更高,股價表現相對穩健上行,可望帶來良好風險調整後報酬。總之,在 AI 投資熱潮中,既要把握高成長機會,也要注重勝率與風險平衡。CoreWeave 作為AI雲新星,長期潛力突出,但短期挑戰不小;建議投資者權衡自身目標和風險偏好,再決定是否抄底或轉向替代標的,以期實現穩健獲利。

 

參考來源: 本報告引用了CoreWeave官方財報、新聞報導及市場數據等多方資料以支撐分析觀點,包括財經網站StockAnalysis、Yahoo奇摩、維基百科等。有關數據與觀點均以截稿前的公開資訊為基礎,投資決策仍請讀者自行慎思並注意市場最新變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因斯的投資筆記
20會員
94內容數
Finance log
2025/08/16
今天的筆記,我們來談談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在2025年的降息預期。這不是一個抽象的經濟概念,而是會直接影響你我錢包的真實議題。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FED在9月降息的機率已經高達90%以上,在幾乎可以預期的情況下, 會不會產生反向的心理預期呢?我們試著來拆解看看..
Thumbnail
2025/08/16
今天的筆記,我們來談談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在2025年的降息預期。這不是一個抽象的經濟概念,而是會直接影響你我錢包的真實議題。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FED在9月降息的機率已經高達90%以上,在幾乎可以預期的情況下, 會不會產生反向的心理預期呢?我們試著來拆解看看..
Thumbnail
2025/08/15
新聞一:白宮據報研議「入股 Intel」:國家安全 × 半導體產能的非常手段 多家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與 Intel 討論由聯邦入股這家陷入艱難轉型的晶片大廠;消息披露後,INTC 股價大漲。彭博稱此舉延續白宮將產業政策與國安掛鉤的路線;路透補充,白宮發言人對傳聞保持「未正式宣布前皆屬揣測」的口徑,
Thumbnail
2025/08/15
新聞一:白宮據報研議「入股 Intel」:國家安全 × 半導體產能的非常手段 多家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與 Intel 討論由聯邦入股這家陷入艱難轉型的晶片大廠;消息披露後,INTC 股價大漲。彭博稱此舉延續白宮將產業政策與國安掛鉤的路線;路透補充,白宮發言人對傳聞保持「未正式宣布前皆屬揣測」的口徑,
Thumbnail
2025/08/14
比特幣因美聯儲預期降息及加密友善監管,價格突破12.3萬美元歷史高點,市場情緒回暖。全球PC龍頭聯想發布2025財年第1季財報,淨利年增108%,受益於AI驅動的換機潮及高毛利產品組合優化。另一方面,川普政府撤銷2021年拜登政府推動競爭的行政命令,市場併購活動有望加速,長期影響則須持續觀察。
Thumbnail
2025/08/14
比特幣因美聯儲預期降息及加密友善監管,價格突破12.3萬美元歷史高點,市場情緒回暖。全球PC龍頭聯想發布2025財年第1季財報,淨利年增108%,受益於AI驅動的換機潮及高毛利產品組合優化。另一方面,川普政府撤銷2021年拜登政府推動競爭的行政命令,市場併購活動有望加速,長期影響則須持續觀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CyberCrowdCoin是一个去中心化的Web3协作平台,CyberCrowdCoin的生态系统通证是CCROWD,总量为10亿枚,主要用于CyberCrowdCoin协议生态系统中的治理、支付、激励和抵押,那么,究竟什么是CyberCrowdCoin?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CyberCrowdC
Thumbnail
CyberCrowdCoin是一个去中心化的Web3协作平台,CyberCrowdCoin的生态系统通证是CCROWD,总量为10亿枚,主要用于CyberCrowdCoin协议生态系统中的治理、支付、激励和抵押,那么,究竟什么是CyberCrowdCoin?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CyberCrowdC
Thumbnail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通俗解释加密货币的采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 币安 - 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 独家优惠 💥 💰 注册即享 20% 手续费返佣 🔑 专属邀请码: R851UX3N 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使用点对点去中心化系统进行交易。 由于整个过
Thumbnail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通俗解释加密货币的采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 币安 - 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 独家优惠 💥 💰 注册即享 20% 手续费返佣 🔑 专属邀请码: R851UX3N 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使用点对点去中心化系统进行交易。 由于整个过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1.  為什麼你需要認識Coinbase(COIN)—加密貨幣交易所領導廠商 Coinbase(美股代號COIN)成立於2012年,為全球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根據CoinMarketCap統計,Coinbase為全球前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交易加密貨幣種類在250種以上。
Thumbnail
1.  為什麼你需要認識Coinbase(COIN)—加密貨幣交易所領導廠商 Coinbase(美股代號COIN)成立於2012年,為全球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根據CoinMarketCap統計,Coinbase為全球前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交易加密貨幣種類在250種以上。
Thumbnail
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文章介紹了加密貨幣的基本概念、特點、主要加密貨幣、優勢和挑戰、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
Thumbnail
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文章介紹了加密貨幣的基本概念、特點、主要加密貨幣、優勢和挑戰、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
Thumbnail
 何謂ICO? 是一種向大眾籌資的方式,公司希望籌措資金,來創造一個新的虛擬貨幣或服務,會推出ICO 來籌措資金,使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投資。
Thumbnail
 何謂ICO? 是一種向大眾籌資的方式,公司希望籌措資金,來創造一個新的虛擬貨幣或服務,會推出ICO 來籌措資金,使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投資。
Thumbnail
【 鄧琦雯/台北報導】 跨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區塊鏈技術、資安、加密貨幣市場、金融管理與法律等專業團隊,於(3/12)舉辦開幕茶會,宣告正式成立!「ATRIX 數位資產交易所」,執行長蘇建穎強調,「ATRIX」將打造安全合法的數位資產生態圈,遵守台灣和國際法規外,更全力配合檢警打
Thumbnail
【 鄧琦雯/台北報導】 跨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區塊鏈技術、資安、加密貨幣市場、金融管理與法律等專業團隊,於(3/12)舉辦開幕茶會,宣告正式成立!「ATRIX 數位資產交易所」,執行長蘇建穎強調,「ATRIX」將打造安全合法的數位資產生態圈,遵守台灣和國際法規外,更全力配合檢警打
Thumbnail
Coingrew 交易所,作為一家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旨在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交易體驗。成立於2019年,總部位於美國,亞太區辦事處設於新加坡,Coingrew已經在短短的時間內成功服務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00萬的註冊用戶,每天的交易量更達到了驚人的50
Thumbnail
Coingrew 交易所,作為一家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旨在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交易體驗。成立於2019年,總部位於美國,亞太區辦事處設於新加坡,Coingrew已經在短短的時間內成功服務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00萬的註冊用戶,每天的交易量更達到了驚人的5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