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論語》
「好比堆一座山,還差一筐土就完成了,但停下來不做,這是我自己選擇停止的;又好比填平一塊地,雖然只倒了一筐土,但持續堆下去,這也是我自己選擇繼續的。」
有關這段文字的解讀,有以下兩個看法:
(1)有人認為為山的人之所以在最後一匡土放棄,是因為愈接近終點,往往愈是困難。
(2)有人認為努力到最後,放棄實在沒有道理,這段話應該要加上先天資質的說明較為合理。
應解釋成:「資質優者的學習,起步勝過別人,有如已快完成的一座山,但如果不願精益求精,停滯不前,就是自己讓自己退步。資質不佳者的學習,起步差人多,有如有個漥洞,必須先填平才能繼續堆高,但如果每天持續努力,也有機會堆成高山。」
你覺得哪一個解釋比較有道理?為什麼?
我們可以思考的點:
1.當我們考量是否繼續努力的時候,是否考量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透過任何方式回收的成本支出。
如果你認為「沉沒成本」影響甚鉅,在最後關頭放棄,一點也不合理,那你可能會更傾向第二種解釋。將重點放者「堆高」與「填平」的資賦差異。
2.你認為「後天努力」是否能超越「先天資賦」?
如果你認為「先天資賦」仍是一個人在特定領域成就的關鍵,那你可能不見得會認同第二種解釋,而是更將重點放在傳統的第一種解釋,個人為學應能否堅持不懈是成功(為山)與否的關鍵。
不過無論是哪種解釋,孔子重視為學持之以恆的重要性應是不具爭議性的,但遇到困難能堅持不懈並不容易,當你自己遇到困難,找到可以幫助自己持續下去的方法尤為重要,例如:
- 幫自己訂定階段性具體的目標與獎賞。(不要只訂定最終的目標和獎勵,實現夢想是漫漫長路,每個里程碑都值得慶祝。)
- 準備提醒物,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 找戰友互相鼓勵。
找到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小祕方,我們都可以是「為山」的夢想實踐家!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