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這樣的「犯人」一定是蒼白憔悴、鬱鬱寡歡的吧!剛剛相反,我活的無憂無慮,也自由自在。因為我了解真正能囚住我的,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心裡上失望、悲觀、頹喪、憤怒、憂慮築成了一面看不見的網,隨時準備將我陷在中間。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困住他的了。──節自杏林子〈心囚〉
本文為作者杏林子(本名劉俠)以自己自12歲起罹患類風濕關節炎,長年與病痛為伍的生命經驗所寫下的散文。
文中以「身囚」與「心囚」的概念相互對比,提出只要有樂觀而積極的心態,縱使受困於疾病而行動不便,但仍然可以享有自由與快樂。
你認同他的想法嗎?或是認為這種強調「不要被環境束縛的想法」、「重視心態」的想法只是過時的雞湯?
正向心理學研究指出:我們快樂與否50%由基因決定,10%與你的經歷有關,40%則是與個人的主觀行為有關。
這告訴我們確實有人先天比較容易受到憂愁與心理疾病的侵擾,而這與他是否努力、堅強、知足沒有絕對關係。但研究也同時告訴我們客觀的境遇(如是否擁有財富、長得漂不漂不漂亮)其實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快樂與否,我們如何應對日常生活則有更大的影響力。
幸福的關鍵是:
了解自己有管理快樂的能力,找到自己應對日常生活與心理難關的有效方式。
Sonja Lyubomirsky教授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The How of Happiness)一書提出12種經心理學研究證實有效增進快樂的方案。
1.表達感恩
2.培養樂觀心態
3.避免過度思考與社會比較
4.行善
5.培養人際關係
6.發展逆境因應策略(分別問題與情緒聚焦因應、書寫、正向解讀創傷)
7.學習寬恕
8.增加心流體驗
9.品味生活樂趣
10.設定與追求人生目標
11.信仰宗教與培養靈性
12.照顧身體(冥想、運動、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
我們並不需要每一樣都執行,重要的是從中找出2、3種我們可以持之以恆在自己生活中的快樂小祕方,我們就能更喜歡自己的生活!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