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濟學|造型背後的心理戰 😉

圖:艾莉感觀經濟
🍬 「你以為我又要說,她是吃媽媽肉的小女孩嗎?」牛奶糖妹妹的另類誕生故事
戰後的日本街頭,一位綁著雙馬尾、總是吐著舌頭微笑的小女孩悄悄登場。她就是 Peko 醬──不二家牛奶糖的招牌代言人。乍看只是甜美討喜的形象,但多年來,坊間卻流傳著一則離奇都市傳說:「她吃過人肉。」
Peko 醬誕生於 1950 年,正是創辦人藤井林右衛門於 1910 年創立的西式糕餅店發展至關鍵轉型期的代表角色。官方設定中,她永遠 6 歲,身高 100 公分、體重 15 公斤,擁有圓潤臉頰和招牌的吐舌表情,個性開朗充滿活力。而「Peko」這個名字,其實來自「Beko」──西方對小牛的暱稱,與飢餓無關。
但民間版本可沒這麼天真。另一種說法將「Peko」聯想為戰後飢餓(ぺこぺこ)的象徵,小女孩因家園被炸毀、食物短缺,母親不忍女兒挨餓,竟割下自己的肉餵她果腹。孩子吃上癮後,最終將媽媽吃掉——一場充滿飢餓與愛的殘酷寓言。
這樣的反差與懸疑,讓 Peko 醬不只是商標角色,更成為一段時代隱喻。角色導入初期,這些未明的「都市味道」,反而成為讓人難以忘懷的開場記憶點。
🚀 從紙盒走出來的女孩:牛奶糖妹妹與商品成功的秘密

2025.08.11 不二家 札幌工場直売所店 圖:艾莉感觀經濟拍攝
Peko 醬一登場,就不只是包裝上的可愛圖案,又或著廣告插畫 —— 很快的,她用人形雕塑的姿態站上不二家店門口,用那經典的笑容「迎接你」的存在感。就這麼自然地,成了不二家的企業吉祥物,甚至開創了角色人格化與品牌視覺一致性的先河,稱職得像品牌的另—張臉。

不二家 札幌工場直売所店 圖:艾莉感觀經濟拍攝
她的成功,關鍵就在於視覺語言極度鮮明。總是吐著舌頭傻笑的模樣,不僅一眼就記住,還喚起人們對甜食的渴望。Peko 醬不只是幫忙賣糖,更讓品牌和顧客之間,多了一層情感上的連結——孩子覺得她可愛,大人對她有回憶。完美呈現出「情緒代入」。
在那個戰後百廢待舉的年代,Peko 醬象徵著企業親民、陪伴、重建的希望感。對於當時的日本企業,還沒有太多關於IP設計的概念,但 Peko 醬用最直觀的方式完成了角色的全通路轉譯——從糖果盒、店面、到廣告宣傳,一致又靈活。也因此,她被視為最早將吉祥物視為品牌設計語言的角色之一,不只是行銷的工具,更是設計的經典。她不只是角色,更是一種時代的記憶。
💼 不只是IP,更是產業鏈:牛奶糖妹妹的高產值時代
當角色紅到一個程度,就不是「可愛就好」那麼簡單了。
Peko 醬從一顆糖果的包裝女孩,晉升成為不二家企業核心角色。她出現在文具、玩偶、餐具、快閃店、聯名T恤,甚至有可能是你阿嬤家的糖果盒上——成為日常生活的常駐角色,幾乎是「日本可愛文化」。
發展進入成熟期的 Peko 醬,不再靠話題衝人氣,而是靠風格穩定、用途無限來撐場面。這時候的角色經營重點是:
✨ 讓她存在於任何載體都合理,而且還賣得動。
拿經典的「ミルキー牛奶糖」來說,不二家幾乎是用她的形象開創了一整條產品延伸宇宙:
巧克力、夾心餅乾、蛋糕、冷藏甜點、甚至節慶限定禮盒……你可能不記得口味,但你絕對記得她那張吐舌的臉。
她的存在,已經不只是裝飾,而是商品的「情感價值包裝」。
甚至可以說,她是讓產品被買單的理由之一。
從文具、玩偶到快閃店與合作聯名,從商業設計觀點來看,Peko 醬這角色早就不只是在「賣東西」,她其實是品牌裡的「情感中樞」。她不依附產品,她反過來主導了產品發展的想像空間。
她不只是能賣貨,更是那個讓人心甘情願「為情懷掏錢」的存在。
畢竟,會讓你笑著掏錢的角色,比會說話的業務還值錢。
🌀 75年的老靈魂,如何在IP紅海中再搏一席之地?

圖:艾莉感觀經濟
Peko 醬走過了糖果黃金年代,也在大紅大紫後進入了「認不得名字但覺得臉熟」的階段。現在的年輕人,在便利商店看到她,大多的反應是:
「欸這包裝好復古喔」
「這個角色我阿嬤好像很愛」
「啊就是那個都市傳說……吃媽媽的那個?」
也就是說,她還在,但停在記憶裡了。
Z世代的角色口味早已進化:你得會跳舞、能互動、要反差萌、還要能當貼圖說話。像 Peko 醬這樣「永遠吐著舌的甜甜女孩」,慢慢開始顯得有點格格不入。角色競爭進入紅海,光靠「經典」兩字已經撐不了太久。

2025.08.11 不二家 札幌工場直売所店 圖:艾莉感觀經濟拍攝
✨ 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那張臉,而是整套五感體驗
我們現在還在聊她到底有沒有吃過媽媽,這就說明 Peko 醬,其實從來沒離開過我們的感官記憶。
- 「視覺 」是那張印在糖果包裝上的臉 ── 雖然大多數人沒進過不二家本店,但都看過她笑著吐舌的模樣;
- 「聽覺」 廣告裡輕快的旋律與可愛配音,在那個盛行的年代,腦海裡不時重播。
- 「味覺」 含在嘴裡那顆甜而不膩的牛奶糖,像是在舌尖上綿延的溫柔。
- 「嗅覺」 撕開糖紙那瞬間飄出的奶香,熟悉得像童年的氣味記憶。
- 「觸覺」 門口那尊笑著迎接你的公仔,以及包裝那份細緻與童趣。

圖:艾莉感觀經濟拍攝
Peko 醬的成功,不只是當了 75 年的吉祥物,而是成為一種「被感受到的記憶體驗」。
她的問題不是過時,而是還沒學會說年輕人聽得懂的語言。只要更新她的視覺語言,連結當代語境,懷舊就能從回憶,翻紅成潮流。不二家也懂。
2023年的新識別裡,保留她吐舌的神韻,轉化成一抹紅色微笑的嘴角,讓經典角色,變得更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