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3 💠 Dhajagga-suttaṃ(旗頂經)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 某日,他召集了住在附近的比庫們,並對他們說起: 「很久以前,天神們和阿修羅們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當時統領三十三天的天帝釋(=帝釋天)召集了天人們,對他們說: 『在場的各位,如果你們在戰鬥中,感到害怕或恐懼時,請抬頭仰望我的軍旗!如此一來,你們的害怕與恐懼就會消失。 如果你們看不到我的軍旗,那麼請仰望Pajāpati (音譯:巴嘉巴帝 / 意譯:創生之主)的軍旗!如此一來,你們的害怕與恐懼就會消失。 如果你們看不到他的軍旗,那麼請仰望Varuṇa(音譯:瓦露納 / 意譯:天海之神)的軍旗!如此一來,你們的害怕與恐懼就會消失。 如果你們看不到他的軍旗,那麼請仰望Īsāna(音譯:伊薩那 / 意譯:大自在天)的軍旗!如此一來,你們的害怕與恐懼就會消失。』 然而,當那些天神仰望軍旗時,他們的害怕和恐懼可能會消失,也可能不會消失。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帝釋天尚未擺脫貪欲、瞋恨和愚癡。他充滿恐懼、害怕、緊張,且逃跑得很快。 不過,請聽我說,比庫們! 若你們獨自前往深山樹林中,在樹下或空屋中修行,心中生起害怕或恐懼時,你們可以如此憶念我(=佛陀): itipi so bhagavā 如是唯一最卓越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阿羅漢正自覺者 vijjācaraṇasampanno 智慧與德行具足 sugato lokavidū 善逝亦為世間解 anuttaro purisadammasārathi 調御眾生無人及 satthā devamanussānaṃ 天上人間之導師 buddho bhagavā 覺悟者即是世尊

佛陀法語 | 佛隨念

佛陀法語 | 佛隨念

如果無法憶念佛,那麼請你們如此去憶念「法」: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世尊所善說之法 sandiṭṭhiko akāliko 現世當下即可證 ehipassiko 不限身份請來驗 opaneyyiko 有效導引向涅槃 paccattaṃ veditabbo viññūhī 智者已各自了知

佛陀法語 | 法隨念

佛陀法語 | 法隨念

如果無法憶念法,那麼請你們如此去憶念「僧團」 sup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聲聞佛僧善行道 ujup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聲聞佛僧正行道 ñāyap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聲聞佛僧如理行 sāmīcip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聲聞佛僧和敬行 yadidaṃ cattāri purisayugāni 他們稱為四雙士 aṭṭha purisapuggalā 再細分為八種人 esa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此乃佛陀之僧團 āhuneyyo pāhuneyyo 值得供奉與供養 dakkhiṇeyyo añjalikaraṇīyo 值得佈施與合掌 anuttaraṃ puññakkhettaṃ lokassā 為世間無上福田

佛陀法語 | 僧隨念

佛陀法語 | 僧隨念

如此一來,你們的害怕與恐懼就會消失。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正自覺者已經擺脫貪欲、瞋恨和愚癡。他無所畏懼、勇敢、大膽地佇立於世間。 最後,佛陀說偈言: Araññe rukkhamūle vā 離群入林樹下坐 suññāgāreva bhikkhavo 或獨自住在空屋 Anussaretha sambuddhaṁ 專心憶念佛威德 bhayaṁ tumhāka no siyā 永不被恐懼擊敗 No ce buddhaṁ sareyyātha 若無法憶念佛陀 lokajeṭṭhaṁ narāsabhaṁ 無人能出其右者 Atha dhammaṁ sareyyātha 那麼請去憶念法 niyyānikaṁ sudesitaṁ 此乃佛陀所善說 No ce dhammaṁ sareyyātha 倘若無法憶念法 niyyānikaṁ sudesitaṁ 導向諸漏盡解脫 Atha saṅghaṁ sareyyātha 那麼請去憶念僧 puññakkhettaṁ anuttaraṁ 世間無上的福田 Evaṁ buddhaṁ sarantānaṁ 如此憶念佛威德 Dhammaṁ saṅghañca bhikkhavo 以及法意與僧團 Bhayaṁ vā chambhitattaṁ vā 恐懼害怕已消除 Lomahaṁso na hessatī 汗毛豎立不再有​

佛陀法語 | 憶念三寶的利益

佛陀法語 | 憶念三寶的利益

---- 第三篇仍是佛陀藉由天神和阿修羅的戰爭有關的故事,對比庫僧團說法。 本篇更值得重視的是,在此,佛陀親自說了「佛隨念」、「法隨念」和「僧隨念」的全部內容,並且保證憶念佛法僧三寶,可以消除害怕和恐懼。 巴利三藏分為「經藏」、「律藏」、「論藏」,其中的「律藏」記載的是各種比庫僧團的戒律;「論藏」則主要是由七部論合併構成的『阿毗達摩』。

「經藏」是以世間法的規則來開示,類似說故事或談話,通常會包含以下三要素 1.在某處 2.對某人或團體 3.講述內容 佛陀有能力觀察眾生的因緣,所以可以在最恰當的時機條件下,給予最有效的開示,精準投藥,所以聞法者通常都是藥到病除。 佛陀將也經常將三毒「貪欲、瞋恨、愚癡」,另外比喻為我們各自內在的敵人。 禪修的目的則是燒毀這些敵人、剷除它們若帶來的煩惱。 因此,可以推論,佛陀對這些比庫說了帝釋天率領三十三天眾神與阿修羅族之間的大戰,就如同我們與心中的敵軍--貪瞋癡之間的大戰。 若我們在苦戰中升起了膽怯和恐懼時,可以求助於心靈的支柱,就如同帝釋天所描述的三個天神的軍旗。 創生之神(巴嘉巴帝) 天海之神(瓦露納) 大自在天(伊薩那) 因為有了佛陀出世,所以才能講述四聖諦、八正道...等等帶領眾生脫離貪瞋癡的奴役、殺出一條血路,以達到不再重生受苦的活路,就如同神話故事中,象徵創造生命的「創生之神(巴嘉巴帝)」 而相傳天海之神(瓦露納)、大自在天(伊薩那)則是隨侍在帝釋天率領的軍隊的兩側的友軍統領,以經文描述來理解,就如同「法」與「僧團」總是伴隨在佛陀身邊。 若與阿修羅開戰的這位帝釋天,與『帝釋所問經』中的那位帝釋天是同一位的話,顯然戰爭之時,他或許已經聽聞一些佛法,但並沒有奉行,所以他還未成為初果聖者。 所以,他就是個仍受到貪瞋癡控制的凡夫,因此他會恐懼和害怕,誤以為只要仰望軍旗,就可以消除恐懼和害怕。 然而,佛陀藉由這個很久以前的故事,告訴比庫,因為現在有佛陀出世,有正法流傳,所以若還未斷除三毒,並在修行中產生恐懼和害怕時,可以依靠三寶的力量來鞏固信心。 ---- 佛陀出世,是以一切知智而看到世間的真相,他不是創世主,也無法逆轉、改變因果。 換言之,不管是哪一界的天神,只要符合投生該界的條件,某個識就會在該世之身壞命終後,投生某個天界。 沒有好壞對錯,只有因為符合條件,所以生在某處、承受其果報。 所以,這些居住在不同的界域中的眾生,由於具備與人類不同的能力,所以我們覺得對方比自己厲害,所有自貶身價,尊崇對方為領導、指揮甚至人為他們是自己的主人、父母。 這就是『神話時代』的通則。 然而,佛陀卻說,出生人類才是最尊貴又難得的機會,他不覺得神祇有甚麼特別卓越之處。 倘若生為天人,擁有很長的生命時期,但卻因為沒有佛法引導,那麼絕大部份就是四處玩樂,等到福報耗盡,還有可能因為這些享樂,造下更多導致投生惡趣的不善業。 所以我們應該要把握此生、把握聽聞和修習佛法的機會!這樣才不會虛度光陰! ---- 本次翻譯,依然配合偈語字數,所以略微調整了一般的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的傳統譯法。 希望可以因為比較接近詩詞結構,故可以增進記憶,容易理解經文內容。 經文中提到的天神名,有盡量查證,並且給予適當的譯名。若想要更深入瞭解,可根據原文自行研究。

----

以下提供【法雨道場】明德尊者慢速念誦版本,提供初學者背誦學習🙏

https://youtu.be/v4pbRKjv6bQ?si=TO6zqHklAlBTuuM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2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的衹樹林給孤獨園,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回應後,在佛陀面前聚集,佛陀開始說法...
Thumbnail
2025/08/14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的衹樹林給孤獨園,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回應後,在佛陀面前聚集,佛陀開始說法...
Thumbnail
2025/08/13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的衹樹林給孤獨園,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回應後,在佛陀面前聚集,佛陀開始說法
Thumbnail
2025/08/13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的衹樹林給孤獨園,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回應後,在佛陀面前聚集,佛陀開始說法
Thumbnail
2025/08/11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釋迦族的領地內,那裡有個村莊名叫「寇瑪杜薩」。 某日清晨,佛陀穿好法衣、帶著缽,來到寇瑪杜薩村乞食。
Thumbnail
2025/08/11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釋迦族的領地內,那裡有個村莊名叫「寇瑪杜薩」。 某日清晨,佛陀穿好法衣、帶著缽,來到寇瑪杜薩村乞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 祈福除障系列法會。值此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特別於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敬邀全球法友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 祈福除障系列法會。值此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特別於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敬邀全球法友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印度史詩戰爭 這就是要講述印度神話中,一個在打無雙開過頭的事情 這是在陰間的阿修羅又開始搗亂,經閻摩反映到由於刪減陰間經費 導致防護設施長年又失修了,其中一名阿修羅名叫羅乞多毗闍 率領一群不滿的阿修羅又越獄來到人間大亂,這時天上天神又大亂 羅乞多毗闍本來就很強大,以前又經過梵天的加持祝福,
Thumbnail
印度史詩戰爭 這就是要講述印度神話中,一個在打無雙開過頭的事情 這是在陰間的阿修羅又開始搗亂,經閻摩反映到由於刪減陰間經費 導致防護設施長年又失修了,其中一名阿修羅名叫羅乞多毗闍 率領一群不滿的阿修羅又越獄來到人間大亂,這時天上天神又大亂 羅乞多毗闍本來就很強大,以前又經過梵天的加持祝福,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Thumbnail
阿成急忙插嘴道,「N國,那是佛教國家,那我們要找的是貝葉經囉!」 龍哥點點頭,「貝葉經起源於古印度,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因為錫蘭僧團中的長老鑑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便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其中五百名阿羅漢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上座部佛教歷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