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釋説偈 | 涅盤為樂
Susīma-suttaṃ經篇常見譯名另有
➡️須師摩經/妙真居士•譯 ➡️蘇尸摩經/莊春江居士•譯 ➡️善尸摩經/蕭式球居士•譯
以下是我(=阿難尊者)從世尊那裡聽見到的。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的衹樹林給孤獨園,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回應後,在佛陀面前聚集,佛陀開始說法: 「比丘們,在過去,阿修羅們曾對天神們發動攻擊。當時統領天神的帝釋,召喚一位名叫秀治(Susīma,讀音:蘇西瑪)的天子前來,對他說: 『親愛的秀治,阿修羅們正在攻擊諸天,請前去迎戰吧。』 秀治天子回答:『是,尊敬的天帝。』 但,秀治天子隨後陷入怠惰,並沒有前往迎戰。 帝釋天王第二次、第三次召喚秀治天子,重複同樣的要求,但秀治天子都是在應允後懈怠。 於是,帝釋就以偈言對秀治天子說: Anuṭṭhahaṁ avāyāmaṁ 不用努力和奮鬥 sukhaṁ yatrādhigacchati 該處也能享安樂 Suvīra tattha gacchāhi 秀治天子應前去 mañca tattheva pāpayā 並且帶上我同行 秀治天子也以偈言回應: Alasvassa anuṭṭhātā 懶惰之人不努力 na ca kiccāni kāraye 也不完成其任務 Sabbakāmasamiddhassa 若此人還能滿願 taṁ me sakka varaṁ disā 帝釋請說應何往 帝釋說: Yatthālaso anuṭṭhātā 閑散之人所在處 accantaṁ sukhamedhati 無盡舒適又繁盛 Suvīra tattha gacchāhi 秀治天子應前去 mañca tattheva pāpayā 並且帶上我同行 秀治天子又繼續問: Akammunā devaseṭṭha 諸天之首您是說 sakka vindemu yaṁ sukhaṁ 不工作也能享樂 Asokaṁ anupāyāsaṁ 悲傷煩惱不存在 taṁ me sakka varaṁ disā 帝釋請說應何往 帝釋則回答: Sace atthi akammena 若是存在不需要 koci kvaci na jīvati 以工作維生之處 Nibbānassa hi so maggo 那肯定就是涅槃 suvīra tattha gacchāhi 秀治天子應前去 Mañca tattheva pāpayā 並且帶上我同行 比庫們,帝釋能成為諸天之王,是因為他擁有很大的福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許多享受。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讚許精進和努力。 而你們現在已經在光輝、良善的正法中出家,更應該要為了『得到未得到的、達到未達到的、證悟未證悟的』而勤懇努力、奮力不懈地修行!」 ---- 此篇的內容,除了天子的名字不同之外,其餘都和『相應部 11.1 Suvīra-suttaṃ(蘇維拉經/俊英經)』相同。 故事中的秀治天子和俊英天子,兩人雖然都答應了帝釋要去迎戰阿修羅的入侵,但是後來都食言。 無法明確確定他們各自食言時的內心理由是什麼,但秀治天子此名有出現在『相應部 2.29 Susima-suttaṃ』中,在這篇經文中,講述他也非常稱讚舍利弗尊者的各種美德。 或許可以推論,秀治天子並不好戰,可能也對修行有興趣,只是不知道最後是否有實際修行並有所成就。 ---- 相應部11.1-2經,特意將天子的名字,以中文的命名來翻譯,主要原因是為了配合偈言的通順,建議讀經時,人名還是盡量以巴利語來記憶,對深入學習才有利益。 經名翻譯有列出『善界』則是附帶紀錄susīma此字有良『善』的『界』線的意涵。 另外,Susīma天子的名號,在大乘的經書中也有出現,多半譯為「須深」。 因為有許多位同名者,所以,即便符合字數規則,仍未採用這個常見的譯名。 以英文查詢字義時,資料顯示在『The Noble Mahāyāna Sūtra “Teaching the Relative and Ultimate Truths” 』 梵語書名:Saṃvṛtiparamārthasatyanirdeśa』中,有此名的翻譯 Excellent Rule mtshams bzangs མཚམས་བཟངས། susīma Located in 1 passage in the translation: 1.132 試圖更進一步查詢 The Noble Mahāyāna Sūtra “Teaching the Relative and Ultimate Truths”的中譯書名,但目前沒有收穫。 基於大乘系統中,有許多後人編撰的經書,考證不易,故暫時不會再多花時間去求證。 故僅引用此資料,將天子的名字譯為 優『秀』 『治』理 無論如何,只要是透過翻譯,就一定會產生誤差,故我們讀經時,應該要學習的是佛陀所指導的究竟法,而非拘泥在人名或人物的行為性格...等等有為生滅的非究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