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新加坡雲霧林跟花芎時,遇到好幾個遊學團,以往在fb的廣告看過,只是價格讓三寶媽的我卻步,剛好其中一個團跟我們有一些重疊時間,觀察了一下這些青少年大的孩子,有一個孩子看了他好幾次,都在專心的玩電動,從樓層參觀到坐電梯期間,除了偶爾看看路之外,雙手雙眼都專心在遊戲上,一直到我們逛到一樓,我看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正眼看過一眼旁邊的植物,我心裏浮現的是高價遊學團漂亮的文案,總是主打這些行程能讓孩子學到多少、看到多少的世界文化,但,不知道他的父母知不知道其實孩子只是換個地方打電動…
當然,打電動不是壞事,只是可惜了遊學團原來的目的,不過,這也許就是真實世界,端看父母在乎的是甚麼?或是想了解到哪裡?
我也曾遇過父母告訴我,送小孩出家門(遊學團,夏令營),只要小孩不在,父母有放鬆,這樣就是目的了,這也沒錯……
這次在美國受蒙特梭利訓時,也講到要讓青少年離開家庭跟父母,到工作與學習中心住宿,但是並非讓青少年離開家庭後放牛吃草(狂打電動)而是能在這個環境中由受訓過的大人陪伴下,獨立成長!
因為,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可以是教育跟學習的時刻
#當我們把青少年孩子交出去的時候,確定其中的環境跟成人是否能幫助他們成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