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偽簡上博簡清華簡及安大簡文本皆博物館不肖文物人員所偽造
但是,就在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偽造的竹簡,內容竟模仿了郭店竹簡也有《緇衣》篇,也有《性自命出》篇,但取名《性情論》,其用意是讓見者認為此必係郭店楚墓流出的,原係郭店楚墓裡的乙本的《緇衣》及《性自命出》乙本的聯想力,以增加賣相,尤其詭異的,就是在郭店楚簡裡出現的一些未曾在以往楚墓裡出現的先秦楚古文,也被複製在此批後來被上海博物館所買去並稱做上博簡的文字裡。如此看來,上博簡乃是博物館裡的人員勾結外間偽簡團夥所提供的文本,由不肖內鬼的知郭店竹簡內容的參與整理的郭店竹簡的博物館裡的文物學者參考郭店竹簡內容及先前的馬王堆出土簡帛等的文字加上自已創意所偽造的文本及偽造的先秦的假古文字。至於是哪一個博物館嫌疑最大,應是不必明講就呼之欲出了。
至於2008年在清華大學李學勤號稱弄來的清華簡,其作偽文本的仍是湖北的博物館不肖文物學者,此吾人於〈從『釮』字看清華四偽簡《算表》~~談偽清華簡文本寫手之一藏身處〉一文裡即已指出:
『清華四偽簡《算表》有『釮』字,此乃偽簡文本寫手是看到2002~2004年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的銅環權裡,有代表四分之一兩的『才兩』,於是對於其偽造之《算表》內,遂以『釮』字表示四分之一,而含《算表》的此批偽簡2006年偽造完成出現在香港市面,後來被清大收破爛叫做清華簡。故而李學勤遂於《三代文明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裡的〈釋「釮」為四分之一〉,而講兩錙等於半兩,故錙等於四分之一兩。錙即才(0.25)。但是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的文物擺在湖北荊州博物館內,到2007年始在《江漢考古》裡始發表由金陵、餘言政、王莉、劉祖梅、朱江松、李亮寫成《湖北荊州黃山墓地40號戰國楚墓發掘簡報》內揭露,但卻出現在2006年清華偽簡出現於香港文物市場的這批偽簡內的《算表》內,故可以合理推測,偽造清華簡的文本寫手之一就在荊州博物館裡。他於2002~2006年間在館內整理這批外界所不知的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文物內,看見了內有表示四分之一兩的釮兩字眼的銅環權,於是擺入在2006年完成的整批清華偽簡內的《算表》之內,當做代表四分之一的釮字的所出。』
故食膸知味,2015年安大偽簡又由博物館不肖文物人員寫文本而由偽簡團夥發行而繼之而出了。(劉有恒,2020,4,21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