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咖啡趨勢|Tahini 拿鐵、RTD 冷萃、居家咖啡館全解析
咖啡世界從不缺驚喜。2025 年的咖啡,不只是飲品,更是生活方式的延伸。從 網紅創意口味 到 永續環保理念,再到 智慧化家用設備,每一波新潮流都讓咖啡愛好者躍躍欲試。
這篇文章將深入解析今年最受矚目的 6 大咖啡趨勢,並提供市場數據、背景故事與生活應用,幫你一次掌握 2025 咖啡流行關鍵字,不論是經營部落格、社群,還是單純想跟上潮流,都能一次搞定。
Tahini Latte 爆紅|芝麻香與咖啡的完美結合
2025 年的咖啡界明星,非 Tahini Latte(芝麻醬拿鐵) 莫屬。根據 Google 趨勢資料,這個關鍵字的搜尋量一年內飆升 900%。Tahini Latte 將濃郁的芝麻香與咖啡的苦韻融合,口感層次豐富,還帶有「健康」、「異國風情」的形象,非常符合當代消費者的飲食潮流。
背景小知識:
Tahini 原本是中東料理中的芝麻醬,常用在沙拉、甜點或麵包抹醬。隨著跨文化飲食交流盛行,咖啡師將它加入拿鐵,意外激盪出全新的風味組合。芝麻的天然油脂讓咖啡口感更滑順,也降低苦澀感,非常適合不愛喝黑咖啡的人。
還有什麼流行款:
- 雲朵咖啡(Cloud Coffee):柔滑奶泡堆出如雲朵般的造型,視覺與口感兼具。
- 芝士奶蓋咖啡:融合輕鹹的奶蓋與咖啡香氣,甜鹹交錯。
RTD 冷萃咖啡熱銷|植物奶與季節風味當道
RTD(Ready-to-Drink,即飲咖啡)市場在 2025 年持續成長,全球銷售額突破 5.72 億美元,年增率達 14.3%。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更傾向購買開蓋即飲的產品,而冷萃咖啡因為低酸度與順口口感,成為 RTD 市場的核心品類。
主流產品趨勢:
- 氮氣冷萃:加入氮氣後口感如啤酒般綿密,層次感更細膩。
- 植物奶拿鐵:燕麥奶、椰奶與杏仁奶不只滿足乳糖不耐與純素需求,也有獨特風味。
- 季節限定風味:南瓜香料、莓果、抹茶等口味,不斷刺激消費者嘗鮮欲望。
品牌案例:
星巴克推出「氮氣燕麥奶冷萃」,在歐美市場銷售一空;台灣的精品咖啡品牌也開始販售玻璃瓶裝的精品冷萃,方便宅配到府。
永續咖啡品牌|環保與健康並行
永續發展已成為咖啡產業不可忽視的核心價值。消費者不只關心風味,也在意咖啡的生產過程是否友善地球。
常見做法:
- 再生農法:保持土壤健康、減少化肥使用。
- 公平貿易認證:確保農民獲得合理報酬。
- 低碳運輸:採用海運或低碳排的物流方式。
健康趨勢結合:
越來越多品牌推出無糖、低卡、天然調味的咖啡飲品,例如用蜂蜜、龍舌蘭糖漿或肉桂取代精製糖,吸引注重健康的族群。
Home Café 居家咖啡館|Z 世代的新生活方式
TikTok 與 IG 帶動了「居家咖啡館」潮流,尤其在 Z 世代與年輕上班族中風靡。許多人將家中一角布置成專屬咖啡角,搭配氛圍燈、精緻杯具、小型拉花機,不只省錢,更有儀式感。
生活場景:
- 早晨自己沖一杯拿鐵,邊聽音樂邊享受咖啡香。
- 週末邀朋友來家中喝咖啡、做甜點,取代去咖啡館的消費。
市場影響:
家用義式機、手沖壺、磨豆機等銷量顯著成長,甚至帶動了線上咖啡課程的興起。
智慧咖啡機與訂閱制|個人化沖煮體驗
科技讓咖啡更精準、更懂你。
智慧咖啡機可透過 App 控溫、記錄沖煮參數,甚至根據天氣或你的情緒推薦咖啡配方。
熱門設備:
- App 控溫手沖壺:精準控制水溫與注水速度。
- 全自動義式機:一鍵完成研磨、壓粉、沖煮。
- 智慧豆倉:根據濕度自動調節保存環境。
咖啡訂閱制:
根據你的口味偏好,每月寄送不同產地與烘焙度的咖啡豆,還會附上沖煮建議,讓你在家就能享受專屬精品咖啡體驗。
焦糖、榛果、香草|經典口味依然穩坐熱銷榜
雖然新口味層出不窮,但經典的 焦糖、榛果、香草 依然穩居消費者心中的前三名。
為什麼經典耐喝?
- 焦糖:甜香濃郁,適合搭配各類甜點。
- 榛果:堅果溫潤香氣,冬天特別受歡迎。
- 香草:清香順口,幾乎人人接受度高。
跟上 2025 咖啡潮流的 5 個方法
- 嘗試 Tahini Latte 或 雲朵咖啡
- 探索新的 RTD 冷萃 與 植物奶飲品
- 打造自己的 Home Café
- 支持 永續咖啡品牌
- 升級你的 智慧咖啡設備
咖啡愛好者常見問題(FAQ)
Q1:Tahini Latte 可以自己在家做嗎?
A1:可以!只需準備芝麻醬、濃縮咖啡、牛奶或植物奶,將芝麻醬與熱牛奶攪勻後倒入濃縮咖啡即可。
Q2:RTD 冷萃咖啡和一般罐裝咖啡差別是什麼?
A2:冷萃咖啡以低溫長時間浸泡萃取,酸度低、口感順滑,且通常不加防腐劑;罐裝咖啡多為高溫快速萃取,風味差異明顯。
Q3:Home Café 要花很多錢嗎?
A3:不一定,入門款手沖設備不到千元就能開始,義式機與磨豆機可以根據預算選擇。
作者|啡常時光
2025 的咖啡,不只是飲品,而是生活美學的一部分。跟上這波潮流,你不只是喝咖啡,而是在品味自己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