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控

含有「咖啡控」共 2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咖啡不只是提神飲料,更是一種生活習慣。許多研究指出,適量飲用咖啡有助提升代謝、抗氧化、穩定情緒,但方式錯了,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這篇文章將帶你從「喝的時間」、「喝的方式」、「喝的內容」三個面向出發,找到最健康、最享受的喝咖啡方式,讓咖啡變成你每天的保養品,而不是壓力來源。
Thumbnail
左先生-avatar-img
1 小時前
超過 500 毫克......我學成了「啡之呼吸」同時覺醒了班紋了😂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56 分鐘前
左先生 哈哈,我每天也超過這個量,可能就是「愛與包容」吧!不喝,心裡空虛;喝了,胃又有點難受……那怎麼辦呢?喝吧!多喝點水,快快代謝出去,心滿足、胃也無恙~可接受啦(^O^)
每天早上,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習慣——在出門前,先為自己沖一杯咖啡。那香氣飄起的瞬間,像是一天的開關被打開,整個人也清醒了。 但有時候,咖啡不一定只帶來愉快。你可能也曾在喝完不久後,感覺心跳變快、手心微微冒汗,甚至有一股說不出的緊張感。 這並不是你想太多,也不是心理作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這就
Thumbnail
沒事走走-avatar-img
2025/10/14
今天學到慢一點、吃一點、少一點,身體感受會更穩。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4
沒事走走 生活也是如此,我們常匆匆忙忙,錯過沿途的風景。偶爾放慢腳步,才能細細品味那份屬於寧靜的美好。
「在家喝咖啡」不只是提神,更是一種生活的節奏。 沖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搭配一首剛剛好的音樂,就能讓普通的一天變得不平凡。 許多咖啡控在沖煮時會專注於豆子、溫度與器材,但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音樂。 對的音樂,就像一種看不見的調味料,不僅能放大香氣,還能延長咖啡的餘韻。
Thumbnail
左先生-avatar-img
2025/10/13
真的,咖啡店播對味或有濃厚風格的歌,對咖啡的味道真的有不同。 是色香味以外的第四維度。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4
左先生 「色香味以外的第四維度」說的好
當你走進咖啡館,點了一杯拿鐵或手沖咖啡,也許不曾想過——眼前這杯香氣四溢的咖啡,其實是一個精密的數學結果。從萃取比例、時間控制、溫度曲線,到咖啡粉粒徑分布,每一個細節背後都藏著數學的身影。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10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但是有Simon的咖啡 好像就會了😉🐽💗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0
美May 教室裡的數學會讓人抓頭髮,但咖啡裡的數字只是生活的小遊戲,很有趣的^^
「咖啡萃取」這四個字,對新手來說常常聽起來很專業、很難懂。但其實它只是「把咖啡粉裡的香氣和風味,用水沖出來」的過程。沖煮咖啡的味道差異,其實大多都是「萃取程度」造成的。本文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搞懂什麼是咖啡萃取、過萃與萃取不足的差別,以及新手該怎麼調整,讓你在家也能沖出不苦不澀的好咖啡。 一、什麼
Thumbnail
Murmur Midnight-avatar-img
2025/10/09
對呀,萃取真的會影響咖啡的味道!特別是咖啡油脂釋放出來的那一刻,那層漂亮的泡沫和濃郁香氣真的讓人受不了 😍☕️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0
Murmur Midnight 沒錯!那層金黃油脂就像咖啡的靈魂,香氣一散開,整個人都被療癒了
咖啡剛沖好時熱氣蒸騰,香氣濃郁,但真正的好味道,往往不是在最燙的時候出現。研究與實際品飲都指出,85°C 是咖啡的「黃金飲用溫度」。這個溫度不僅能讓香氣充分釋放,也能讓酸、甜、苦達到最理想的平衡。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08
靜置、等待是品嘗最美咖啡的必須呢🐽💗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8
美May 有些美好真的得靠時間慢慢釋放,就像一杯咖啡的香氣,靜置反而更動人 
本章介紹了咖啡品鑑的專業流程與感官科學,從香氣、酸質、醇厚度到風味輪的應用,逐步揭示如何以標準化方法評估咖啡品質。品鑑不僅是專業技能,更是連結市場與風味趨勢的重要工具。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10/05
這篇盡顯專業呀~ 雖然不走專業路線,但這篇啟發升華平常喝咖啡的層次與向度呢~ 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 P.S. 依然,敬佩Simon對這系列的堅持與努力,計劃第幾章結束?還是會一直寫下去?(純粹好奇~)🥰🍀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5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關注與支持,這個系列的文章預計在「咖啡豆的市場與趨勢」及「咖啡豆的日常應用與延伸」這兩篇後,先暫時告一段落。之後還會針對不同主題,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咖啡的故事與觀點。
咖啡豆在烘焙後極易受氧氣、濕度、光線與溫度影響而變質。正確保存的核心在於防氧、防濕、防光與控溫。咖啡豆相較於咖啡粉更能保持新鮮,最佳風味窗口為烘焙後 7–14 天。隨著科技發展,氮氣充填、冷凍保存與智慧包裝等方法逐漸普及,使咖啡風味得以更長久地保存。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9/28
感覺咖啡豆真的不易保存!原來可以冷凍!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8
當下的香草 對的!只要分裝密封好再冷凍,想喝的時候直接取出就行,不用退冰,這樣風味能保持更久哦!
咖啡不只是「苦」或「濃」,它還能展現出果酸、花香、堅果、巧克力等不同層次。透過咖啡風味筆記,你可以像品酒一樣,慢慢訓練味蕾,記錄下每一次沖煮的感受。本文將教你如何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風味筆記,從簡單的風味輪盤、酸甜苦的辨識,到記錄方法,讓你在家就能提升咖啡品飲樂趣。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10/01
令人動容的一篇!完全感受到Simon對咖啡的尊崇與熱愛!咖啡就是Simon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篇最喜歡的是「不用馬上寫得很專業,新手可以先從最基礎的三個維度開始記錄:酸度、甜感、苦感」,讓新手感覺寫咖啡風味筆記完全沒難度! 整篇自始至終充滿著Simon緩慢的、温柔的引導與陪伴!一句「你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温暖、感動,完全被療癒了! 「每一次記錄,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Simon 的文章都是自我成長、靈性提升的文章! 這篇大推~~~ 感謝Simon用心暖心創作分享!衷心祝福!👍🏻🥰🥰🥰🍀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1
當下的香草 謝謝您一直的支持與鼓勵
研磨與萃取是咖啡製作的核心,影響每一杯咖啡的酸甜苦平衡。研磨度決定萃取效率,不同的沖煮方式需要精確匹配的研磨細度與時間控制。透過科學模型如 SCA 萃取率圖表,以及現代化磨豆與自動化沖煮設備,咖啡正朝向更精準與穩定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9/21
與Simon在第二章交流後,了解寫這系列的出發點,非常敬佩Simon「決定把他寫完」,堅持至今! 「冷萃則需十數小時」得來不易呀! 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收穫良多!支持!🥰🍀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1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的鼓勵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