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吳慷仁、李沐主演的影集《塑膠花》,叛逆富家少女 vs. 神秘亡命之徒,攜手共譜愛與自由的末路戀曲。光看新穎的題材及故事設定,《塑膠花》便在眾多台劇脫穎而出,備受矚目。
劇情描述富家少女嚴娜娜過著人人欽羨的生活,然而在精緻甜美的外表下,卻是無法負荷控制狂母親的厭世。直到邂逅陰鬱的更生人金勤,情竇初開的娜娜不顧一切陷入愛河,決定攜手策劃銀行搶案。沒想到搶錢沒搶成,娜娜反倒成了綁票的人質,一行人就這樣跌跌撞撞展開逃亡…
【為何劇名是「塑膠花」?】


將娜娜打造成塑膠假花的禍首,便是她的企業家母親江如芳,對待女兒的態度宛如公司職員,無止盡的要求與責罵,不能有一絲脫序或越軌。江如芳將丈夫逝世後的不安全感,獨自扛下企業的壓力,轉化成高冷強勢的儀態,緊抓著生命中僅存的血親,讓女兒無法喘息。娜娜的住家環境與服飾色系,清一色整潔純白,不容許有任何污漬,正是她母親所希冀的那樣,完美無瑕的天使形象。而得知娜娜被綁架後,江如芳更憂心的,是女兒「社會性死亡」的危機,擔憂她不再純潔,變成社會(和自己)唾棄的垃圾,到了緊要關頭還操心女兒的公眾形象破滅。
江如芳為娜娜鋪的路,甚至能安然順遂直達墓地,連墓碑都提前建造完成。如夏花般絢爛、活生生的少女,就這麼被母親預先冰封在墓地。母親要她成為紀律楷模的儀隊隊員,不堪控制的渴愛少女,便將自己客體化為虛擬網路的性感女神,在鏡頭前搔首弄姿,宣洩她的青春躁動,博取螢幕前無數觀眾的膜拜與寵愛。
【政治不正確的危險戀情,實則是公路成長的親情物語】

所以,娜娜後續的離家逃亡,是必然導向的結果。她需要一顆以愛之名的炸彈,引燃死寂沉悶的心靈。塑膠花必須脫離溫室,走出以往被框住的世界,真正落地生長,才能綻放出最絢麗的姿態。
《塑膠花》有著種種「政治不正確」的設定,富家少女與亡命之徒的階級差愛情,陰錯陽差成了綁匪與肉票的矛盾糾紛。富家少女不是天真單純的花朵,亡命之徒雙手亦沾染血腥。但調性乍看黑暗,《塑膠花》本質仍是標準的「公路之旅」,藉由出走舒適圈,在旅程中尋找自由與夢想。

綁匪與肉票的曖昧情,極有可能走向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危機。不過《塑膠花》成功將爭議性的題材,轉化為一群 loser 的出逃之旅,翻轉世俗的「受害者」定義。娜娜表面上是無辜的「受害者」,但養尊處優的她是既得利益者,搶劫行動也是出於自身意志。反觀「花車小隊」的成員們,被往事所困的更生人、靦腆憨厚的宅男、經濟拮据的檳榔西施,皆是夾縫求生存的社會邊緣人。
花車小隊的弱弱相助,組成非血緣羈絆的緊密「共生家庭」。在旅程中,他們能卸下階級及身分隔閡,暢談理想與未來。小隊成員也各有特色,其中高捷飾演的賴大恩(賴打),外表粗獷實則柔情似水,不僅是小隊的忠誠後勤與團隊緩頰,有著喜歡星座的突兀(可愛)嗜好,與西施的「浪流連」之戀也令人動容。

至於男女主角金勤與娜娜,與其說是愛情,更偏向同病相憐的親情依靠。金勤深受前妻背叛所苦,將對多年未見的女兒思念,投射在缺愛的娜娜身上。父親早逝的娜娜,則在金勤身上找尋父親的身影,彌補缺失的父愛。金勤與娜娜同是映照的鏡像,乍看身分天差地遠,但自幼承受親情暴力的他們,用笨拙失控的方式,表達對愛的渴望,彼此宛如同個模子印出的雙生,相互依戀。
劇集結尾,藉由角色的「死亡」與「新生」,再次闡述公路之旅的母題 — 重生。美好的事物終會結束,生活仍得回到正軌,但旅途中的遺憾與圓滿,昇華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題材新穎,執行仍有進步空間】

《塑膠花》由新銳導演鄭雅之執導,首次執導影集的成果不俗。不過《塑膠花》題材雖獨特創新,整體仍存在不少缺陷,而這些缺陷更多是源於劇本,而非技術面的不完善。
首先,是諸多台劇的通病,有著不夠生活化的文藝腔台詞。甚至藉由角色之口,直白說出劇情要表達的理念,呈現不夠細膩。例如男女主角暢談心事時,讓向來寡言的金勤,直接說出自己與娜娜性格是多麼相像,彷彿擔心觀眾看不懂故事要表達的意涵,但其實從劇中的蛛絲馬跡,便能推敲兩人之間的連結,實在不必這麼矯情。
再來,是演員問題。縱然集合吳慷仁、李沐、葉全真、林鶴軒、馬志翔等豪華卡司,還找來茄子蛋 MV〈浪流連〉的高捷與陽靚再續前緣。然而多位實力派演員,對戲時卻不時產生「頻率不合」的落差,演員群的演出模式無法適當平衡,沒有相映生輝,反而彼此牴觸。兩位主角李沐與吳慷仁皆是優秀演員,對戲卻缺乏火花,沒有危險戀情應有的刺激與怦然心動。

最關鍵的,是劇情本身的缺點。想談的面向太多,多項元素通通塞進短篇幅的影集,最終導致劇情的精煉不足。例如花了過多篇幅在警察緝凶,或是為了豐厚配角的性格,衍生不必要的支線過往。最明顯的就是菜鳥警察小陳與花車小隊阿弟仔的副線,時隔多年的青澀暗戀,重逢已是警察與歹徒的對立交鋒,張力雖有,但設計過於刻意。也許是想展現小陳與嚴厲上司鐵牛的對比,可惜成效不大,反倒讓故事顯得冗雜。
若是能補足娜娜與母親親情僵局的過往,讓她飛蛾撲火的出逃更理直氣壯,或是讓花車小隊成員有增進情誼的機會,而不是突兀的和好與合作(像是阿弟仔與娜娜的爭執,後來莫名就事過境遷了),也可以增加男女主角的對手戲,有更多交心的機會。相信這段自我救贖的成長之旅,會更加刻骨銘心。
【道路雖顛簸,仍值得一行】

綜觀《塑膠花》全劇,如同女主角娜娜,是努力褪下人工花瓣,試圖落土生長的新生花朵。縱使部分層面尚有進步空間,仍是不錯的類型新嘗試。青春成長題材,原來可以這麼「政治不正確」,少女能坦蕩蕩愛上邪氣大叔,恣意揮灑青春,轟轟烈烈地展開冒險旅程,中途再拉上一群社會邊緣人作伴,在天涯海角的一端追尋歸屬之地。
《塑膠花》瑰麗異色的叛逃之旅,既暗黑又清新脫俗,獵奇的塑膠花燦爛地盛開,為台劇發展寫下新的一頁。因此,儘管追劇的道路偶有顛簸,這段奇異的旅程,仍是值得一行。
☆註記:
△原文2025年1月3日刊登於電影神搜,因電影神搜於2025年12月31日關站,故將文章搬遷於此。
△本文圖片取自《塑膠花》粉絲專頁
△推薦LÜCY獻唱的片尾曲<Abet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