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是個特別的月份。是醫學生畢業剛放完暑假,踏入的醫院成為新手醫師的季節。剛踏入臨床,肯定是跌跌撞撞,我們學長姐的任務就是保護病人,更要保護學弟妹,因此值班設立「保姆班」來關心新進醫師,昨晚正好輪到我擔任「保姆」。
第一次擔任後線角色,是個新奇的體驗。以往值班都是擔任一線,第一時間處理病人的問題。這次退到後方,讓學弟妹先上,而我則成為他們的後盾。角色的轉換,讓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變得沉重許多。
值班時間一到,我走遍各個樓層,逐一關心值班的學弟妹,問他們:「有沒有被交班特別交代的緊急病人?」除了先預知風險,掌握危急病人的大致狀況外,也表達關心,讓學弟妹不要這麼緊張。看到他們,就想起當初的我,也是個剛上戰場的新手。記得自己第一次值班,就遇到病人掉血氧需要插管,還對院內醫囑系統陌生的我,連最基本的胸部X光檢查都不知道要怎麼開立。當時應該要馬上打給學長姐求救,卻怕被罵、怕打擾到他們,幸好有一位路過的學長伸出援手接管戰場,病人才穩定下來,萬一再延誤幾分鐘,病情可能會急轉直下。因此,我希望學弟妹可以放下戒心,一有狀況就趕緊聯絡,才是對病人負責任的表現。
沒過多久,第一個狀況來了。一位學弟遇到病人的血鉀值 6.1 mmol/L。他知道這個數值很危險,必須處理,但不熟悉處置的醫囑細節。我協助他開好醫囑後,提醒他要安排心電圖檢查,看有沒有心律異常,並且保險起見先給一支鈣離子,穩定心肌細胞。同時連絡腎臟科醫師,看是否需要安排洗腎。我簡單幫學弟複習了一次高血鉀處置流程,希望下次他就能獨立解決問題。
緊接著,有一位學妹第一次負責轉送插管病人,從普通病房到加護病房。學妹緊張的問我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我交代了幾個要點:「血氧下降時要調高氧氣、血壓下降要立即補液、路途中生命徵象不穩要事先通知加護病房,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沒事,最重要的是要記得在挪病床時保護呼吸管。」我想說這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任務,他應該能獨立完成,但我注意到,學妹的表情隨著我的每一句話變得更緊繃,似乎這個資訊量對她來說有點負擔,我改變了想法,對她說:「我陪你一起去。」那一刻,她的肩膀明顯放鬆下來。我們推著病床走在長長的走廊上,我一邊觀察病人的監視器數據,一邊提醒細節:確認病床動線是否暢通,確保管路沒有被拉扯,隨時留意生命徵象的變化,最後順利到達加護病房。
後來,我每隔一到兩小時就會到各樓層主動關心,看學弟妹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並檢視所有新住院病人的醫囑,提醒學弟妹有哪些檢查跟治療必須補上。角色的轉換,讓我從「解決眼前問題」變成「綜覽全局」。後線雖然少了前線的瑣事,不用打病歷、不用換藥、不用處理止痛或睡眠的問題,但要面對的,都是棘手又不能延誤的狀況。學弟妹上報的病人,往往狀況複雜,你必須在短時間內讀懂陌生的病史,抓出關鍵,做出影響病人安全的決策。一旦有事件發生,就要在瞬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昨晚運氣不錯,沒有大事發生,但將來會有更多的後線班,會面臨更多挑戰。
從被保護到成為保護者,肩上的責任逐漸增加。
期待學弟妹的成長,或許多年之後,他們也會在同樣的走廊,回想起此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