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7-8 (民國110年4月)
摘要:
主公安排的靜坐魔考,測驗我是否能辨別降駕之神的真偽。
做為乩童,其實有時候仍然會被主神考試,就猶如我們人世間要接受定期檢驗或複試一樣,證明你的技能沒有退步或是忘記,而平常有時候主公或是府內的其他神明也會不定時的出考題給你,考題出現的形式不會有特定模式,有時候是在我們身邊有關待人接物,做人處事的方式,有時候是以無形的模式來出考題,而這次便是如此…
110年4月13日中午,我因過度疲勞而使精神過度虛耗,無法專注靜心,但又堅持要打坐便開始打坐,結果靜坐的時候打瞌睡,就被出考題了!
當我開始靜坐後,沒有多久我便睡著了,但我其實不知道,可我依然坐著(為什麼知道我還坐著,因為我到完全清醒時都還是感覺到我是坐著的),當我醒來後,我想說要起身了,但我的身體卻完全無法動彈! 我眼睛是閉著的,但我想要睜開不能睜開,想移動不能移動,我認真的感覺了一下,看看是不是因為坐太久而麻痺了,但發現根本不是,因為如果是麻掉了,那也只會是腳麻,怎麼可能會是全身都不能動!下一秒我的手開始動了,可是卻不是依照我的意思動,我無法操控我的手腳,而我在心中問是否是哪位神佛降駕,卻也無任何回應,而我的手動作越來越大,我心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於是我決定要抗拒進行驅趕,因為正神絕對不會做這種事,而我的主公跟其他神佛降駕也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能開口的就會開口,不能開口的好歹也會寫字,不可能連理都不理我,於是我在心中開始專心持咒,過一下子後,我瞬間感覺回來了,我能夠感受到我手腳的感覺了,隨後我奪回身體的主控權了,我可以操控我的身體了!
當我睜開眼看著自己的手腳,並再感受時,下一秒我又出現神佛降駕的信號了,此時主公也立即降駕了,並指示身旁一臉疑惑的太太(因為太太並不知道剛剛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剛剛主公故意安排一場考驗,就是要讓我知道精神不佳時、身心不穩時不要打坐,不然容易走火入魔或是招惹到無形界的眾生,受到影響,雖然身為乩身有兵將護著,但萬一遇到更高強的精怪,那也是有可能被傷到的!
另外,要如何辨別來附體的是誰,如果是非正神時,身體也被奪走了,而自己還有意識時,要怎麼做處理來搶回自己身體的主控權,這也是很重要的事。
隨後,主公為自己調整身體,幫我補回一些正氣,讓我的精神能好一點,並交代我不可以再讓自己過度勞累,消耗太多精氣神,卻來不急補回,這樣對身體來說是不好的!身體一定要顧!交代完後主公便退駕。
而另一次是主公特意先安排兵將,假冒主公降駕來交代事務,當祂退駕後,太太在跟我交代剛剛主公指示的事時,我發現有詭異的地方,讓我產生懷疑,而且在降駕前的感覺也有一些不同,我就已經覺得怪怪的了,於是我說,我覺得剛剛來的不是主公,因為這不是祂的作風,而且祂也不應該會指示這樣的事,所以這一定是假的,不是真的!
結果當我說完後,主公隨即降駕,告訴太太,我已通過試驗,並跟太太說祂的習慣與用語,作風等,讓我們能夠辨別,才不會被假冒!
或許你會說,既然都是神了,怎麼不會保護我們當乩身的,怎麼還會讓一些邪魔精怪的來假冒上身呢? 其實訓練就是這樣,必須做最壞的打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而事實上,自從擔任主公與府內神佛的乩身至今,都還沒有被假冒的上身過,除了這兩次主公安排的試驗外,甚至是其他府外的神佛想要借我都還需要經過主公的同意才可以,主公不同意,誰都不能上身!
省思與體悟
與無形界互動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看不到,以前老一輩的人都非常謹慎,不敢隨意去觸碰,就是怕碰了之後出事。
但現在的人都將成為乩身視為一種榮耀或是出風頭的工具,享受著被人家視為神的那種移情作用,覺得打扮得光鮮亮麗、猶如演著古裝宮廷劇般的一切,然後被人拍著、體驗著猶如藝人、網紅般的感受。
但不知道成為乩身多的是責任、使命、走的路是常人不能理解的辛苦路,很多人不知道老爹三代都跟神有脫離不了的密切關係,阿公阿嬤是老廟公廟婆,我從小就在廟中晃,而我的阿公阿嬤也功德圓滿離世了,而父親是八家將的八爺,也是教練,甚至是寺廟的彩繪師,小時候總是看著父親在各廟宇畫著門神、牆壁,甚至是東港東隆宮的王船,最後是我,父母親東閃西閃的要讓我遠離宗教宮廟,最後還是成了乩身。
而阿公阿嬤當年為什麼會去成為廟公廟婆? 是因為一位辦事至今已超過60年的觀音男乩,現年已經高齡90多歲,由於從前辦事靈驗,救了許多發瘋的患者,回歸正常生活,也救了許多的信眾,所以信眾發願捐錢建廟,也才有後來阿公阿嬤顧的那間廟,而這位觀音男乩也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當年我還在腹中,萬善爺降駕來指點時的乩身就是他!看著他的神壇極其簡單,六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沒有外面一般宮廟般的華麗,神龕背後是一張大大的紅紙寫個佛字,中間座的是一尊尺三的觀音像,左邊是幾隻令旗,背後貼著紅紙書寫的太歲符與安太歲者的名冊,右邊是祖先牌位,不知道的人會以為來到一般人家中的神明廳,可這裡卻是香火延續了一甲子、辦事辦了一甲子的地方,可以說是極其低調簡樸的地方。
而這樣的地方卻是我喜歡樣貌,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認為,神佛需要的不是華麗的外表,需要的是信眾的真心誠意與善念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