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還是指數化投資?20年報酬率差異分析及看法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今天看到一篇勞退的新聞(新聞連結:堅持勞退自提20年 逾2萬人報酬率翻倍 - 自由財經),雖然內容本身的資訊沒有錯誤,但這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切入。

從1993年第一檔ETF問世以來,投資人可以選擇更簡單的指數化投資(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1%),長期持有,累積到退休。

年化6%和年化11%的差異到底是怎麼樣?一年其實只有5%差異,很少,但是接下來要講的20年累積差異結果可能令人沒有想到。

如果一開始投入100萬,年化11%,2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約806萬;年化6%,2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約320萬;年化11%的結果是年化6%結果的2.5倍。即便是考慮稅務影響,把806萬打個8折好了,約640萬,還是320萬的2.0倍。

那麼這篇重點是甚麼?整理幾點如下:

  1. 如果目標是退休的時候能夠累積出較多的退休金資產,以同期資料比較,把原本要自提的6%拿去買指數化投資ETF(譬如:0050、VT),長期下來可以累積出較多的退休金資產,約是2.5倍(考慮稅務影響約2.0倍)
  2. 指數化投資工具ETF是1993年才出現的工具,距今只有32年。
  3. 勞退基金的目標訂定是否有甚麼問題?當把投資期間(Investment Period)拉長到10年、20年、30年以後,會發現勞退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與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年化報酬率(譬如:0050、VT的9%~11%)相比較低
  4. 最後覺得,可以參考國外先進國家(譬如:美國),將個人勞退新制帳戶開放自選投資標的,投資標的自選平台內的ETF只要包含全球各個主要國家的主要ETF就可以了,讓不同風險偏好的人(觀念不同、目標不同)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自己要的ETF做長期投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市精算師 - 專注價值投資
126會員
8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股市精算師】,目前專欄【專注價值投資】有超過40篇的文章,專欄內容是用來紀錄自己的投資點滴,把自己在投資這條路上一路走來,所閱讀過的書籍、學習到的投資知識與投資經歷記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公教人員退休制度於112年7月1日由原本的「確認給付制」改為「確認提撥制」,並加入投資規劃組合供同仁選擇,所以提升個人財商FQ日益重要,回想從小求學歷程中,談及理財規劃課程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修讀商學院學員看了艱澀難懂的經濟學理論,也只能感嘆跟實際生活理財落差極大,接下來小編呢會陸續編輯理財小學堂
Thumbnail
公教人員退休制度於112年7月1日由原本的「確認給付制」改為「確認提撥制」,並加入投資規劃組合供同仁選擇,所以提升個人財商FQ日益重要,回想從小求學歷程中,談及理財規劃課程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修讀商學院學員看了艱澀難懂的經濟學理論,也只能感嘆跟實際生活理財落差極大,接下來小編呢會陸續編輯理財小學堂
Thumbnail
近日看到一則PTT的投資分享,,想來做個解析與分享。 [心得] 平凡人投資滿10年報酬率回顧 投資十年的成績與反思 從2014年7月開始投資股票,不知不覺中已經十年。 這位投資者決定回顧自己的投資成績。十年來,他的總報酬率大約為3.105倍。 考慮到每年薪水的投入,換算成年報酬率大約是
Thumbnail
近日看到一則PTT的投資分享,,想來做個解析與分享。 [心得] 平凡人投資滿10年報酬率回顧 投資十年的成績與反思 從2014年7月開始投資股票,不知不覺中已經十年。 這位投資者決定回顧自己的投資成績。十年來,他的總報酬率大約為3.105倍。 考慮到每年薪水的投入,換算成年報酬率大約是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務自由,開始投資股票、基金或房地產,但成功成為真正的投資者者少之又少。文章探討投資的本質,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賭博,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了,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務自由,開始投資股票、基金或房地產,但成功成為真正的投資者者少之又少。文章探討投資的本質,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賭博,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退撫基金最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為7.33%,看起來還不錯。但是,一旦從公元2000年開始看,就真的是慘不忍睹。更有意思的地方是,為什麼在年改前,沒有一次5年年化收益率高於7%,在年改後就出現了。難道有貓膩?
Thumbnail
退撫基金最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為7.33%,看起來還不錯。但是,一旦從公元2000年開始看,就真的是慘不忍睹。更有意思的地方是,為什麼在年改前,沒有一次5年年化收益率高於7%,在年改後就出現了。難道有貓膩?
Thumbnail
金融機構發放的股利,和退休員工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金融機構的退休員工,要靠發放的股利過日子。 像合庫金每年股利都發1元左右,就是這個原因。   2023年,合庫金發放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0.5元,正好1元。   我曾經遇到位合庫金退休員工。
Thumbnail
金融機構發放的股利,和退休員工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金融機構的退休員工,要靠發放的股利過日子。 像合庫金每年股利都發1元左右,就是這個原因。   2023年,合庫金發放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0.5元,正好1元。   我曾經遇到位合庫金退休員工。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Thumbnail
這兩天看到一篇「收入靠股息,上班去打工」的文章,裡面提到第二季可領到的股息約12萬,等同於月薪4萬元,光股息就贏過30%的受薪階級,因為原文有將各投資目標的預計股息列出,決定來算算看本金需要多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