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00 是一個由 The Climate Group(氣候組織) 與 CDP(碳揭露計畫) 發起的國際倡議,成立於 2014 年。
它的全名是 Renewable Energy 100%,目標是推動全球大型企業承諾在特定期限內(通常是 2030 年或 2050 年)全面使用 100% 再生能源。
RE100 的核心精神
- 會員資格:必須是大型跨國企業(通常能源使用量達一定規模),承諾轉換至 100% 再生能源。
- 再生能源範圍:包含太陽能、風能、水力、生質能等,但必須符合國際認可的再生能源定義。
- 透明揭露:加入企業須公開進度,並定期向 RE100 報告能源使用狀況。
- 推動綠電市場:透過企業需求帶動全球再生能源投資與政策制定。
全球現況
- 加入企業涵蓋 Apple、Google、Microsoft、IKEA、Sony、台積電 (TSMC) 等。
- RE100 不僅是企業 ESG(環境、社會、治理)責任的一部分,也成為供應鏈合作的要求(例如蘋果要求供應商也要跟進)。
影響
- 降低碳排,助力淨零目標。
- 提升品牌形象,符合國際永續標準。
- 推動能源轉型,間接影響各國政府能源政策。
我們來看台積電的能源方向,看一下RE100的影響:
以下是有關 台積電(TSMC) 在 RE100(100% 再生能源) 倡議中的最新進展:
加入背景與原始承諾
- 台積電於 2020 年成為全球首家加入 RE100 的半導體企業,承諾 於 2050 年實現營運使用 100% 再生能源 。
加速目標:提前至 2040 年
- 2023 年 9 月 15 日,台積電發布公告指出,已將營運使用 100% 再生能源的目標從 2050 年提前至 2040 年,並將 2030 年的再生能源佔比目標由原先的 40% 提升至 60% 。
最新執行情況
- 2024 年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超過 14%,而台積電全球辦公室與海外營運廠區已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Scope 2) 。
- 台積電亦簽訂 20 年、共 20,000 GWh 的再生能源聯合採購長期合約,提供供應商及子公司穩定綠電取得途徑,降低轉向綠電的門檻 。
供應鏈與合作伙伴規定
- 台積電推出 GREEN 協議(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Emissions Elimination & Neutrality),要求供應商在 2030 年前:
- 在台灣地區生產使用 85% 再生能源
- 海外生產必須達成 100% 再生能源使用
同時需於 2035 年前依 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訂定減排行動 。
綠電供應挑戰與突破
- 台灣再生能源供應結構偏低,尤其電網以燃煤與天然氣主導,再生能源推廣受限 。
- 台積電透過 2020 年與丹麥 Ørsted 簽訂的大型離岸風電 PPA,將供應電力納入其綠電佈局,該風場預計在 2025 年完工 。
小結一覽
項目內容
加入 RE100
2020 年,承諾 2050 年達成 RE100
新目標
提前至 2040 年實現營運使用再生能源 100%,2030 年佔比目標 60%
2024 年進度
總再生能源佔比超過 14%;全球辦公與海外設施已 100% 使用再生能源
供應鏈措施
20,000 GWh 聯合採購 + GREEN 協議,要求供應商 2030 年前達標
再生能源挑戰與方案
台灣綠電供應不足;透過 Ørsted 離岸風電 PPA 強化綠電來源
若你有興趣,我也可以替你查:
- 台積電各年度進度報告(如年報或 ESG 報告)
- 特定供應商或生產基地的綠電措施
- 台灣整體綠電發展如何支援台積電等大能耗產業
但台灣目前的綠電比率和建設速度:
很好的問題 👍。要理解「台灣綠電如何支援台積電等大能耗產業」,我們需要從三個層次來看:
1️⃣ 台灣能源結構現況
- 目前結構:台灣發電仍以 燃氣(約 40%)+ 燃煤(約 30%) 為主,再生能源比重大約 9–10%(其中太陽能 > 7%,風能 < 2%)。
- 政府目標:2030 年再生能源佔比 27–30%,2050 年 60–70%。
- 問題:台積電單一公司用電量就接近台灣總用電的 6%,遠高於整個再生能源現有供給量,所以必須 超前布局綠電,否則「全綠電」的承諾會缺乏能源來源支撐。
2️⃣ 綠電供應工具
台積電等高耗能產業使用「三大工具」取得綠電:
- 自建再生能源設施
- 台積電已有太陽能屋頂、部分風電佈局,但佔比有限,因為廠房面積雖大,卻不足以支撐龐大電力需求。
- 適合補充,但無法滿足核心需求。
- PPA(電力購售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 與綠能開發商簽訂長期合約,例如台積電與 Ørsted 丹麥風電商合作,購買 20 年離岸風電。
- 這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能確保未來數十年綠電來源。
- T-REC(台灣再生能源憑證)
- 類似「綠電證明」,每度再生能源發電都會發證書,企業可購買以抵銷碳排。
- 台積電部分用電透過 T-REC 達成「認列綠電」,但因數量有限、價格高,通常只是過渡手段。
3️⃣ 挑戰與支撐策略
- 挑戰
- 電網限制:再生能源供電間歇性大,台灣電網調度需要大規模升級。
- 綠電不足:目前產量不夠支撐台積電+供應鏈需求。
- 競爭激烈:蘋果、Google、台積電、鴻海等都搶購綠電,需求大於供給。
- 支撐策略
- 政府政策:推動「再生能源專區」(特別是離岸風電 10GW、太陽能 20GW 目標)。
- 大型長期 PPA:台積電帶頭簽下 20 年採購合約,等於用市場力量幫台灣綠電開發商「保證收益」。
- 區域性能源合作:未來可能考慮「區域電網」或「跨境綠電輸入」(例如與日本、東南亞綠電市場連接)。
- 供應鏈要求:台積電要求供應商 2030 年前在台灣廠區至少使用 85% 綠電,這會推動整個產業鏈一同加速。
✅ 總結
台積電等高耗能企業要達成 RE100,靠「台灣現有綠電」是不可能的,必須靠 長期 PPA、政府推動離岸風電、T-REC 過渡、電網升級 等手段才能實現。實際上,台積電已經成為台灣綠電市場的最大推動力之一,因為它的需求量巨大,等於「逼迫」政策與市場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