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突然間才需要拯救,而是早已在漫長的孤單裡,慢慢崩壞。

那天,我到花蓮,去看妳親近的人為妳辦的文字創作展——《 不負相遇 》。也是完成自己想去與妳道別的念想。
展場裡靜靜掛著妳的字,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呼吸。只是這一次,再等不到妳現身,而是讓我們循著文字的痕跡,去想念妳。那一刻,心裡空了一塊,像是某個角落再也無法被填滿。
我看著那厚厚一本本的創作收藏,在那些字裡行間裡發現,人並不是突然才需要被拯救的。那些崩壞,往往早在長久的孤單裡,慢慢地一點一滴發生。只是我們常常看不見,或裝作看不見。身體的病痛與心靈的暗潮,交錯著消磨妳的力氣,直到有一天,妳訝然無聲地把重量都卸下了。
可,在那些文字的盡頭,仍有妳曾經停留的呼吸。
那些未說完的故事,靜靜躺在紙上,等誰翻閱,也等誰落淚。或許妳已走向另一個世界,但只要還有人讀著妳的作品,妳的聲音就依舊在。

妳的文字,總像火焰。燃得熾烈,帶著靈魂的躍動。它們不是單純的句子,而是能震動人心的力量。很多人說「 文字有靈魂 」是種比喻,但在妳身上,它卻是真實。那一筆一劃,總帶著炙熱與堅定,也流露著敏感與溫柔。
妳笑起來有陽光。雖然我們僅僅有過兩次短暫的面對面相遇,但那笑容依然深深印在心裡。人海茫茫,有些人會隨風消散,但妳卻不同。妳的存在如此鮮明,以至於只要想起,便覺得妳還在,隨時還能看見妳的創作更新一般。
依舊記得消息傳來的時候,我愣了很久,鼻頭發酸,像被人生狠狠搖了一下。怎麼可能呢?妳還這麼年輕,還有這麼多夢想沒完成。人生無常得不像話,它不給我們準備的時間,就突然劃下句點。妳就這樣決定中斷自己的篇章,留給我們無盡的惆悵與遺憾。

允文啊,妳曾那麼鮮明地存在過。
有才華,笑起來有陽光,文字裡總藏著火光與靈魂。即便離開,妳的痕跡仍在,妳的字依然陪伴著我們。
我想起妳在創作裡展現的那種矛盾卻真實的面貌——既能鋒利地直指人心,也能細膩地撫慰孤單。或許正因如此,妳的作品才會這麼動人,才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願妳在另一個世界裡,依舊與字相伴、與畫相擁、與風相依。那裡沒有病痛,沒有孤單,沒有無聲的暗潮。只有妳心裡長久渴望的自由與光亮。
允文啊,謝謝妳來過。
謝謝妳以這樣鮮明的姿態存在,留下字句、留下笑容、留下讓我們記得很久很久的靈魂。
我會記得妳文字裡的堅定和柔軟。
我會記得妳笑容裡的清亮。
我會記得妳曾帶給世界的那一份真切。
我更會記得妳也曾經非常努力地想要活下去過。
Rest in peace, Wing Chen.
願妳在另一個更溫柔的國度裡,繼續揮灑妳的光芒,完整而自在。
【 後記 】
知道妳回天國的消息時,是芳婷在 FB 上公告妳公祭時間的那刻,當時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接受這個錯愕的消息,想前往公祭,卻抽不開身。後來,芳婷與妳的一眾好友、家人,著手整理了妳這些年所累積的大量作品,逐一分類後,決定完成妳的身前心願之一。
遂在 7 / 13 日,這個妳曾經的生日那天開幕了首展文字展,幸而展期直到 8/ 13 日,我終是可以在職訓結業後前往一趟,好好跟妳道別。
這一次前往花蓮也是我最匆忙來去的一次,幾乎都沒時間與老友好好相聚。只因我的目的只是想要前往與妳話別。
當天我在展間,幸而只有我一人,否則我許是無法承受走進展間自己那些情緒。我很極力的在妳父親面前保持良好狀態,盡量不讓淚水留下,我想妳是希望大家笑著送妳的吧 ?
後來,看完妳,我去找了芳婷,更確定了一些細節後,還是忍不住情緒的暴動,聊著聊著可能想到自身,於是還是哭了好一會。其實,這麼多年與妳相識,但見到面也就兩次,後來實在太喜歡妳的字,所以我一直在網上關注著妳,有時候我總可以透過那些發文感受到一些妳那說不出口的情緒,卻也見妳總是一路很努力的活著,既心疼又欣慰。
而這一年,究竟是甚麼打垮了妳 ? 或許已經沒有必要深究。願妳回到祂的身邊,當個無憂無痛的天使,繼續與字畫相伴。
本來一直猶豫是否將這些思緒寫下,但,這情緒自得知妳離去到與妳道別完,仍久久不願離去,於是昨天夜裡,我還是決定寫下來,算是再一次與妳的話別。
我想,我會記得妳曾經努力想活下來的樣子,不去想妳最後選擇離去的決定的。
2025 / 09 / 01 Kaohsiung time 16:34,Emma.
憂鬱症是個難以完全痊癒的病症,且不是容易發現的問題,請多關心身邊容易有情緒病症的朋友與家人。我的朋友是個很積極對抗這疾病的人了,仍舊走不過最後的一關,這讓我更加明白——不是她 ( 我 ) 們不努力,而是這條路真的太孤單、太艱辛。
若你身邊有人正與黑暗纏鬥,請陪他們多走一段,不要吝嗇一句問候或一個擁抱。這些看似微小的溫度,也許正是她 ( 我 ) 們能夠再撐下去的理由。
願離開的人終於安息,不再受苦;而留下的我們,學會更溫柔地去擁抱彼此,因為愛與陪伴,永遠都是最珍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