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過了六天,我標題也不好意思寫「日記」了,因此給自己的這六天一點總結。
週二我有沒有達成「十點到書店整理」呢?答案是有去整理,但超過十點。
那天還忙了什麼?整理書櫃、跟空間夥伴聊天,晚餐後寫了一篇介紹書的貼文,然後意識到週四到週六會很忙,我再不準備就來不及了。週三確認好週五活動的流程,就已經下午了。本來想要寫篇宣傳貼文,還有到書店整理,也都來不及。而且我還沒趕上去台北的火車,而轉搭高鐵。但也因為去程搭了高鐵,我得知高鐵班次因為颱風全部取消,改成每小時固定班次,在我回程時才不會有錯過末班的風險,也算是一種因禍得福。
週四下午茶團,我和媽媽的第一次合作。學習不要控制媽媽怎麼做出甜點,而是給她信心跟讚美。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團體,而且是因為書店、有咖啡品項之後來的,這些樂齡姐姐們以前都是有學識的文青吧,才能維持讀書會38年,來到書店也很能聆聽我開書店的過程,也有買書,是書店的好客人,雖然年齡層不是我原本預期的,但是頻率是相近的,這才是書店客人的重點。
週五企業團。我從週四晚上開始包書(大概週三才決定包書),到週五早上和中午都還在準備。一方面是第一次經驗,一方面是覺得準備和心情上都偏趕。但整體效果是不錯的,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開始開發書店不同媒材的活動,類似書占卜,以及為一行禪師過生活的套書找到銷售方式,並與茶席連結。
週五活動結束後,我才在想週六要做什麼飲料。結果週六也偏趕。
我獲得了開書店以來第一次嚴重的課訴,以及第一次一星評論,但其中有非常多值得思考和學習的。
概略來說,就是空間氛圍,還有工作人員的態度與品質。
這兩天我也經歷了許多情緒上的波動,而今天我剛剛發現,有許多事件的發生,都在讓我體驗「換位思考」這件事。例如之前我在哲學學校對老師的情緒,就像是前陣子空間夥伴對我的情緒;還有這次收到客訴,就像我之前在書市集時對主辦單位的抱怨。我都是先當了發洩的那個人,然後再體驗當被發洩的那個人,讓我了解每個位置都有他的立場跟不容易的地方,也提醒自己想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我是否能在接受負面情緒的同時,也維持我的人性態度。
這樣想想,我覺得人生還真是好玩,一直在輪流當不同角色,一這麼想,我覺得本來讓我焦慮的事也無妨了(例如活動報名人數不足)。因為都是一場遊戲,我都能夠練習用自己最好的態度面對,但結果我無法百分百控制,不論什麼結果我都能從中學習,都能夠是件好事。或者用遍路的方式來說,是有「背後的領隊」在安排。
從這個角度,去想「我為什麼想生一個孩子呢?」
我生的不是一個人的肉體,而是一個包含靈魂的生命,是讓一個想要在世間學習的靈魂來到世上。我會跟著他學習一切人間的事物,而他的靈魂因此能夠發展,有他的道路。我的直覺也告訴我,這會是我的靈魂有很大學習的一件事。
這麼想之後,其實有沒有孩子也無所謂,因為如果有個靈魂想透過我來世上,那是很好的緣分。但如果緣份不是如此,那我的靈魂在這一生也會遇到他需要的事物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