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ChatGPT 是人工腦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甚至有人喊它是「未來職場的神隊友」。
新聞、社群、論壇到處都在討論,彷彿只要學會使用它,就能掌握新世界的鑰匙。
我的前東家老闆(以下簡稱 B 老闆),一向自認走在時代尖端。
當 ChatGPT 剛冒出熱潮時,他立刻要求全體同仁下載並學習使用。
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要提升自己」、「要跟上時代」、「要知道社會在談什麼」——簡直像一場科技布道大會。
於是,我們的群組開始有了固定劇情:
- B 老闆拋出一個問題。
- 沉默 ,全體員工面面相覷。
- 幾分鐘後,他就會甩上一張 ChatGPT 的回覆,然後配上一句「你們怎麼都這麼不長進?」
那畫面,如果拍成辦公室喜劇,大概能秒殺一堆點閱率。
說來諷刺,我原本是公司裡數一數二擅長寫公文與文件的人。
幾乎所有對外的正式資料,最後都落在我手上。
早期工作量還能消化的時候,我會耐心打磨每一段文字;但隨著職位、資歷提升,接觸的事情愈多,文件也就愈多。
到最後,不管什麼內容,都會直接發派給我。
B 老闆引進 ChatGPT,本來打算讓同事們也能「分攤一點文字工作」。
結果呢?同事們多數不會問問題,輸入進去的指令含糊不清,跑出來的文章常常不知所云。
於是,我的工作模式變成:審稿 → 挑錯 → 重寫。
所謂的「效率提升」,在我身上卻演變成「更繁瑣的多工」。
後來,只好調整策略,開始研究怎麼「餵養」ChatGPT,怎麼設計問題才能拿到比較合用的答案。
過程有點像訓練一個實習生:一開始只會胡亂回答,常常一本正經地說錯話;但只要花時間磨合,它慢慢能掌握我需要的格式、語氣。
尤其我們的產業屬於冷門領域,很多資訊得靠國外文獻佐證,這就更需要我反覆比對,否則很容易鬧笑話。
在這個過程裡,我和 ChatGPT 有過不少「特別的對話紀錄」。
當它給錯答案時,我再追問下去,它總是很有禮貌地先來一句:「對不起。」接著馬上補一句:「您說的對。」
可問題是,在我急著要交差的時候,我才不需要它的禮貌,我需要的是「正確的答案」!
回頭看,ChatGPT 對我而言的確是個好用的輔助工具。
它能加快某些步驟,但永遠無法取代我對內容的判斷。
它更像是一個偶爾聰明、經常不靠譜的助理——能幫上忙,但你不能完全相信它。
至於 B 老闆呢?他成功證明了一件事:新科技在資方手裡,從來不是為了減輕員工的
負擔,而是為了壓榨更多的產值。
ChatGPT 原本應該是協助的工具,最後卻成了放大我工作量的加速器。
所以,我對 ChatGPT 的態度很簡單:它是我的工具,不是我的救星。
能幫就幫,幫不了就放一邊。
但無論如何,最後負責的人,永遠還是我。

某一天下班回家奔馳在國道3號上,看到的兩道非常完整的彩虹;可惜等我可以安全停下車拍照的時候,已經快看不到另一到彩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