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平凡人總覺得,軍事演習離自己很遠,電視新聞裡的飛機、艦艇、將軍們,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但最近台北發生的一場「異例的國際演習」,卻讓我這個小市民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6月初,在台北市,一場名為「台灣海峽防衛機上演習2025」的民間活動登場。光聽名字,就覺得有點嚴肅,好像要翻開地圖、推演兵棋。但仔細一看,參加的人名單可不簡單:美國來了退役的大將、日本也有自衛隊的前最高指揮官,台灣這邊更是請來了曾經的參謀總長和空海陸的大咖。17位將軍,排排坐在一張桌子前,討論的不是誰贏誰輸,而是「如果中國真的封鎖台灣,我們該怎麼辦?」
我腦中浮現一幅畫面:一群頭髮花白的將軍,穿著西裝,手裡捧著咖啡,一邊翻閱資料,一邊比劃著台灣海峽的地圖。那氣氛,既嚴肅又帶點奇妙的親切,因為這不是冷冰冰的作戰命令,而是一種跨越國界的「守望」。日本與美國的「心思」
其實,這場演習意義非凡。台灣的民間機構舉辦這樣的桌上推演,本來就少見,更別提日美兩國退役將領同時參加。這讓我這樣的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台灣的處境,不再只是台灣一家的問題。
尤其日本。作為住在仙台的我,常常聽鄰居說:「萬一台灣有事,日本也會受影響吧?」畢竟,台灣到沖繩的距離,不比東京到大阪遠多少。當年311地震時,日本人深知「鄰居有難,就是自己有難」。所以這次前統合幕僚長岩崎茂、前海幕長武居智久親自來到台北,多少有一種「不能袖手旁觀」的意味。
而美國就更不用說了。從太平洋到台灣海峽,美國的身影幾乎無所不在。參加這次演習的布雷爾上將,以前就曾經多次觀摩過台灣的「漢光演習」,他對台灣的軍事環境再熟悉不過。換句話說,美國和日本這一次是公開告訴全世界:一旦台灣真的遭遇封鎖,大家已經在想辦法了。
中國的「不滿」
當然,這樣的動作不可能讓北京開心。中國國防部馬上出來表態,說這是「支持台獨分子的行為」,甚至放狠話:「自焚自滅」。聽起來火藥味很重,但我心裡卻浮現一句老話:「誰心虛,誰先大聲」。
其實,從一個小老百姓的角度看,中國的不滿更像是一種「氣急敗壞」。因為它發現,過去只要喊兩句「內政問題」,世界就會噤聲。但如今,連日本這麼謹慎的國家都派出將官站到台北來了,這背後的訊號已經再明顯不過。
台灣該怎麼辦?
說到底,演習歸演習,台灣自己還是得先想清楚:萬一真的遇到封鎖,能撐多久?該如何爭取外部支援?
作為一個過日子的小市民,我想問題很簡單:一個家庭裡,光靠鄰居幫忙是不夠的,自己得先準備糧食、藥品、電池,甚至心裡的韌性。台灣也是如此。靠美國、日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會要能撐得住,人民要能互相支持。
演習的意義就在這裡。不是要嚇人,而是要提醒大家:戰爭不是遙遠的新聞標題,而可能就在生活的邊緣。當退役的將軍們都願意坐下來思考,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應該在平凡生活中找到那份堅韌。
歲月靜好裡的思考
寫到這裡,我望向窗外。仙台的夏夜微風徐徐,孩子們在客廳玩耍,太太在廚房切著西瓜。日子看似安穩,但誰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新的波瀾?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歲月靜好」,它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因為有人在前方默默守護。
這場「台灣海峽防衛機上演習2025」,對我這樣的普通人而言,不僅是一則新聞,更是一個提醒:和平需要準備,安穩需要代價。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呢?台灣的這場演習,會不會真的改變未來?又或者,它只是一次象徵性的動作?歡迎大家在評論裡聊聊你的看法,也別忘了點個讚、關注一下,讓我們一起繼續關心這些影響我們生活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