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金子良太郎,住在仙台,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家裡有三個孩子,每天在柴米油鹽裡打滾。今天想聊一個很多人可能心裡有數,但不一定說出口的話題——中國製造帶給世界最大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中國製造的麻煩,是「搶了日本、美國、歐洲企業的飯碗」。這話乍聽有點道理,但其實不是。真正的麻煩,在於它成功摧毀了普通人對產品價值的認知。
先來舉個例子:咖啡機。
在日本,如果你想買一台可以用十年以上的咖啡機,基本上一千美金起跳,換算下來七千人民幣。為什麼?因為裡面的核心部件——研磨機、加壓裝置、熱水系統、水過濾器,全都要靠高品質的材料和工藝才能穩定運作。這種機器做出來的咖啡,才能讓你每天在家裡聞到跟咖啡館差不多的香味。
但中國製造的「溢出效應」一來,淘寶上立刻冒出一堆 700、1000 人民幣的「高端咖啡機」。外觀酷炫,按鈕多到像在駕駛飛機,一看就覺得自己賺到了。
結果呢?真用過的人都懂。研磨不均勻、咖啡味像中藥,壽命還可能不到一年。最可怕的是,它讓第一次買咖啡機的消費者誤以為:「喔,原來咖啡機就是這個水準啊。」
問題就在這裡。
因為廉價商品的存在,大家形成了一個錯覺:咖啡機就是七百、一千塊錢的東西。當這些便宜貨壞掉之後,消費者往往不會檢討自己「買錯了」,而是乾脆得出結論:
「咖啡機都是智商稅!」
「還不如速溶咖啡好喝!」
結果整個市場被逆向淘汰,本來應該走向消費升級,卻被硬生生拉回原點。
而且,這個問題不只出現在咖啡機上。
電飯煲、烘乾機、烤箱、洗碗機……只要是需要品質和技術的產品,都難逃這一劫。
舉個例子,我家附近 Bic Camera 裡的洗碗機,Miele、Bosch、甚至國產的松下,價格雖然不便宜,但你用過就知道,盤子油膩照樣洗得乾乾淨淨。可是在中國網路上,一大堆人吐槽「洗碗機洗不了中餐」,我真的很想問一句:你買的是不是淘寶農村家電下鄉款?
烘乾機也是。日本家庭常用的大型熱泵烘乾機,十幾萬日元能用十年,衣服出來又香又軟。可很多中國家庭買的是一兩千人民幣的塑膠烘乾機,結果衣服半乾不濕,最後還得掛陽台。然後轉頭說:「烘乾機都是智商稅!」
這不叫省錢,這叫被便宜貨徹底毀掉了升級生活的機會。
更可怕的是,這些廉價品養成了一種「自我安慰」的文化。
咖啡機壞了?「速溶比較純正!」
洗碗機不好用?「我手洗的更乾淨!」 烘乾機烘不乾?「曬太陽的衣服才有自然味!」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特別耳熟?對,這就是中國製造帶來的最大副作用:讓人們錯過進入現代自動化生活的門票,還自己安慰自己「傳統更好」。
說到這裡,你大概明白了。
中國製造的問題,不在於它便宜; 而在於它讓大家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接觸好產品的機會。
這才是對消費者最大的傷害。
寫到這裡,我家老三剛在旁邊搶走了我的咖啡杯,差點打翻鍵盤。我笑著想,等他們長大,也許會覺得「爸爸那年代的人真傻,居然為了咖啡機爭論」。可其實這不是咖啡機的問題,而是我們怎麼看待生活品質的問題。
最後,還是要用金子良太郎的招牌結尾:
如果你也曾經被「便宜貨」坑過,或者有什麼奇葩的購物經歷,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分享。
別忘了幫我點個讚、關注一下。 你的互動,對我這個在仙台養三個孩子的小市民來說,比咖啡還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