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在〈成就〉一篇裡寫道:
我最不喜歡的是國內的人,將我們稱為四個才子。」我說:「金庸先生是一個巨人,其他三人,永遠不能相提並論。而且,黃霑已作古,我們兩人七老八老,叫甚麼才子呢?」
倪匡兄同意。今後的數千年,有人提到查先生生平,也許順道記錄了有這麼幾個朋友,這已是我們一生的成就了。

香港有位上海來的文抄公,說「四大才子」之說可能來自《金庸與倪匡》一書,那吹的完全是他自抬身價的牛皮,不足信。倪匡同意蔡瀾的說法,側面反映了倪匡也不同意文抄公把他與金庸相提並論。
蔡瀾這篇文章寫於倪匡回港定居後,約在2006年,當時蔡瀾已經知道這「四大才子」之說來自國內,自然是指中國大陸。而他說「黃霑已作古」,很可能是指黃霑生前根本不知道有這種稱號(也解釋了今人何以找不到他拒絕被稱為「四大才子」之一的資料或語錄,因為「四大才子」是黃霑去世後才出現的合稱)。蔡瀾尊敬金庸,從他筆下就可知道。他總稱「查先生」,而對倪匡則都說「倪匡兄」。現在我們都說蔡瀾豁達,也許拒絕「才子」稱號就是蔡瀾最不豁達的一件事吧。是不是才子,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就像孝子,不能自封,而被冠上才子、孝子的稱號,就更脫不了關係。因此,假如千年之後還有「四大才子」之說,就必然也有蔡瀾拒絕「才子」稱號之說,推辭一千年都推不掉。
202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