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首歌《有生之年》,歌詞裡唱著: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勇敢,願你平安。」 我在聽的時候,眼眶有點濕。因為對我來說,懷孕後每天的努力,不就是希望這個「還不認識的小人兒」能平安長大嗎?雖然我們還不曉得彼此的性格、喜好,甚至不知道未來的相處會是甜蜜、辛苦,還是充滿挑戰,但這一切的檢查、飲食控制、甚至是孕吐與失眠的忍耐,都只是為了一個最簡單的願望:「健康活著。」
👶 寶寶的成長紀錄:第13週的里程碑
進入第13週,寶寶大約有 6–7 公分,重量約 20 公克,比起上週又壯實了一些。
- 臉部輪廓更明顯:眼睛與耳朵移到更接近正常的位置,鼻子也逐漸立體。
- 四肢發育:手指腳趾已分開,小手甚至能做出握拳的動作。
- 骨骼逐漸硬化:骨骼鈣化的過程加速,因此鈣質與維生素 D 仍然很重要。
- 內臟運作更穩定:肝臟持續造血,腎臟能排尿,腸子回到腹腔內。
醫師會說,第13週是一個「過渡期」:胚胎期已經結束,胎兒期正式展開。大部分媽媽的孕吐也會在這時候慢慢減輕。
🤰 媽媽的身體:漸漸穩定
- 子宮大小:大約像一顆小哈密瓜,可能會感覺到下腹稍微鼓起。
- 孕吐緩解:多數人開始能吃得下,胃口回來,體力也稍微恢復。
- 情緒起伏:荷爾蒙仍然在波動,但比前幾週稍微穩定。
- 皮膚變化:部分媽媽會發現乳頭、乳暈顏色加深,或有輕微妊娠斑。
這也是一個「可以稍微喘口氣」的週數,因為第一孕期最容易流產的不穩定期,差不多過去了。
🔍 產前檢查重點:該做哪些?
在第12–13週之間,醫師通常會建議做一些「關鍵檢查」,幫助提早發現問題,並進一步選擇是否需要後續檢查。以下整理常見項目:
1. 唐氏症篩檢(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FTS)
- 檢查時間:11–13+6 週。
- 檢查方式:結合抽血(PAPP-A、free β-hCG)與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NT)。
- 目的:估算唐氏症(21 三體)、愛德華氏症(18 三體)風險。
- 解讀方式:屬於「風險評估」而不是確診。若為高風險,醫師會建議後續做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IPT)或羊膜穿刺。
💡 延伸:日常的連結
2. 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IPT)
- 檢查時間:10 週後即可。
- 方式:抽母血檢測胎兒游離 DNA。
- 能檢測的疾病: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帕陶氏症(13 三體),部分方案還能看到性染色體異常。
- 優點:準確率高(>99%)、無流產風險。
- 缺點:價格較高,屬於自費。
3. 絨毛膜取樣(CVS)
- 檢查時間:11–14 週。
- 方式:由醫師經腹部或陰道取胎盤絨毛樣本。
- 適合對象:唐氏高風險、家族有染色體疾病、或NIPT顯示異常。
- 優缺點:可確診,但屬於侵入性檢查,有約 0.5–1% 流產風險。
4. 其他常規檢查
- 血液檢查:血型、血紅素、肝腎功能、B型肝炎、梅毒、HIV 等。
- 尿液檢查:蛋白尿、糖尿,監測妊娠糖尿病與腎功能。
- 超音波:檢視胎兒心跳、大小是否與孕週相符。
❤️ 給寶寶的話:有生之年,願你平安
我常常想,這些檢查、抽血、等待報告的焦慮,其實都是父母的必修課。就像歌詞唱的:「願你勇敢,願你平安。」
對媽媽來說,勇敢是每次進診間的心情調整;而平安,就是我們做這一切的原因。
未來你會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選擇,甚至有時候會和媽媽意見不同。但沒關係,在你還在我肚子裡的這段時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替你把路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