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週】換了一雙鞋,換一個心情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看韓劇《瑞草洞》,裡面有一幕特別戳中我──受雇律師文婷懷孕後,因為水腫,原本舒服的鞋子變得不合腳,走起路來是又痛又累,但在忙碌一天後,看到先生志碩竟然已經買好,同款大一號的鞋放在門口,真是別人的老公不會讓人失望!雖然我覺得整齣的收尾有點倉卒,但劇裡很多細節都蠻真實的,新手孕婦的通勤困擾、職場困擾,擔心被取代,擔心做不好一個好媽媽。


👶 寶寶的發育:逐漸更「像一個人」

進入第12週,寶寶大約有 5–6 公分,重量在 14 公克左右,差不多像一顆檸檬大小。

  • 頭部比例依舊偏大,但五官越來越清楚,眼皮開始融合、耳朵移動到正常位置。
  • 小手小腳開始活動,雖然媽媽還感受不到,但他已經在肚子裡小幅度扭動。
  • 內臟逐漸成熟:腸子慢慢移回腹腔、肝臟開始造血、腎臟也會排出少量尿液。
  • 胎盤逐步接手養分供應,這對媽媽來說是一大進展,因為黃體激素的壓力逐漸減輕,孕吐可能慢慢緩解。

醫學上,這一週也被視為「胎兒期」的重要分界:從單純的胚胎,正式進入穩定的胎兒階段。


🤰 媽媽的身體:還在適應的過程

多數媽媽在12週時,會覺得體力仍然偏低,情緒起伏大,但比前幾週好一些。常見變化包括:

  • 乳房漲大、乳暈顏色加深,準備未來泌乳。
  • 下腹微微隆起,子宮大小大概像一顆葡萄柚,衣服開始覺得緊繃。
  • 分泌物增加,如果顏色透明、無異味,是正常的;若出現黃綠色或異味,需讓醫師檢查。
  • 情緒不穩,荷爾蒙影響下,容易焦慮或落淚。

🦵 為什麼會孕期水腫

根據統計,約80%的孕婦會在孕中期或晚期出現水腫(Healthline, 2022)。原因有幾個:

  1. 血液量增加:孕婦的血液量比懷孕前多了近 50%,加上賀爾蒙讓腎臟保留更多水分。
  2. 子宮壓迫靜脈:特別是孕晚期,子宮變大會壓迫下肢血管,導致血液回流不順。
  3. 活動量減少:久坐或久站都會加重腳踝與小腿腫脹。

📊 研究數據:

  • 36–37週 是孕婦最容易出現小腿水腫的高峰期 (Healthnews)。
  • 另一份研究指出,第8–9個月孕婦下肢水腫盛行率高達 65.9% (ResearchGate)。

所以劇中換鞋的情節,真的是孕婦真實的生活。


🛠️ 水腫怎麼辦?醫學建議

美國 Mayo Clinic 與 Verywell Family 建議:

  • 抬高雙腳:每天花時間平躺並把腳墊高,有助血液回流。
  • 穿彈性壓力襪:研究指出,孕中後期穿著 15–20 mmHg 的壓力襪,有助減輕水腫 (Verywell Family)。
  • 保持運動:散步、孕婦瑜伽、水中運動都能促進循環。
  • 控制飲食:適量補充鉀(香蕉、番茄)、鎂與蛋白質,減少高鹽食物。

⚠️ 需要就醫的水腫:如果腫脹只在單側腿、伴隨頭痛或血壓升高,就要小心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務必立即回診。


💡 小結:鞋子之外,更大的意義

水腫不只是一雙鞋塞不進去的麻煩,而是孕期身體變化的提醒。當媽媽開始調整生活習慣,學會適時休息、注意營養,也是在學習如何為自己與寶寶「創造更好的環境」。

劇裡換鞋,也同孕期的我們,正一步一步換上更適合的「鞋子」,去迎接未來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媽媽醫學筆記
1會員
11內容數
媽媽醫學筆記
媽媽醫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進入第11週,寶寶在肚子裡越來越活躍,看得見他一點一點變真實!外面天氣越來越悶熱,我們不只是懷小孩,也要防蚊——尤其台灣最常見的蚊媒疾病,其實是登革熱,比屈公病更值得警惕。
Thumbnail
2025/08/08
進入第11週,寶寶在肚子裡越來越活躍,看得見他一點一點變真實!外面天氣越來越悶熱,我們不只是懷小孩,也要防蚊——尤其台灣最常見的蚊媒疾病,其實是登革熱,比屈公病更值得警惕。
Thumbnail
2025/08/07
幾年前,一個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在柬埔寨發現,當地貧血情況嚴重,尤其是婦女與孩童,但許多家庭無法負擔昂貴的鐵劑,把黑黑的鐵塊丟入鍋裡煮,又讓地方媽媽們覺得倒胃口。於是,他們創造出一條手掌大小、造型像魚的「鑄鐵塊」,只要在煮飯、煮湯時一起放入鍋中,就能釋放出每日所需的鐵質,幫助改善貧血。
Thumbnail
2025/08/07
幾年前,一個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在柬埔寨發現,當地貧血情況嚴重,尤其是婦女與孩童,但許多家庭無法負擔昂貴的鐵劑,把黑黑的鐵塊丟入鍋裡煮,又讓地方媽媽們覺得倒胃口。於是,他們創造出一條手掌大小、造型像魚的「鑄鐵塊」,只要在煮飯、煮湯時一起放入鍋中,就能釋放出每日所需的鐵質,幫助改善貧血。
Thumbnail
2025/07/30
從驗到兩條線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 雖然身體慢慢在「變魔法」,寶寶也從一顆小豆子,變成一個有「手指、腳趾和臉部輪廓」的小人。依然還摸不到股起來的感覺、感覺不到胎動,但身體和心情好像漸漸開始有了些細微卻真實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7/30
從驗到兩條線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 雖然身體慢慢在「變魔法」,寶寶也從一顆小豆子,變成一個有「手指、腳趾和臉部輪廓」的小人。依然還摸不到股起來的感覺、感覺不到胎動,但身體和心情好像漸漸開始有了些細微卻真實的變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挑戰最難舞蹈
Thumbnail
挑戰最難舞蹈
Thumbnail
起心動念 這個月初娘水腫地像豬頭一樣,急診住院一星期。(在疫情高峰時,選擇住院是無可奈何的事)出院後,變成另外一種狀態。失語,昏睡,無法吞嚥。啊!走向失智的另外一階了。 倒數計時開始,我心裡暗自盤算著,作某些選擇很困難,內在也著實地掙扎好多天才接受事實,謝謝這陣子陪伴我的好朋友們,跟恩師 王輔天
Thumbnail
起心動念 這個月初娘水腫地像豬頭一樣,急診住院一星期。(在疫情高峰時,選擇住院是無可奈何的事)出院後,變成另外一種狀態。失語,昏睡,無法吞嚥。啊!走向失智的另外一階了。 倒數計時開始,我心裡暗自盤算著,作某些選擇很困難,內在也著實地掙扎好多天才接受事實,謝謝這陣子陪伴我的好朋友們,跟恩師 王輔天
Thumbnail
原本想分享救護的一些事物 殊不知⋯ 今年暫停了義消這身份 為什麼呢? 因為我面臨了新的身份 🎉我升格當媽媽了 去年12月初受訓完中級救護技術員後,12月底就迎來這小生命💙 (至於這小生命的到來,讓我用另一篇文章來敘述,因為是很奇妙的緣份啊) 懷孕後,身體上的變化,對我來說很陌生
Thumbnail
原本想分享救護的一些事物 殊不知⋯ 今年暫停了義消這身份 為什麼呢? 因為我面臨了新的身份 🎉我升格當媽媽了 去年12月初受訓完中級救護技術員後,12月底就迎來這小生命💙 (至於這小生命的到來,讓我用另一篇文章來敘述,因為是很奇妙的緣份啊) 懷孕後,身體上的變化,對我來說很陌生
Thumbnail
喜歡我的朋友~也可以到我的與老婆的相愛回憶錄看更多文章
Thumbnail
喜歡我的朋友~也可以到我的與老婆的相愛回憶錄看更多文章
Thumbnail
退休前對退休是有點期待的,想做的事很多,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年過後,老公背痛,腳雙膝關節,腳掌時不時的腫痛,變得不愛出門,不愛運動,要不是孩子安排一次越南遊,幾乎不喜出門,我呢,則有去上革手作班,每周3小時,也還好,只是時間有點多,愛看直播,本來就計劃退休後就得減少購物,但只要看了直播,發現越買越多,
Thumbnail
退休前對退休是有點期待的,想做的事很多,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年過後,老公背痛,腳雙膝關節,腳掌時不時的腫痛,變得不愛出門,不愛運動,要不是孩子安排一次越南遊,幾乎不喜出門,我呢,則有去上革手作班,每周3小時,也還好,只是時間有點多,愛看直播,本來就計劃退休後就得減少購物,但只要看了直播,發現越買越多,
Thumbnail
2019年底結婚的我,開始有計畫要有個寶寶,照理說是結婚後一年計畫有。西醫的方式與中醫的方式,我個人的身體感受。疑神疑鬼的心理狀態,許多緊張的想法交錯著。不容易的初期,擁有了不少的經歷。最後,「可是我想轉職。」對未來的期許以及轉折。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孕期的體驗與想法。
Thumbnail
2019年底結婚的我,開始有計畫要有個寶寶,照理說是結婚後一年計畫有。西醫的方式與中醫的方式,我個人的身體感受。疑神疑鬼的心理狀態,許多緊張的想法交錯著。不容易的初期,擁有了不少的經歷。最後,「可是我想轉職。」對未來的期許以及轉折。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孕期的體驗與想法。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Thumbnail
最近的忙碌都還是在於小珍珠,因為有了小孩而沒有後援的我們,照顧上真的很困擾,不過盡可能的我把一些日記還是補上,以便以後回憶我們一家人
Thumbnail
最近的忙碌都還是在於小珍珠,因為有了小孩而沒有後援的我們,照顧上真的很困擾,不過盡可能的我把一些日記還是補上,以便以後回憶我們一家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