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11週,寶寶在肚子裡越來越活躍,看得見他一點一點變真實!外面天氣越來越悶熱,我們不只是懷小孩,也要防蚊——尤其台灣最常見的蚊媒疾病,其實是登革熱,比屈公病更值得警惕。
寶寶發育記錄:繼續長高,動作更協調
- 這週寶寶長度約 4–5 公分,相當於一顆大草莓,已經能清楚看到頭、身體與手腳的輪廓。
- 雖然眼睛還沒睜開,但耳朵和鼻子位置已逐漸穩固,臉部輪廓更明顯。
- 手腳動得更強烈,雖然媽媽還感覺不到,但寶寶的小手小腳正在揮舞呢!
- 醫學研究指出,這階段心臟與大腦系統正在加速發展,穩定的營養補給非常重要。
媽媽身體變化:情緒容易波動,且容易感覺熱
- 雖然孕吐似乎減緩一點,但仍容易疲倦或覺得一坐下就想睡。
- 胃口不穩定、肚子微微脹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 增多的白帶若無異味,多為正常現象;若出現異常分泌或氣味濁變,建議就醫檢查。
- 荷爾蒙的影響可能使情緒變得不穩定,媽媽要學會對自己友善、多包容。
地球上殺死最多動物的動物—蚊子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女人到了某個年紀,會整天覬覦妳的身體,整晚在妳耳邊唱歌,還送妳包包的,只剩下蚊子了。
蚊子因為其吸血的特性,因此極容易成為病毒的媒介,雖然屈公病最近常出現在新聞,但對台灣日常而言,登革熱才是最常見和需要警惕的蚊媒病毒。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傳播,特別在夏末秋初、南部地區較為流行。
2015年高雄與台南經歷的登革熱群聚疫情,造成多人感染,是全球升溫下的警示。 解封後的2023年,台灣本土登革熱病例已累積超過兩萬例—這與氣候潮濕、降雨增加、積水頻繁有關。
為什麼孕婦要特別注意登革熱防護?
- 若孕婦感染登革熱,醫學研究指出可能提高 早產、低出生體重、流產或胎兒窘迫 的風險。
- 雖然母嬰垂直傳染的機率低,但仍曾有寶寶在出生後五天即出現登革熱症狀的報告。
- 特別重要的是,若孕婦再次感染不同型登革熱,可能發展為嚴重登革熱(DHF),風險更高。
因此,防蚊不是多此一舉,而是保護媽媽與寶寶健康的簡單卻重要行動。
防蚊5大妙方:孕期也能安心做!
- 使用政府認證的防蚊液—如含 DEET 的產品,在肚子周圍輕擦一般是安全的。
- 多穿淺色、長袖衣褲,蚊子通常偏愛深色系。
- 家中與戶外清除積水容器,例如花盆托盤、飲水杯等積水處都需勤倒水,破壞蚊子孳生環境。
- 安裝防蚊紗窗、使用風扇或冷氣,也可考慮使用含 permethrin 處理的織物(如防蚊枕、紗套)。
- 返國後仍要繼續防蚊至少2週,登革熱病毒可能潛伏,媽媽仍可能成為被蚊子叮咬的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