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一 別再盲目跟從 l 樹屋窗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們看待事情通常會太片面,導致誤區的存在。所謂的誤區就是自己所看不見的視角,需經由他人的視角來提點或發現。

最近我發現的誤區有三個:一個是宗教信仰,二是心靈書籍、三則是課題分離。

宗教信仰

人需要仰賴宗教信仰來獲得心靈上的慰藉。這起初的動機是很好的,然而不好的地方在於「走火入魔」。

信仰可以信,但不能沉迷甚至導致行為思想偏激。例如:有的人只要一開口跟他聊天,聊天內容幾乎脫離不了宗教信仰。

在傾聽者耳裡,除非是跟對方一樣的宗教信仰,不然老實說聽者會有些許壓力,感覺對方有種想「洗腦」自己的感覺,至少我的體感是這樣。

不是說不能提,而是除了這個話題之外,好像就沒有其他想說的了!我覺得這樣超恐怖。

看對方的眼神和整體給我的感覺都讓我起雞皮疙瘩,然而自己卻說不出那種「奇怪」的感覺,身體只會本能的想遠離這種人,彷彿是保護自己的開關被開啟似的,心裡也開始抗拒接近太過迷信的人。

心靈書籍

懵懂無知的年少時期,甚至幾年前,我也很喜歡看心靈類的書籍,想在書中找到我一直要找尋的答案。

可笑的是這類書籍通常有一個通病,就是太過理想化、假裝正向、避重就輕,看完當下會覺得很有道理,但其實根本沒有給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方法,只會「繞著一個思想轉圈圈」而已,繞到最後也沒走出迷霧。

例如:失敗為成功之母,要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下次會更好之類的話語。但怎麼不談怎麼面對失敗?遇到失敗心境上要如何調適?很少書會寫到這塊,也或許我看的書不算多,所以沒看到有人談起這個部份。

但,這就是所謂的避重就輕、視角盲區,也是我所說的「誤區」。轉念固然好,直視失敗、心境的調適也很重要,鮮少有人願意探討、甚至出書教大家。會讓我「醒來」可能也是自己很愛反思與質疑吧。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好像突然頓悟似的發現這些通病。但不排除也有很多這類的好書,提出很新穎的觀點與想法,還附有建設性的方法,只是我還沒發現及閱讀。

課題分離

是一個近期被說到爛的話題。但我覺得很多人都會誤解他的本意。課題分離我讀完<<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後,是區分自己能控制的,其餘不能控制的就順其自然、不要多想。

然而,很多人把「課題分離」當作是一塊免死金牌,讓自己變得油鹽不進,築起一道高牆防止接受批評或變得冷漠。

為什麼不覺得「好的批評」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的養分?而是全都拒絕在心牆之外?這樣不是會變得自我為中心嗎?

這不叫成熟,這叫「剛愎自用」、「閉門造車」。真正的成熟是能過濾、能分析批評是否真的是自己的缺點進而改進。有時接受不同的聲音,反而會獲益良多。

結語

我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到有的朋友因信仰而變成自己所不認識的人,那感覺超陌生、也超恐怖,感覺跟當初認識的他判若兩人。

心靈書籍亦是,有的人讀到只能講一些不知所云的東西,滿口都是「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會在生命歷程中經過嘗試,慢慢體會知道自己原來不喜歡或喜歡什麼。不是口號及該被賣弄的辭彙。

課題分離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完全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我是不懂為何有人讀完會誤解成這樣?

還是根本是聽一些自以為是的IG網紅分享錯誤的資訊,自己又沒有媒體識讀的能力?



沒要批評,但求清醒。

不要再怪裡怪氣了~~




一一

把我的朋友還來~~

拜託不要被洗腦~~

書要自己過濾啊~~

要有自己的思想與反思,不要照單全收!!

不要再假正向了!!


有什麼想法或建議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熹聽C.T 丨 原創樹屋
15會員
35內容數
HI,我是熹聽C.T 丨 原創樹屋,自詡為靈感系創作者~ 我在這裡寫下一些只屬於我的文字。 不定期更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