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夜間戰鬥機
月光夜間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後舊日本海軍開始使用的夜間戰鬥機。美軍的代號則為「Irving」。一反之前「X式XX戰鬥機」的制式命名風格,由本機開始改變命名準則,「月光」不只是暱稱,而成為正式名稱。原型機於1941年5月首飛,月光的首個正式生產型號J1N1-C最初是偵察機,儘管其中許多型號後來經過現場改裝成為夜間戰鬥機;此外,夜間戰鬥機型號J1N1-S後來也投入生產。戰爭末期,J1N1的飛行員也執行過神風特攻隊的反艦任務。
▪︎戰機數據
發動機:榮二一型 乘員數:2人 長度:12.13公尺 翼展:17公尺 高度:4.56公尺 空載重量:4562公斤 起飛重量:7527公斤 空速:507.4公里/時(高度5000公尺) 航程:2,547公里(正規)~3778公里(最大) 爬升率:8.7公尺/秒 武裝:向上與向下九九式20公釐傾斜式機砲各兩挺、兩枚250公斤炸彈

J1N1-S 夜間戰鬥機。
|設計和開發
1938年中期,日本帝國海軍請求研發一架雙引擎戰鬥機,用於護航當時的主力轟炸機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當時海軍的標準戰鬥機九六式艦載戰鬥機的航程僅為1200公里(750英里),與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的4400公里(2730英里)相比顯得不足。此外,當時仍在研發中的零式戰鬥機的潛力尚待評估,這凸顯了開發遠程護航戰鬥機的必要性,就像德國空軍在前一年推出的梅塞施密特Bf 110驅逐機那樣。 1939年3月,三菱和中島開始研發13號計畫。原型機於1941年3月出廠,配備兩台843千瓦(1130匹馬力)中島 Sakae 21/22 14 缸星形引擎。機組人員有三名,飛機配備一門 20 毫米九九式航砲和六挺 7.7 毫米(.303 英寸)九七式機槍。其中四挺機槍安裝在兩個後置動力砲塔上。該飛機被認為超重,螺旋槳變速箱、液壓系統和副翼都出現了問題。砲塔很重,難以瞄準目標。此外,該飛機的機動性也被認為不夠。這些問題導致了遠程戰鬥機研發的終止。相反,海軍授權生產一種更輕的偵察機 J1N1-C,海軍也稱之為二式陸上偵察機,該機於1942年7月通過了飛行測試。 J1N1-C 的所有武器都被拆除,只保留了駕駛艙後部的一挺 13 毫米二式機槍;機身重新配置;燃油供應減少(從2270升降至1700升);發動機也從 Sakae-21 和 Sakae-22 的組合改為只有 Sakae-22,沒有變速箱。由於對專用飛機的需求不如標準機型迫切,J1N1-C 的生產進展緩慢。1942年4月至1943年3月,中島製造了54架 J1N1-C,包括原型機。 J1N1-C 重新命名為 J1N1-R(C代表艦載,R代表偵察),其中幾架在駕駛艙後方的砲塔中安裝了一門 20 毫米九九式機槍。 J1N1-F 是早期型號,配備球形砲塔,在飛行員正後方安裝有一門 20 毫米99式 1 型機砲。
月光戰鬥機的三視圖輪廓
|作戰歷史
1943年初,駐紮在拉包爾的第251航空隊的中校小園安名提出在機身安裝20毫米航砲的想法,該航砲以30度角向上射擊。中央司令部對他的想法表示懷疑,小園安名不顧命令,在一架J1N1-C夜間戰鬥機上測試了他的想法。1943年5月21日,經過現場改裝的J1N1-C擊落了兩架正在攻擊拉包爾週邊空軍基地的第43轟炸大隊的B-17轟炸機。 海軍立即註意到了這一變化,並向中島設計局訂購了新設計的J1N1-S夜間戰鬥機。此型號命名為月光一一型。該機乘員兩名,取消了導航員職位。與KAI類似,它配備兩門20毫米九九式一型機砲,機砲向上傾斜30度射擊,但增加了一對向前傾斜30度向下射擊的機砲,允許從上方或下方攻擊。該機產量迅速增加,在1943年4月至1944年3月期間生產了183架,並在1944年12月停產前又生產了204架。這種佈局對B-17飛行堡壘轟炸機和B-24解放者轟炸機非常有效,因為後者通常使用斯佩里球形砲塔進行腹部防禦。月光戰鬥機的存在並沒有被盟軍很快發現,他們以為日本人不具備夜間戰鬥機的設計技術。一些飛機在機頭配備了三式 Mk. 6 Model 4 雷達,以便在夜間探測敵機,而另一些飛機則配備了探照燈代替雷達。後期型號 J1N1-Sa 取消了兩門向下射擊的機槍,並像另外兩款飛機一樣增加了一門 20 毫米機砲。其他沒有機頭天線或探照燈的型號在機頭增加了一門 20 毫米機砲。 J1N1-S 在日本被用於對抗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但由於缺乏良好的雷達和高空性能不足,通常只能對速度更快的 B-29 進行一次攻擊,因此 J1N1-S 受到了限制。不過,一些技術嫻熟的飛行員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例如遠藤佐知夫中尉,他擊落了 8 架 B-29,擊傷 8 架,之後被B-29機組擊落。此外,工藤重利(9勝)、黑鳥四郎(6勝)和倉本十三(8勝)也擊落了 5 架 B-29。另一個月光機隊在一夜之間擊落了 5 架 B-29,但這種成功並不常見。許多月光機隊的飛機也在地面上被擊落或摧毀。

第210航空隊的 J1N1-S夜間戰機,附副油箱
|倖存飛機
如今只有一架 J1N1-S 月光戰鬥機保存下來。盟軍佔領日本本土後,美軍收集了 145 架有趣的日本飛機,並將它們裝在三艘航空母艦上運回美國。其中有四架月光戰鬥機:三架在厚木被俘,一架從橫須賀被俘。記錄顯示,在抵達巴恩斯號航空母艦 後,空中情報官員於1945年12月8日將月光戰鬥機派往維吉尼亞州的蘭利機場。1946年1月23日,這架飛機被轉移到賓州米德爾頓的航空器材庫。 米德爾頓的維修部門為月光進行了飛行測試,徹底檢修了飛機的發動機(與零式戰鬥機使用的品牌/型號相同),並用美國設備更換了氧氣系統、無線電和一些飛行儀表。機械師在4月9日之前完成了這項工作。海軍在6月初將月光移交給陸軍,一名陸軍飛行員於1946年6月15日駕駛月光飛行了約35分鐘。在陸軍航空隊將戰鬥機運往伊利諾伊州帕克里奇的一處空置的前道格拉斯C-54工廠儲存之前,至少進行了一次其他試飛,其餘三架月光則報廢。 1949年,月光戰鬥機被贈予史密森尼國家航空博物館,但仍存放在伊利諾州帕克里奇。由於韓戰爆發,帕克里奇的博物館飛機收藏數量超過60架,美國空軍不得不將其轉移到馬裡蘭州蘇特蘭的保羅·E·加伯保存、修復和儲存設施。1953年,月光被裝在一個大型運輸箱中,丟到修復設施外,一直存放在那裡,直到1974年有空閒空間。1979年,美國航空暨太空博物館(NASM)的工作人員選中了月光戰鬥機進行修復。 繼1976年修復博物館的三菱零式戰鬥機後,月光成為第二架由美國航空暨太空博物館(NASM)修復的日本飛機。由於在室外放置了二十年,機身嚴重腐蝕。這是當時NASM承擔的最大、最複雜的飛機修復計畫。修復工作於1979年9月7日開始,歷時17000小時,於1983年12月14日完工。如今,月光戰鬥機已完全修復,並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尚蒂伊的史蒂文·F·烏德瓦爾-哈齊中心展出。

J1N1-F 偵察機改裝 20 公釐砲塔
|衍生型
- J1N1 :三座遠程戰鬥機,兩架原型機,七架補充原型機。
- J1N1 KAI :由 J1N1 改裝的夜間戰鬥機。
- J1N1-C :遠端偵察機,後改名為J1N1-R。
- J1N1-C KAI :由 J1N1-C 改裝的夜間戰鬥機。
- J1N1-R :遠端偵察機。
- J1N1-F :觀測機,僅有少量原型機,配備G5N2砲塔或G4M2砲塔。
- J1N1-S :夜間戰鬥機,配備2門20毫米前上射九九式航砲和2門20毫米前下射九九式航砲。
- J1N1-Sa :夜間戰鬥機,與上述相同,配備 3 × 20 毫米前向向上射擊的99 式機關砲。

現存修復的月光戰鬥機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