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質實相是你的主觀體驗+定義的總和,而不是那些客觀人事物的總和,整個世界,是我們用自己相信的信念在定義出來的,所以才會說,一人一宇宙
你眼前的物質實相,不是外面那些人事物的加總,而是你感覺到它後定義出來的。你心裡怎麼形容、怎麼感受,它就會長成什麼樣。
為什麼我們會卡在不滿意的狀態?不是因為「事實就長那樣」,而是因為腦袋已經把它寫成一個非常逼真的故事。小我習慣把過去反覆出現的感受拿來定義現在,然後一路搬去未來。那「客觀」和「主觀」是什麼意思,我簡單說一下就好,節省同學私訊我或留言的時間😄
【客觀】
是可以被不同的人、用同一標準重複驗證的資料。
溫度計顯示 28°C、帳戶餘額、外面在下雨。
【主觀】
是"我"對那些資料的感覺和定義。
28°C 對我來說是很熱還是剛好?
那個餘額讓我安心還是不夠?
下雨是倒楣,還是剛好提醒我慢下來?
所以同學,你看到朋友訊息兩小時未讀,這只是「客觀」的事實,你要把它想成「他不重視我」,還是「他在忙,等下就回」,那就是你「主觀」的定義。
你以為一定要長得很好看、精緻打扮才會被喜歡,但也有人自然隨性就被喜歡。
你以為要溫和順從才有愛,也有人直接做自己,反而被真心追隨。
你以為自己不能懶、如果想被安排就會沒人要,但同學,也有「不少人」就是喜歡安排別人,在安排中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你以為錢一定要辛苦賺,也有人玩著玩著就有錢,甚至躺著收錢。
所以,沒有一條叫做「我必須先怎樣,才能得到什麼」的唯一道路。那些「必須」通常只是頭腦主觀的劇本,不是宇宙的規則。
你能擁有,是因為你是你。當你在內心把自己定位成某種人,屬於那個版本的一切就會自然出現。
教練就這樣一直用不同方式,在解釋給同學明白同一個「東西」,不要覺得教練一直發文,發影片好像在說同一個「東西」很煩,教練跟你保證,只有這樣一直刷、一直刷,刷到你都會背了,你才有辦法內化的,尤其是看過教練主課的同學,你再看教練的文章、影片可以去想一下,我在說的是主課裡哪一段延伸,或是哪個實作是為了讓你理解什麼,等你可以連慣起來,你就沒問題了…😎只是一塊小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