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如果顯化有基本功啊,就是…「不要再批評自己了」。
不管同學你是想要什麼人事物,你要的都是那個人事物帶給你的好感受。所以教練才會一直重複:我們顯化是要「已擁有的感覺」,而不是「沒得到的感覺」,對吧!(其實也要感謝同學偶爾的「選擇性失憶」,這樣教練才有機會一直提醒。就像有部老電影「土撥鼠之日」的主角一樣,一天重來一次,把基本功練到自然。沒看過的同學可以找來看,會有啟發。)
所以同學,當你批評自己、嫌棄自己的時候,那個當下你一定是伴隨著不舒服的感覺,久而久之啊,這種習慣就會讓你變成一個「不配得感」的人,覺得自己不好。它會阻止你去得到、阻止你去體驗你真正想要的所有。那要怎麼做?就是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可愛的三歲小孩。你會怎麼對那個孩子說話,就怎麼對自己說話,你會怎麼在能力所及內照顧他,就怎麼在能力所及內照顧自己。持續給自己「被愛、被接納、被看見」的感覺。你會開始喜歡自己,別人也會更容易喜歡你。
我們在東方的成長環境,常常比西方更壓抑,長輩也比較嚴厲,所以很多人長大後會形成「我不夠好、一定要很努力才有價值」的信念,習慣自責,但事實不是這樣。如果你出生在有愛又開明的家庭,你大概不會這麼嫌棄自己,同學對吧?
只是你在自我意識尚未形成時,被環境塑造成某個樣子,那不是真正的你。原生家庭怎麼樣,跟你現在這個大人沒有關係了,當你有了自我意識,你就可以不再走父母的路,你有權利可以拒絕相信讓你不舒服幾十年的信念,學著當那個「無條件愛自己的父母吧」。同學你也要記得,你同時也是你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
所以,請把自己重新養一遍,當你養成好習慣,「配得感」自然上升,和你要的東西更容易共振、被你吸引過來。
如果一時不知道怎麼喜歡自己、怎麼稱讚自己,就從小事開始:刷牙刷得很乾淨、走路走得很穩、今天自己把飯吃完、吃飯沒有噴得到處都是……這些都是三歲小孩會被肯定的小進步。同學,去發現吧,你其實會很多東西,不要把它們當成理所當然。這一趟,就把自己好好地再養一次,勾勾手🤙。
📌對於教練的文章、影片有任何問題,顯化班的同學可以直接私訊我,比較快,其他同學可以在下面留言,我看到都會回覆。我們互為顯化,相遇不會是偶然。
📌想學習顯化則完整架構並和教練1對1無限期諮詢的同學,可以看留言一樓的連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