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03】馬祖之魂:從媽祖到白馬尊王 探索馬祖的信仰與閩東建築之美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raw-image

馬祖群島原名「媽祖」,源於對海神媽祖的虔誠信仰,後為區別改稱「馬祖」。這一名稱變遷不僅承載了馬祖的歷史淵源,也凸顯了媽祖信仰在當地文化的核心地位。位於台灣海峽北端的馬祖,由南竿、北竿、莒光、東引等島嶼組成,居民多為福建移民後裔,保留濃厚的閩東文化特色,包括獨特的建築風格與民間信仰。本文將探討馬祖的媽祖信仰與白馬尊王的關係、閩東式建築與閩南建築的差異、馬祖土地買賣的獨特模式、蔬菜公園的趣味故事,並詳細介紹與媽祖及白馬尊王相關的主要景點,特別說明媽祖泥塑石像的特色。

馬祖信仰:媽祖娘娘信仰

媽祖,又稱天后或天上聖母,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海洋女神,起源於福建湄洲島,影響遍及福建、浙江、廣東、台灣等地。媽祖信仰以庇佑海上航行、漁民安全為核心,是渡海移民的精神支柱。在馬祖,媽祖信仰與歷史淵源深厚:相傳媽祖之父曾在馬祖地區任職,媽祖屍身也曾漂流至此,使馬祖成為媽祖聖地之一。當地居民多為福建移民,將媽祖信仰帶到島上,奉為守護神。近年,「媽祖在馬祖」成為馬祖的行銷口號,島上建有巨型媽祖神像,從提案到落成耗時十餘年,體現居民虔誠。農曆三月媽祖誕辰時,島上會舉行進香、繞境等活動,強化社區凝聚力。

馬祖以媽祖信仰為核心,這邊就列出這次有去的、與媽祖有相關的主要景點跟一些歷史景點:

媽祖巨神像

raw-image

位於南竿馬港天后宮旁山頂,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石造媽祖神像。這座神像於 2009 年 10 月正式落成,曾為全球最高媽祖像,從最初提案到完成,歷時超過十年,象徵當地居民對媽祖信仰的虔誠與堅定。 目前是世界最高的媽祖石像(世界第一高的媽祖在澎湖,是一座66公尺高的銅像)。

raw-image

媽祖巨神像由 365 塊花崗岩雕鑄而成,象徵一年 365 日的庇佑與平安。神像周邊設置十二幅雕塑,完整呈現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情節。前方的瞭望台設計呈船形,遠觀時如同媽祖立於船首,寓意守護海上行旅與當地居民。

神像本體高度為 28.8 公尺,原本設計用以呼應馬祖四鄉五島 28.8 平方公里的總面積。然而,隨著馬祖逐漸填海造陸,馬祖面積逐漸擴充為 29.6 平方公里,於是建造時特別在神像上加設避雷針,使總高度達到 29.6 公尺,之後如果填海造陸持續進行,還可以繼續拉長。

raw-image

巨神像旁還有一座祈福坑道,可以模仿鑽媽祖神轎的方式進入坑道。

raw-image

坑道內部也是漂漂亮亮。

raw-image

走出來還可以看到馬祖小雕像。

raw-image

南竿馬祖天后宮-媽祖真身塚

raw-image

馬祖天后宮位於南竿鄉馬祖村,是整個馬祖群島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它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廟中供奉的相傳是 媽祖林默娘的真身遺骸,因此成為馬祖信仰的根源。

raw-image

根據地方傳說與文獻記載,北宋年間林默娘於湄洲(今福建莆田)以救人聞名,28歲時羽化升天。她的遺體隨海漂流,最終停靠在今日的南竿島。當地居民視為神蹟,便在此建廟安葬,成為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因為有「真身媽祖」鎮守,這座廟也讓群島被命名為「媽祖」,後因為稱呼上須有所區隔需要,改名為「馬祖」,也有千軍萬馬之意,因應軍民之島的脈絡。

廟裡還有一尊上過喜馬拉雅山的媽祖娘娘

廟裡還有一尊上過喜馬拉雅山的媽祖娘娘

馬祖天后宮歷史悠久,幾百年來經歷多次修建與擴建。清朝時,官方與地方仕紳都曾出資修繕,使廟宇規模逐漸擴大;到了日治時期,雖因戰爭一度荒廢,但戰後又重新整修。近代則在1970年代、1980年代持續翻修,使得今日的天后宮既保有古色古香的閩東建築風格,也具備莊嚴的宗教氛圍。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天后宮都會舉辦隆重慶典,結合繞境、祈福及各式藝陣,成為馬祖最盛大的宗教與文化活動之一。不僅當地居民視之為守護神,也吸引台灣與國際信眾前來朝聖。

raw-image


鐵板天后宮(金板境天后宮)-少女媽祖

raw-image

金板境天后宮又稱鐵板天后宮,是一座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老廟宇,相傳於清嘉慶年間由大海盜蔡牽為求庇佑而建,同治年間居民加以修護,之後又歷經 1919、1949、1979、1984 年多次修繕。1984 年的整修曾由國軍協助,2009 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 2016 至 2018 年再度修復。

raw-image

廟宇建築充滿閩東特色,採用封火山牆與福州杉木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斗栱等構件清晰可見,古樸而典雅。原本的木板牆後來改建為磚牆,以避免木構長期風化毀損。內部供奉天上聖母媽祖,以及威武陳元帥、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神祇,神像與神龕雕工細膩,尤以主祀的媽祖塑像最為特別,保留清秀婉約的神韻,被稱為「少女媽祖」,展現與眾不同的宗教美感。

raw-image

金板境天后宮坐擁優美海景,將簡樸古樸的氛圍與自然景致結合,展現獨特風貌。每年中秋舉行的燒塔祭典,更讓廟宇成為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場域。

鐵板天后宮其實附近景點蠻多,這邊就一一介紹鄰近的景點。

鄰近景點:鐵板村(現仁愛村)

raw-image

馬祖南竿仁愛村,舊名「鐵板」,聚落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在退潮時,海水會大幅後退,露出大片海床。沙灘上平躺著一塊塊黑色堅硬的沉積岩,質地堅硬如鐵,當地居民便以其作為建材,用來切割石板建屋,因而得名「鐵板」。

今日的鐵板村,仍保留著大片閩東式石厝,石材厚重,屋舍堅固,展現出先民因應海風強勁、戰地環境嚴峻而形成的建築智慧。

由於鐵板村擁有兩個天然澳口,地勢險要,自民國 40 年代馬祖成為「反共前線」基地之後,這裡遂被劃為重要的軍事據點,大批軍隊進駐。同時,鐵板村也曾是縣政府所在地,使其在戰地政軍體制下成為南竿的重要核心地帶。這裡駐有「水龍部隊」,負責守備海防與特殊任務,軍民共處的歲月,使聚落更添戰地色彩。軍事設施雖逐漸轉型,但鐵板村仍保存著濃厚的戰地記憶。

鐵板大王宮

raw-image

鐵板大王宮,當地居民習稱「報亡宮」或「報王宮」,位於鐵板天后宮右側。其確切的創建年代已無文獻可考,但在村落的生活與信仰脈絡中,卻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過去,當村中有人往生時,喪家必須前往大王宮舉行「報王」儀式。這項儀式的核心意涵,是向大王秉告亡者的姓名與往生的日期、時辰,象徵在陽間戶籍註銷,轉入陰間冊籍。

居民相信,大王能夠引領亡魂安然啟程,協助其進入另一個世界。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座廟宇的功能,猶如「陰間戶政事務所」,體現出當地人對生死轉換的莊嚴態度。

元中統古碑

raw-image

鐵板大王宮的牆體中,曾嵌有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長年被當作建材,直到民國 85 年(1996)中央研究院許雪姬教授來訪,才因石上「林酉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十一字而揭開馬祖最早的紀年文物。這塊石碑證實馬祖在元朝初期(1260–1280)已有人群聚落與宗教信仰,將有史歷史推前至七百多年前。

石碑為青斗石製成,高 126 公分、寬 35 公分、厚 21 公分,尺寸皆合乎傳統「吉字」規制,顯示當時的建廟講究。所記載的「中統鈔」為元世祖忽必烈於 1260 年發行的紙幣,二十貫折合白銀約十兩,金額不小,捐贈者林酉才可見是富有且慷慨之人。

民國 95 年(2006)大王宮遭颱風損毀,翌年重建時,居民將此碑移至宮廟中庭妥善保存。如今它被視為國內年代最早的石質紀年文物,比澎湖「沈有容碑」(1604 年)還早三百餘年(更多資料請參考國家文化資產網)。

附帶一提鐵板村附近的海灘很美,可以來走走。

raw-image
raw-image

芹壁天后宮

raw-image

芹壁天后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約1873 年),由長樂鶴上陳氏家族出資興建,成為村落的信仰與文化中心。該宮廟主祀媽祖(天上聖母),陪祀神包括臨水三夫人、威武將軍、通天府二郎神,以及最具特色的蛙神「鐵甲元帥」,展現多神共祀與村落聚合的信仰結構。

鐵甲元帥-青蛙將軍

raw-image

「鐵甲元帥」是一位青蛙神,其崇拜起源可上溯至閩越民族對蛙圖騰的崇敬。閩越先民觀察到青蛙鳴叫可預兆雷雨與水源豐沛,意謂豐收與水利,因此將蛙神化、尊奉為「鐵甲將軍」,福州話中「甲」與「蛙」音近,且青蛙黑色外觀更成為名稱來源。地方傳說中,蛙神愛喝高粱酒、喜看閩劇,甚至會「請戲班」來演出,村民雖然未曾主動邀請,戲班卻神秘到來,深信是蛙神暗中呼喚。此外,他也化身成岸邊官兵,嚇阻海盜侵襲,保衛村落安全。

raw-image

網美必來的馬祖地中海-北竿芹壁村

raw-image

北竿芹壁村位於北竿西北角,是馬祖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閩東石頭屋聚落。村落依山面海,層疊式的花崗岩石屋錯落排列,與北方地中海沿岸景致頗為相似,因此素有「馬祖地中海」之稱。

raw-image

由於漁業逐漸衰退,芹壁村曾一度面臨人口大量外流、近乎荒廢的困境,但也正因此避免了現代建築破壞,成為唯一未被大規模現代化征服而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 1990年代後,文化與觀光重視保存價值逐步萌芽。1996 年北竿文化推展協會成立,並自 1999 年起,連江縣政府依托中央補助與地方政策,將芹壁與其他村落指定為「聚落保存區」,推動老屋再生與閒置空間活化。許多古厝轉型為民宿、藝文空間、餐廳,並引入藝術家進駐,逐漸發展成「芹壁藝術村」。此保存與再利用計畫不但讓芹壁聚落重獲新生,也讓它成為馬祖觀光與文化展演的重要亮點。

raw-image

芹壁所見的建築風格屬於典型的「閩東建築」,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融合。以花崗岩為主要建材,構築厚重石牆,具備良好抗風與耐候能力,適應海島強風與鹽害。建築多為方正格局,二層樓式結構,屋頂的紅瓦上覆以壓瓦石以避免風掀瓦片,是典型閩東防風設計 。

raw-image
raw-image


此外,房屋側面設有高窗和側門,以降低海風直接入侵;從內窗往外看,外窗特意設計較小,也為通風與防禦兼顧的巧思 小若生活漫旅 。 閩東建築最具辨識度的特色之一是封火山牆(又稱馬鞍牆),牆頂曲線如龍背,翹角似鳳尾,兼具吉祥與功能性,不但防火,也是建築美學的象徵。此外也有各種反共的精神標語藏在其中。

raw-image
raw-image


近年來隨著聚落保存與觀光發展,芹壁村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也由於村落古樸而充滿異國風情的氛圍,吸引了許多影視團隊前來取景。

raw-image
raw-image

馬祖信仰:白馬尊王信仰

raw-image

白馬尊王是馬祖最具地方特色的信仰神祇,與媽祖並列為島上兩大主要信仰。相傳白馬尊王原名郭太生,是一位唐代(或宋代,傳說版本不一)的將軍,因忠義護民而被尊為神明。其信仰起源於福建連江,隨移民傳入馬祖,成為地方保護神,特別在南竿、北竿等地受到崇拜。白馬尊王常被視為守護村落、驅邪避災的神祇,與媽祖的海洋庇佑功能互補,形成馬祖信仰的雙核心。白馬尊王廟的香火活動與媽祖廟相呼應,尤其在節慶如元宵節或神誕日,居民會舉辦盛大的祭祀與繞境儀式,展現濃厚的閩東宗教文化。

raw-image

馬祖的信仰體系以媽祖與白馬尊王為中心,融合福建本土神祇,形成了獨特的民間信仰文化。媽祖守護海洋,白馬尊王護佑陸地,兩者共同構成了馬祖居民的精神依托。

raw-image

白馬尊王作為馬祖的地方守護神,擁有數座重要廟宇,以下是較具規模的景點:

  • 南竿清水白馬尊王廟:位於南竿清水村,是馬祖最知名的白馬尊王廟,建於清代,供奉主神郭太生。廟宇建築採用閩東式風格,石牆厚實,封火山牆高聳,香火旺盛。每年元宵節,廟方會舉辦繞境,吸引眾多信眾。
  • 北竿坂里白馬尊王廟:位於北竿坂里村,歷史悠久,據傳建於明末清初,是北竿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內保存古匾與神像,定期舉辦祭祀活動,展現地方團結。
  • 莒光西莒白馬尊王廟:位於西莒島青帆村,規模較小但地位重要,是莒光鄉的信仰核心。廟宇面向大海,與媽祖信仰相呼應,體現馬祖的海陸雙神文化。

馬祖建築:建築閩東式建築與閩南建築的差異

馬祖的傳統建築承襲福建東部(閩東)的風格,早期的福建連江、長樂移民將家鄉建築形式帶到島上。閩東式建築適應馬祖多山、多石的地理環境,使用花崗岩為主要建材,強調耐風耐震,造型樸實堅固。相較之下,閩南建築(見於台灣本島南部及金門)更注重家族聚居與裝飾華麗。

結構形式:

  • 閩東式建築(馬祖常見):獨棟單體建築,通常為一樓或二樓,採雙層設計。屋頂為四落水或二落水式(人字坡),形似印章,稱為「印式建築」。建築背山面海,依地勢而建,適應崎嶇地形。
  • 閩南式建築(台灣本島、金門常見):多為四合院或三合院,包含主屋與護龍(側翼建築),強調家族合居。屋頂為燕尾脊或馬背脊,曲線優美,適合平坦地形。

建材與牆體

  • 閩東式建築:以花崗岩石塊砌築,牆身厚實,使用人字砌法(石材整齊平整)或亂石砌。封火山牆(防火牆)高聳,顏色鮮明、形狀誇張。屋瓦為紅色,外部常以灰或紅瓦堆砌,耐海風侵蝕。 閩南式建築:以紅磚、土磚或石材為主,牆體較薄,注重裝飾性,如磚雕、彩繪。封火山牆較低矮,搭配細膩的木雕與石雕,展現工藝美學。

功能與風格

  • 閩東式建築:實用導向,注重防風防潮,適合沿海多颱風環境。廟宇建築誇張華麗,但民居樸素,強調功能性。
  • 閩南式建築:注重美學與家族象徵,裝飾繁複,如門楣、窗花雕刻,適合內陸或平坦地區,強調社交功能。

文化影響

  • 閩東式建築:源自福建東部,受海洋文化影響,寺廟密度高,反映漁民生活與宗教信仰。
  • 閩南式建築:源自福建南部,受漢族傳統影響,家族宗祠多,強調家族傳承與禮制。

馬祖的閩東式建築更注重防禦性,而閩南式則強調社交與美觀。而馬祖的芹壁聚落更是典型閩東建築代表,保留完整的石頭屋風貌。

坂里大宅

raw-image

坂里大宅位於北竿鄉坂里村,是馬祖列島最具代表性的古宅建築之一。它由清代咸豐年間的富裕商人林氏家族興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整體格局呈現典型的 閩東式合院建築,使用花崗岩、卵石與紅磚砌築,牆面厚實,屋頂覆以紅瓦,並有精緻的木雕與石雕裝飾。

raw-image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馬祖的傳統聚落逐漸沒落,但坂里大宅因其規模龐大與歷史價值,被視為馬祖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2000年代後期,政府與文史團體合作展開修復工程,以傳統工法修補石牆、屋瓦與木構件,盡量維持原貌。2001年,坂里大宅被列為 連江縣歷史建築,獲得官方認可。其價值不僅在於建築規模,更在於完整保存了馬祖傳統生活樣貌。修復後的坂里大宅不僅作為觀光景點開放參觀,也成為展示馬祖聚落文化的場所。

raw-image

沒有房屋仲介的馬祖:土地買賣的獨特模式

馬祖因戰地政務背景,土地所有權複雜,多為軍事用地或私人持有,房地產市場發展緩慢。島上部分土地交易以自家買賣為主,買賣雙方透過親友網絡或社群媒體(如Facebook群組)直接議價,鮮有專業房屋仲介介入。這是因為馬祖房市交易清淡,以土地買賣為主,房屋交易稀少;加上無大型建商進駐,市場規模小,仲介難以生存。早期軍事管制限制土地開發,近年雖有鬆綁,但精華地段(如南竿)仍以自建住宅為主。這種模式使交易更個人化,但可能導致價格不透明或糾紛。實價登錄顯示,馬祖多數交易為土地轉移,房屋單價較低,反映島上經濟的獨特性。

蔬菜公園的故事

raw-image

蔬菜公園位於南竿介壽村連江縣政府正前方,是一塊難得的平地,在地勢起伏、多陡坡的馬祖尤為珍貴。這塊地原為私人農田,地主眾多,縣政府曾計畫徵收開發為商業或公共用途,但因整合不易、土地所有權複雜及居民反對,最終保留原貌。縣政府將周邊整理美化,種植大白菜、高麗菜、白蘿蔔等馬祖冬季三寶,命名為「蔬菜公園」,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縣政府前菜園」。公園不僅提供新鮮蔬果,也象徵馬祖的農業傳統與土地珍惜精神。遊客可在此感受綠意,偶爾聞到堆肥味,增添趣味。這故事反映了馬祖在開發與傳統間的平衡,成為島上奇觀。

蔬菜公園也是島上最熱鬧的地方,有兩間小七跟等等,也是阿兵哥放假最愛來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極簡主義者阿斐拉的財務自由筆記
186會員
181內容數
希望透過這個系列一一介紹我在理財上所學習到的筆記跟選擇困難歷程,慢慢達到人生自由的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連江縣政府為推廣馬祖永續國際觀光,將於7月12日(五)至7月15日(一)參加「2024台北國際夏季旅展」,在台北世貿一館設置「馬祖YABA,吾嶼輪比」主題館。近年來參展銷售業績持續攀升,深受消費者肯定,為回饋大家,今年特別推出多種限時優惠活動,邀請民眾前來參觀並體驗馬祖的獨特風情。
Thumbnail
連江縣政府為推廣馬祖永續國際觀光,將於7月12日(五)至7月15日(一)參加「2024台北國際夏季旅展」,在台北世貿一館設置「馬祖YABA,吾嶼輪比」主題館。近年來參展銷售業績持續攀升,深受消費者肯定,為回饋大家,今年特別推出多種限時優惠活動,邀請民眾前來參觀並體驗馬祖的獨特風情。
Thumbnail
2022年8月13至15,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選擇前往馬祖,探訪相當有特色的北竿島。遊記將分享馬祖港、天后宮、蝦寮食堂、枕戈待旦、北海坑道、大漢據點、津沙聚落以及馬祖港夜景等旅遊景點。同時也分享了一些值得品嚐的美食、觀光熱點以及遊玩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2年8月13至15,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選擇前往馬祖,探訪相當有特色的北竿島。遊記將分享馬祖港、天后宮、蝦寮食堂、枕戈待旦、北海坑道、大漢據點、津沙聚落以及馬祖港夜景等旅遊景點。同時也分享了一些值得品嚐的美食、觀光熱點以及遊玩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馬祖大坵島是馬祖列島中以梅花鹿聞名的無人島,與北竿僅200公尺相隔。登島後可以親近梅花鹿群,沿著環島步道遊覽,並欣賞美麗的海島風光。本文介紹了從北竿到大坵島的交通方式、遊覽路線、隨文附有詳細之登島及旅遊資訊。
Thumbnail
馬祖大坵島是馬祖列島中以梅花鹿聞名的無人島,與北竿僅200公尺相隔。登島後可以親近梅花鹿群,沿著環島步道遊覽,並欣賞美麗的海島風光。本文介紹了從北竿到大坵島的交通方式、遊覽路線、隨文附有詳細之登島及旅遊資訊。
Thumbnail
南竿算是馬祖四鄉五島中最熱鬧的地方,這篇來介紹南竿的熱門景點,有坑道、據點、聚落、媽祖巨神像及追淚熱點,最後告訴你不租車也可遊南竿的方法。
Thumbnail
南竿算是馬祖四鄉五島中最熱鬧的地方,這篇來介紹南竿的熱門景點,有坑道、據點、聚落、媽祖巨神像及追淚熱點,最後告訴你不租車也可遊南竿的方法。
Thumbnail
馬祖梅石位於南竿島西北方,是一處海拔約200公尺的小山丘,因其地形狀似一顆梅子而得名。梅石的海岸線以奇岩怪石聞名。是由一些巨岩所組成,因形似蜿蜒而得名,是馬祖著名的軍事要塞。 從梅石遠眺,可以欣賞到壯闊的海景,以及對岸的中國大陸。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看到遠處的福州平潭島。梅石位於東海之濱,因此可以欣
Thumbnail
馬祖梅石位於南竿島西北方,是一處海拔約200公尺的小山丘,因其地形狀似一顆梅子而得名。梅石的海岸線以奇岩怪石聞名。是由一些巨岩所組成,因形似蜿蜒而得名,是馬祖著名的軍事要塞。 從梅石遠眺,可以欣賞到壯闊的海景,以及對岸的中國大陸。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看到遠處的福州平潭島。梅石位於東海之濱,因此可以欣
Thumbnail
馬祖南竿福澳是馬祖列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馬祖縣的縣治所在地。福澳港位於南竿島中段偏東區域,海岸澳口呈明顯凹型且水深較深,因此建有馬祖地區最大的港口福澳港,為南竿與離島、臺灣島、中國大陸福州的交通港口。 福澳港周邊有許多商店、餐廳和旅館,是馬祖最熱鬧的區域。從福澳港出發,可以搭乘交通船前往北竿、
Thumbnail
馬祖南竿福澳是馬祖列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馬祖縣的縣治所在地。福澳港位於南竿島中段偏東區域,海岸澳口呈明顯凹型且水深較深,因此建有馬祖地區最大的港口福澳港,為南竿與離島、臺灣島、中國大陸福州的交通港口。 福澳港周邊有許多商店、餐廳和旅館,是馬祖最熱鬧的區域。從福澳港出發,可以搭乘交通船前往北竿、
Thumbnail
強勁海風不停銷蝕容顏,不過上島幾個小時,她覺得自己被吹乾了好幾歲。眼前似曾相似,卻又有物換星移之感,多年經緯度不變,卻恍如隔世,認也認不出。她極力在枯石蒼海間搜索回憶,幸好地貌雖有些相異,曲折海岸倒與從前一樣。 不認得的建築一棟棟興起,那時候還未如斯繁華,說繁榮是和往日記憶相比,否則這片風土怎
Thumbnail
強勁海風不停銷蝕容顏,不過上島幾個小時,她覺得自己被吹乾了好幾歲。眼前似曾相似,卻又有物換星移之感,多年經緯度不變,卻恍如隔世,認也認不出。她極力在枯石蒼海間搜索回憶,幸好地貌雖有些相異,曲折海岸倒與從前一樣。 不認得的建築一棟棟興起,那時候還未如斯繁華,說繁榮是和往日記憶相比,否則這片風土怎
Thumbnail
跟一群人一道到馬祖旅遊,第一站就是孤立海中的鐵堡,凸出在海中的小島,嚴格説是礁石而已,利用地形穿鑿出小小坑道,有崗哨,中山堂,集合場,廚本,廁所,彈藥庫,居所,槍眼,一小世界,大家拼命拍照,嬉鬧喧嘩,覺得有趣,直説風景好好。 想想當初駐守在此的官兵,整日無止境的排班站哨,防範敵人來犯,白天還罷了,
Thumbnail
跟一群人一道到馬祖旅遊,第一站就是孤立海中的鐵堡,凸出在海中的小島,嚴格説是礁石而已,利用地形穿鑿出小小坑道,有崗哨,中山堂,集合場,廚本,廁所,彈藥庫,居所,槍眼,一小世界,大家拼命拍照,嬉鬧喧嘩,覺得有趣,直説風景好好。 想想當初駐守在此的官兵,整日無止境的排班站哨,防範敵人來犯,白天還罷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