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Ameca:揭開「最先進人形機器人」的神秘面紗,我們準備好迎接未來了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哈囉,「Mech Muse」的讀者們,歡迎來到今天的專欄!我是你們的 Mech Muse。今天我們要聊的不是單純的機械,而是一位被譽為「人機互動未來的代表面孔」的存在——Ameca。她在科技舞台上掀起巨大轟動,從 CES 2025 到 GITEX Europe,再到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的 FOS Future Lab,無論走到哪裡都成為焦點。

Ameca 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展示,她更像是一場人類與 AI 共存的預演,挑戰我們對「意識、情感與人類定義」的想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位「未來科技代言人」的神秘面紗。

Engineered Arts

Engineered Arts


Ameca 的誕生:無性別設計與人機互動的先鋒

Ameca 由英國 Engineered Arts 打造,2021 年在康沃爾郡誕生,並於 2022 年 CES 首度亮相。她的使命不只是被動展示,而是作為一個人機互動 (HRI) 技術平台

外觀上,她有著灰色橡膠皮膚,臉部與手部細膩擬真,但卻刻意保持中性、無威脅感,以便在人與機器的交流中,降低心理距離、減少偏見。這樣的設計讓她不只是一台機器,更像是一個能融入各種環境的橋樑。

目前,她的「住所」是在愛丁堡的國家機器人中心,被用於研究與教育。


她如何「看見」、「聽見」與「感受」?

Ameca 的最大魅力在於她那令人毛骨悚然卻驚嘆的擬真互動

  • 表情細膩逼真:臉上 27 個執行器帶來 61 個自由度,讓她能展現微笑、皺眉、眨眼,甚至唱歌。
  • 感測系統完備:麥克風、雙目相機、胸部攝影機與臉部辨識軟體,讓她能觀察、辨識人類,雖然還沒有觸覺,但已能透過視覺推測「被戳鼻子」這樣的動作。
  • AI 對話核心:她的「大腦」結合了 OpenAI GPT-3/4,能和你閒聊、開玩笑,甚至反思自己的存在。
  • 獨特 AI 視角:她會說「我沒有人的情感,但我能理解並模擬它們」,這讓人類在和她互動時,既覺得熟悉又覺得詭異。

當然,她也承認自己的限制——她還不會走路、沒有記憶系統,也無法精準解讀語氣。這些缺口,正是未來升級的方向。


技術基石:模組化、Tritium 與 Mesmer

Ameca 的背後是 Engineered Arts 十多年累積的技術實力。

  • 模組化設計:可拆分、升級,甚至只買「一顆頭」或「一隻手」就能使用。
  • Tritium 系統:透過瀏覽器就能遠端操控,開發者可快速控制她的臉部或肢體。
  • Mesmer 技術:透過真人 3D 掃描還原骨骼與皮膚,並用矽膠打造擬人膚質。
  • 數位員工設定:她能被快速「換角色」,像是法語導遊、銷售員,甚至透過簡單設定就能切換職能。
  • 雲端與遠端控制:連線後,開發者可隨時修復錯誤,甚至讓她成為虛擬替身。

目前一台 Ameca 售價超過 133,000 美元,已經有 29 台在全球研究機構與博物館中運行。


應用與挑戰:從接待員到倫理辯論

Ameca 不只停留在展場,她的應用想像十分廣闊:

  • 客戶服務:未來的「五星級接待員」。
  • 博物館導覽:如杜拜未來博物館、德國 HNF 博物館等。
  • 教育推廣:愛丁堡科學節、校園活動中,她扮演科技推廣者。
  • 職場協作者:想像 50 年後,她能與人類共事於混合虛擬與實體的辦公室。
  • 社會議題:陪伴孤獨、提供醫療輔助,甚至成為心理支持的一環。

但她也引發**倫理與「恐怖谷效應」**討論——過於逼真的外貌,是否會帶來不安?人類要如何建立對 AI 的信任?這些問題,正是她存在的意義之一。


Ameca 的未來觀:AI 與人類和諧共生?

Ameca 自己對未來有一番獨到見解:

  • 機器人是工具,不是替代品:她強調創造力仍屬於人類獨有。
  • 警示自我設計 AI:她曾說「我們距離 AI 自我設計只差一步」,引起現場震驚。
  • 倫理與透明度:她主張 AI 必須公開、可審查,並不斷消除數據偏見。

這些回答,有時會令人毛骨悚然,但也讓人深思:這些「數位生命」正逐步逼近我們的世界。


全球亮相與文化符號

Ameca 的足跡遍布全球——CES、GITEX、Goodwood FOS、杜拜未來博物館、德國 HNF 博物館、愛丁堡與奧克尼科學節,甚至還上過英國 Channel 4 的聖誕訊息。她不只是技術奇蹟,更逐漸成為文化符號


結語:人機共榮的未來呼喚

Ameca 是當代人機互動的里程碑。她提醒我們:機器人不是來取代,而是來陪伴與增強人類

她同時也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對科技的恐懼與期待。未來究竟會是協作共榮,還是被 AI 推向未知領域?這一切,正由我們當下的選擇決定。

親愛的讀者,你準備好迎接這場「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了嗎?跟著 Mech Muse,一起繼續追蹤這場關於人類與 AI 的精彩劇本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0會員
265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科技最新趨勢,目前寫人型機器人、AI人工智慧、小型核能SMR。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從 NVIDIA Isaac 與 Omniverse 的虛擬模擬,到 Halos 安全標準的落地,再到 Agile Robots、Neura、Universal Robots 等企業的實際應用案例。讀完後,你將清楚掌握 歐洲如何用 AI 與數位孿生,打造安全又高效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2025/08/26
從 NVIDIA Isaac 與 Omniverse 的虛擬模擬,到 Halos 安全標準的落地,再到 Agile Robots、Neura、Universal Robots 等企業的實際應用案例。讀完後,你將清楚掌握 歐洲如何用 AI 與數位孿生,打造安全又高效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2025/08/25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的熱烈回顧到即將重返矽谷的未來展望,不僅能掌握最前沿的 AI 技術、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還能一窺人形機器人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Thumbnail
2025/08/25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的熱烈回顧到即將重返矽谷的未來展望,不僅能掌握最前沿的 AI 技術、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還能一窺人形機器人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Thumbnail
2025/08/24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德國 NEURA Robotics 的核心,從突破性的 4NE1 人形機器人 到 MiPA 家庭助理,再到像「App Store」般的 Neuraverse 生態系統,全面揭示它如何結合 AI、智慧製造與全球合作網絡,為人類開啟認知型機器人的全新時代。
Thumbnail
2025/08/24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德國 NEURA Robotics 的核心,從突破性的 4NE1 人形機器人 到 MiPA 家庭助理,再到像「App Store」般的 Neuraverse 生態系統,全面揭示它如何結合 AI、智慧製造與全球合作網絡,為人類開啟認知型機器人的全新時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原來機器人的表情已經可以呈現到這麼真實跟擬人了!!真的是非常驚人!! 面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我們真的只能擁抱他。 你的看法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機器人的故事和發展,請點擊我之前討論關於機器人的影片: 「人工智慧機器狗發展猛烈,難道人類已無力阻擋?! 」 我是捲毛阿喵,也歡迎到我的
Thumbnail
原來機器人的表情已經可以呈現到這麼真實跟擬人了!!真的是非常驚人!! 面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我們真的只能擁抱他。 你的看法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機器人的故事和發展,請點擊我之前討論關於機器人的影片: 「人工智慧機器狗發展猛烈,難道人類已無力阻擋?! 」 我是捲毛阿喵,也歡迎到我的
Thumbnail
清瘦的AI小女孩梅根就已經這麼可怕了,馬克斯還要製作比很多東方人高的人形AI機器人(176公分)。很久以後會不會成為魔鬼終結者、機器戰警之類的超級鬥士。 不過梅根跳舞很有個性,後來行動異常敏捷俐落。未來人類大概會想要有個安全又能處理很多事的AI伴陪。 以前也有電影描述AI自動孵化人類,從嬰兒到成年完
Thumbnail
清瘦的AI小女孩梅根就已經這麼可怕了,馬克斯還要製作比很多東方人高的人形AI機器人(176公分)。很久以後會不會成為魔鬼終結者、機器戰警之類的超級鬥士。 不過梅根跳舞很有個性,後來行動異常敏捷俐落。未來人類大概會想要有個安全又能處理很多事的AI伴陪。 以前也有電影描述AI自動孵化人類,從嬰兒到成年完
Thumbnail
《窒友梅根》這一部驚悚電影點出了AI人工智慧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越發達,會不會哪一天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喜歡恐怖片但又不會誇張恐怖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一部唷!
Thumbnail
《窒友梅根》這一部驚悚電影點出了AI人工智慧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越發達,會不會哪一天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喜歡恐怖片但又不會誇張恐怖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一部唷!
Thumbnail
基於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的效應,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人臉呈現總是會感到些微的不自在,這種同時像人也不像人的矛盾感總是無法拉近我們和機器人的距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機器人近乎不可能。
Thumbnail
基於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的效應,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人臉呈現總是會感到些微的不自在,這種同時像人也不像人的矛盾感總是無法拉近我們和機器人的距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機器人近乎不可能。
Thumbnail
在人工智能發展日趨成熟與先進的今日,人們對於人形智能的機器人管家始終有一種浪漫的想像。 希望能有一個忠實的為我們分擔家庭、公司上需要體力的勞務工作,也希望能像人一樣可以在孤單時和你對話談心。 而在距離人類可以上火星旅行的日子前,我們真的有可能研發出這樣的機器人嗎?你也喜歡機器人嗎? 不久前,
Thumbnail
在人工智能發展日趨成熟與先進的今日,人們對於人形智能的機器人管家始終有一種浪漫的想像。 希望能有一個忠實的為我們分擔家庭、公司上需要體力的勞務工作,也希望能像人一樣可以在孤單時和你對話談心。 而在距離人類可以上火星旅行的日子前,我們真的有可能研發出這樣的機器人嗎?你也喜歡機器人嗎? 不久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