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為什麼情緒繪本很重要?
之前珊珊媽咪在IG發問——父母最需要的主題書單是什麼? 毫不意外,第一名就是「情緒繪本」。
孩子從小就會經歷各種情緒:快樂、害怕、憤怒、難過……,這些感受有時來得迅速卻難以表達,而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常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化解一次又一次的情緒風暴。
透過與孩子共讀繪本,我們會發現,孩子能在圖畫與故事的陪伴下,逐漸了解「原來我現在的感覺,就是在生氣/難過」。在學會辨認自己的情緒後,他們也能慢慢學會以安全、健康的方式表達與調節情緒。所以對父母與孩子而言,情緒繪本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啊!以下,珊珊媽咪根據育兒過程中常面臨的情緒管理議題,整理了自己和孩子曾經讀過的書——有些是自己購入的,有些從圖書館借閱,其中也包含 2025 年新出版的作品——從「情緒總覽」、「生氣」、「憂傷與哭泣」、「害怕」,到「情緒安定」等不同主題,逐一和大家分享。
🙂情緒總覽:看見情緒的多樣性
《小怪獸EQ管理繪本》/華碩文化

👉推薦理由:
1.這套是硬頁書,適合與0~3歲的幼兒共讀。
2.主角圖畫鮮明,在敘述情緒或感覺的文字上非常具體。例如:在什麼情境下會有這種感覺(害怕)、這個感覺起來是什麼樣的反應?(心跳砰砰跳、全身發抖),可以幫助幼兒明確來辨識自己的感受並為其命名。
3.我和2歲勛先讀過《當我感到害怕時……》,書後有其他顏色的小怪獸,勛會跟我說還要看其他本,後來陸續借了《憤怒》和《被愛》。在共讀過程中他能專心聽完整本,可見情節有吸引孩子。
《顏色妖怪》/華碩文化

👉推薦理由:
1.立體書的設計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吸引孩子主動參與,特別適合喜歡動手操作的孩子。
2.用顏色來區分情緒,讓情緒變得看得見,幫助幼兒可視化自己的情緒。
3.說明每種情緒像什麼、是什麼?你遇到它時會有什麼反應?
4.除了顏色妖怪還有一個小女孩,她代表了「陪伴」,我很喜歡這個設計。
《彩色怪獸》/三采

👉 推薦理由:
1.這本內容基本上和《顏色妖怪》一樣,之所以再次推薦是它有附《情緒著色本》的版本,可以讓小朋友動手畫出情境中的情緒顏色。
2.彩色怪獸一開始身上五顏六色的,像我們的孩子一樣。需要有人陪伴他一一爬梳,將這些情緒分門別類、裝進罐子中安置。
3.書介稱之為「西班牙幼兒園指定使用的情緒教學教材」。
《我的小小EQ寶寶:神奇情緒探照燈》/禾流文創

👉推薦理由:
1.這本是2025年9月甫出版的新書,透過手電筒找找遊戲書的設計方式,幫助幼兒探索6種情緒,適合與0~3歲的寶貝共讀。
2.繪本以入睡這個日常情境為主軸,再帶入這個情境會引發的各種情緒,像是生氣(還不想睡)、怕黑(害怕)、媽媽念故事(幸福和愛)等,寶貝會很有共鳴,同時很推薦作為晚安繪本喔!
3.透過手電筒找找的遊戲書,寶貝一邊找尋「EQ寶寶」來認識不同的情緒,也一邊發現「安撫小物」,學習如何安頓心情。這樣的探索歷程,就像我們理解自我情緒的過程一樣──先發現、再覺察,最後找到能讓自己安心的方法。
《小恐龍情緒繪本》/人類文化

👉推薦理由:
1.這系列在很多童書特賣會皆可看到,可以用很實惠的價錢購入。
2.主角是各種小恐龍,如果家有恐龍迷的話會很有代入感。故事情節的設計也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相同,先有與父母、朋友的互動情境,所以引發何種情緒反應、最後如何解決與度過等,讓孩子一步步理解並學會調整情緒反應。
3.繪本最後有附上想一想,是很好的共讀指引。
《我的感覺》/親子天下

👉推薦理由:
1.這套是珊珊媽咪買的第一套關於情緒與感覺的繪本,在IG有介紹過。
2.《我的感覺》共有八個主題,分別是《我想念你》、《我好難過》、《我好害怕》、《我好生氣》、《我好嫉妒》、《喜歡我自己》、《我會關心別人》和《我好擔心》,以故事脈絡呈現幼兒的分離焦慮、情緒辨認與管理、自我認同、同理心等議題。
3.繪本均以第一人稱敘述,小讀者會有同理與被理解之感。
4.敘事模式有以下特色: 先描述造成情緒的原因和情境有哪些?(例如:「我想念你,因為你必須去工作。」);這個情緒的心理感受是怎麼樣的?(例如:「害怕是一種冷冷的、緊緊的感覺。」);這個情緒會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外顯動作?(例如:「害怕時,我會哭。」) ;可以做什麼來抒發化解自己不安的情緒?(例如:「我想說難聽的話、大叫、打人時,其實可以去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如何轉念思考等); 最後是對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與期許。
5.從認識、表達、管理到化解情緒,這套書均為幼兒提供相當好的指引與具體方法,幫助孩子瞭解自身的情緒感受,文辭亦相當正向有力量。
6.更重要的是,能向孩子傳達這些不安的情緒不會一直都在,「難過的時候,我知道自己不會一直難過下去」,情緒風暴過去,隨時都有再次站起來的復原力與勇氣。
《菲力的17種情緒》/米奇巴克

👉 推薦理由:
1.以小男孩菲力為主角,介紹他在日常生活或和家人互動中,經歷的許多包含正面和負面的 17 種情緒。
2.書中以四格漫畫模擬出情境說明。幼兒可藉以觀察不同情緒會有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表現上非常細微。
3.一般一本情緒繪本大多介紹3~5個常見情緒,這本的情緒多達17種,尚包含一些比較難以言說的感覺(像是幸福、得意......),內容很豐富,也是我當時會購入的主要原因。
《情緒大飯店》/小典藏

👉推薦理由:
1.繪本將內心比喻成飯店,各種情緒則是住客,自我則是這間飯店的經理(管理人),這些比喻十分貼切亦很有新意,將抽象的意象轉化為實體的形象,有助於寶貝理解這三者間關係的運作。
2.它所提到的情緒類型非常多,不僅是喜怒哀樂,也有感謝、自信和焦慮,更難得的是,身為飯店經理的自己,不會對這些情緒加以批判,沒有好壞之分,而是透過了解、仔細聆聽,與保持一段距離的覺察,正視這些情緒的需求,找到最適合安置他們的空間。
3.是近年情緒繪本的暢銷書。
《現在的心情是什麼顏色?》/采實文化

👉推薦理由:
1.這是2025年9月出版的新書,以彩色泡泡比喻各種情緒(快樂、期待、難過、低落等),讓孩子能透過色彩來選擇或對應自己的感受,比起直接用文字說「我好難過/我很生氣」,這樣的方式更直觀、也更親近孩子的內心世界。
2.即使發生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樣。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喜悅,對另一個孩子則可能是焦慮。 這樣的觀點能幫助孩子理解與尊重他人的情緒,不把自己的感受當成「唯一正確的反應」,也減少因誤解而造成的摩擦或壓力。
3.喜歡日系繪本清新療癒又輕柔的畫風,會非常推薦。
《今天我的感覺是什麼呢》/時報出版

👉推薦理由:
1.提及16種情緒感受可建立寶貝對於情緒的多樣性理解。其中像:頭昏腦脹、神清氣爽、自信、病懨懨的感覺等,都是比較少見的情緒描述。
2.書中說明情緒的形成來自我們所看到、經歷的人事物,它們交織在一起,創造了當下的感覺。但這些感覺並不會永遠停留,而是會流動、會改變。這樣的提醒,能讓孩子安心:情緒來了,就勇敢去感受,因為它是會隨著時間離開的。
3.繪本透過跨頁對照的方式,呈現不同情緒以及這些感覺所帶來的心情狀態,例如「難過/開心」、「害怕/勇敢」、「頭昏腦脹/神清氣爽」……並讓孩子透過圖畫中小女孩的動作與表情,辨認出:原來當我和小女孩一樣,有這樣的感覺時,就是悲傷/生氣/孤單/幸福......。
4.透過在段落間一再重複「但無論我今天有什麼感覺,都沒關係,盡情感受吧!」告訴孩子:所有情緒都是值得被看見、被接納。無論是快樂還是難過、害怕還是勇敢,這些感覺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喔!
5.這本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點出了:「每一種感覺,都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我。」從情緒素養延伸到自我認同,讓孩子更容易接納所有的感覺,並明白這些情緒正是自己的一部分。
😡生氣繪本:當火山在心裡爆發
每個孩子都會生氣。有時候是玩具被搶走、有時候是事情不如意,心裡的「小火山」就這樣轟隆隆地爆發了,還會想打人出氣!其實,生氣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學會表達、理解,並找到合適的方式安放情緒。
而「生氣」相關的繪本真的多到爆炸!且常見的敘事模式與解決方法大同小異,讓珊珊媽咪在挑選時一度難以抉擇。最後只好依照比較主觀的標準,特別挑出那些能呈現「憤怒不同面向」或「提供獨特解決方法」的繪本,整理出以下書目喔!
《魔法抱抱》/ 和平國際

👉推薦理由:
1.從小恐龍顏色的轉變(平靜的綠色、到生氣的紅色、再來是自責的黑色,最後被父母擁抱後又恢復綠色),幼兒可直接看出情緒的變化。
2.故事透過親子、家人間的抱抱,傳遞愛與安定的力量,可使情緒穩定下來。
3.最後小恐龍寫卡片感謝家人擁抱他的愛生氣,充滿了感恩與溫馨的情感。
《生氣王子》/親子天下

👉推薦理由:
1.《生氣王子》、《愛哭公主》、《勇敢小火車》及 《朱瑞福的游泳課》是賴馬的情緒四部曲,除了圖畫精彩豐富,還有故事音檔非常好聽喔!
2.有「不生氣魔法歌」,幫助孩子應用到生活中轉移生氣時的注意力。
3.提醒父母,是否家中也有一個生氣國王和生氣王后呢?
《小怪獸波波利就這樣克服了怒氣》/上誼文化

👉推薦理由:
1.情境是小怪獸波波利與朋友相處間,因嘲笑、或沒有和他一起玩,所引發的怒氣,是小朋友在幼兒園中會遇到的情景。
2.提供50種會生氣的情境原因圖鑑,就能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孤單的,許多「想生氣的理由」書裡都有。讓小寶貝指出來自己在哪些時候也會生氣,即是學習將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喔!
《生氣爆炸時,怎麼辦?》/小宇宙文化

👉推薦理由:
1.適合有手足的情境。像我家姊姊就很容易被弟弟惹怒,這時應該怎麼化解心中憤怒和委屈的心情呢?
2.故事中,媽媽讓姊姊明白,各種感覺與情緒的出現都是自然且可以被接納的,但並不是所有因情緒而產生的行為(如打人)都合宜。
3.書中的「生氣選擇輪」設計,提供較大的孩子在情緒高漲時的具體方法,除了轉移注意力,更能練習自我調節,是非常實用的情緒管理工具。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遠流

👉推薦理由:
1.這一系列很推薦給喜歡「拳打腳踢」發洩怒氣的小小孩,像是《腳不是用來踢人的》、《說話不應該傷人》、《聲音不是用來吼叫的》、《牙齒不是用來咬人的》,非常直白!
2.這本書用簡單、重複的句子告訴孩子:手有很多用途──畫畫、吃飯、擁抱,但絕不是用來打人的。
3.適合2~3歲的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清楚的界線,讓「不動手」成為孩子的日常規則。
《我想打人的時候該怎麼辦?》/采實文化

👉推薦理由:
1.這本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書中先介紹我們有各種情緒,其中在憤怒時,會出現最真實、最常見的衝動──想打人。並透過具體的方式,告訴孩子「除了動手,還能怎麼做」。其中,繪本有常常提到可以請大人幫助自己。
2.珊珊媽咪覺得還蠻實用的,能幫助孩子將「衝動」轉化成「行動方案」,逐漸學習變得溫和,同時也教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找到替代行為。
😢憂傷與哭泣繪本:淚水背後的力量
情緒並不總是快樂與喜悅,更常見的,我們也總是會面對憂傷、害怕、焦慮與需要安定的時刻。透過這些繪本,我們能讓孩子知道,眼淚、恐懼與休息,都有存在的價值與必要。
《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小山丘

👉推薦理由:
1.這是一本讓人哭著哭著就笑出來的繪本。作者鼓勵你放聲哭、用各種方式哭,這些淚水還恰好有些幽默用處,可以拿來煮義大利麵,或是,拿來拖地?可以跟寶貝一起延伸發想:「如果是我們的眼淚,還能變成什麼呢?」讓情緒的釋放,也多了一份幽默與創意。
2.像這樣用充滿想像力的方式,把眼淚轉變成有趣的事物,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在笑聲中找到安慰,試圖換個角度面對生活中的不順心與不愉快。有時大人也很需要這樣的能力呢!
《眼淚章魚》/小光點

👉推薦理由:
1.「眼淚化作章魚」的意象極為動人。那長長的觸手像溫柔的擁抱,陪伴小女孩度過情緒的低潮,也讓讀者重新認識眼淚——原來,眼淚不只是悲傷,更是一種溫暖的陪伴。
2.當眼淚章魚傾聽小女孩哭泣的原因,才發現原來她是因為「做不好、學不會」而難過。於是,牠陪著她一次又一次練習,在溫柔的鼓勵中,幫助她找回自信。
3.隨著小女孩越來越堅強,眼淚章魚的身影也漸漸變小。這樣將情緒的來去具象化的設計十分巧妙,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難過會過去」這件事——這正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眼淚博物館》/小山丘

👉推薦理由:
1.只有悲傷會流下眼淚嗎?掉眼淚就是不夠堅強的行為嗎?《眼淚博物館》以創意的方式告訴孩子──眼淚不是脆弱,而是珍貴的情感印記。
2.故事把眼淚想像成一種值得收藏的寶物,每一滴眼淚都承載著獨特的感受與回憶。作者巧妙地將「眼淚」與「情感的抒發」連結起來,當我們逐一認識博物館裡每一滴眼淚背後的故事時,心中的同理心也會深刻地被喚醒。
3.最重要的是,它讓孩子理解各種眼淚的「成因」,也明白了自己並不是孤獨的,我有的感受,這些人也會有喔!
《我的眼淚果醬》/小麥田

👉推薦理由:
1.這本探討到「朋友間的人際關係」所帶來的眼淚——如果朋友不跟自己玩了,覺得傷心難過時,我要怎麼辦?
2.主角選擇回到家,一遍恣意流淚,一邊將眼淚收集起來,做成「眼淚果醬」,賦予哭泣一種新的想像與價值,非常有新意。
3.這也是我想推薦這本繪本的原因,這層意義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悲傷可以被轉化,也許是透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果醬),又或許可以怡然自得(準備一套下午茶)。然後你會發現,情緒並不會永遠停留,過一會兒,你又能和朋友們再次開心地玩在一起(一起分享下午茶)。
😰害怕繪本:當黑暗與恐懼來敲門
《害怕黑夜的大象》/水滴文化

👉推薦理由:
1.本書突破一般的刻板形象:明明身體龐大、平時給人印象勇敢的大象,卻在夜裡對黑暗感到無助 — 這樣的對照容易引起孩子共鳴,讓孩子覺得「連強壯的大象也會怕黑,我也不孤單」。
2.書中透過森林動物們對夜間怪聲的好奇與驚恐,以及最終揭曉這些聲音其實並不可怕的原因,逐步拆解「未知=可怕」的想像,幫助孩子理解:恐懼很多時候來自於對未知的誤解,而當我們願意傾聽、查問、勇敢看見,恐懼就可能會消失。
《我有一點小害怕》/水滴文化

👉推薦理由:
1.這本書可以陪著孩子一步步認識「害怕」這種情緒。從說明什麼是害怕、有哪些常見的害怕類型,到生活中可能引起害怕的情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害怕的事物都不盡相同。書中也描寫了害怕時身體會出現的反應,幫助孩子學會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接著,作者再透過圖像與故事,引導孩子分辨哪些害怕能保護我們、哪些需要勇敢面對喔!蠻全方位的介紹!
2.結尾提到——但是請記得:如果它會出現,就一定會離開。帶孩子認識情緒是會流動,而且勇敢承認自己會害怕,是厲害的喔!
《兔小弟不害怕》系列/遠流

👉推薦理由:
1.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
2.《兔小弟不害怕》的畫風怪誕而獨特,以複雜的筆觸線條,勾勒出迷幻與詭譎的氛圍。書中將繪本老生常談的「害怕」與「勇氣」這兩個主題,重新賦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方式,不管是恐怖又帶點溫馨的反差故事線,還是誇張又暗黑的畫風,都讓孩子們對它充滿新鮮感。
3.《森林妖怪》中,精靈告訴兔小弟,害怕時,「必須直視妖怪的眼睛。」提供寶貝對付恐懼的方法,即是好好面對。當寶貝能夠沉住氣,靜下心來與恐懼對視,內心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告訴自己:「我做得到!」當這份自信足以壓制害怕時,原本巨大的恐懼也會隨之瓦解。
4.這三本繪本描繪兔小弟在面對害怕情境時,他是怎麼表現的呢? 兔小弟面對恐怖的情境當然害怕呀!爪子抖個不停、哭著叫救命,承認自己怕死了!是的,害怕就是要表現出來,說出來。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心接納這個情緒,才有辦法進一步理解與安放。
《不害羞、不害怕,我要說出心裡話》/大穎文化

👉推薦理由:
1.這本書特別為那些不敢表達自己想法與感受的孩子寫成,透過敘述一位害羞、內向的小女孩如何跨出心門,慢慢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委屈。書中把「那些讓人想說不出來」的內心話,比喻成各式「怪物」(像是不認真聽的怪物、搶玩具的怪物、嘲笑人的怪物等),讓孩子理解:我們可能會遇到外在阻礙與內心猶豫,但只要勇敢開口,就可能改變自己與周遭的情況。
2.對於正進入人際互動(如幼稚園到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能有這樣一本溫暖的繪本,引導他們逐步練習表達,是很有支持力量的資源。
《解決擔心、害怕有方法!》/小天下

👉推薦理由:
1.我覺得它就像是一本實用工具書,直接點出孩子常見的害怕場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到「害怕時能怎麼辦」的策略。
2.內容有點多,比較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
😊情緒安定
《我是太陽,我也需要休息一下!》/大穎文化

👉推薦理由:
1.從常見的天氣變化的比喻中(日昇日落、午後陣雨、雨後天晴的彩虹) ,窺見太陽的心情變化。告訴孩子就算是最耀眼、最努力的存在,也需要休息和放鬆。
2.故事中的大啟示:「沒有人可以時時刻刻一直微笑。」,我們會有表現精彩耀眼的時候,亦有毫無動力,只想躲起來的時刻。此時,不要擔心,好好地隱藏自己,好好地休息,直到自己覺得舒服了,可以再次面對人群時,再出現也無訪!是不是超級暖心呢?
3.繪本提醒我們:如果有人在你身邊協助你,接住你,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此時,不必事必躬親,相信別人也有做得好的力量,將重擔分享給其他人,讓自己趁機可以好好休息,儲備能量後,才能夠有繼續向前的動力,才能有一種讓生活過得更平衡的期待,更喜歡努力生活的自己。
《情緒怪獸大遊行》/小宇宙文化

👉推薦理由:
1.書的副標直指「協助孩子安定情緒,增強專注力的正念練習」,是孩子學習正念練習,穩定身心的入門書。
2.每一種怪獸代表一種情緒,用「遊行」表示情緒的流動,並介紹每種怪獸所帶來的感覺。
3.告訴孩子:我們只是情緒遊行的旁觀者,讓它們自然地來,自由的走。非常符合現代正念藉以安定情緒的觀點。
結語|用繪本擁抱孩子最真實的情緒
情緒是人生中最真實的存在。透過繪本,孩子不只是在「聽故事」,更是在「認識自己」。當他們能說出「我現在很生氣」、「我好難過」、「我有點害怕」,就是向前邁出很重要的一步。身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他們一起讀,一起哭,一起笑,讓孩子知道:所有情緒都是真實的,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納的喔!
*註:為統一排版與閱讀方便性,以上圖片取自各大網路書店。鼓勵書友踴躍購買跟借閱實體書。真實翻閱書籍的共讀情境,對孩子來說是相當寶貴的學習經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