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許多樂迷朋友同我認識香港音樂人 Inablankat,都是因為上個月與加拿大電子鬼才 COMMUTED 的合作而走進耳蝸神經,在〈 bear trap 〉一曲裡,撥弦後的微微顫動延綿交織成一大片的太陽雨驟然灑落身心靈,背景的延續音像是在潮濕空氣中劃過的機曳雲串接起伏,人聲與音樂就此甜膩到密不可分,那種淋漓暢快讓人不禁伸出手遮著豔陽天,透過隙縫輕輕道著:「今日的天氣真好。」
如今 Inablankat 也推出了雙單曲EP〈sweetcut/nahnah〉,是作為初試聲啼的自我介紹,也是從三面環海的九龍私人臥房裡,向聽眾傳遞的一則私人訊息,在吉他音牆、自我低語與噪音的交錯中,她與聽者建立起某種秘密共謀,將節拍化作一來一往的摩斯密碼,創作出既尖銳又舒緩神經的聲音實驗。

〈sweetcut〉似乎點出了Inablankat音樂理念中,那一體兩面,矛盾正反的獨特性,Glitch的刮擦噪聲在暗流裡蠢蠢欲動,表層則用糖衣人聲道出純真有邪:渴求著破壞,請給予武器、允許暴力,隨著旋律分崩離析四處逃竄,工業化噴嘶作響的血霧中瀰漫著不是純粹殺戮,而是要將任性、痛苦與神聖殘骸化為存在證明的奮力一搏。
〈nahnah〉帶我們坐上遊樂園裡的飄流船,穿梭於光怪陸離的渠道,帶有童趣的各式電子音效一一向你招手致意,過程中時而上流急昇,時而停滯搖晃,究竟是美夢抑或夢魘早已分辨不清,我們只能雙手合十祈禱,在這場馬戲團大秀中抱持著信念前行,拒絕環境與命運的消耗,拒絕讓這場飄流變得徒勞,同時也是對現實社會環境的躁動與韌性展現。
我想,〈sweetcut/nahnah〉本身就是一種「陰陽」概念的展現,一首是召喚破壞性的強大力量,一首則是帶有延續性的祈禱;一首急於毀滅並刻下印記,另一首則拒絕耗損,追尋不朽。

兩首歌曲都在Inablankat不停歇的自我對話中開展重疊,思緒在「局部」與「整體」之間不斷來回切換,最後成功將這種糾結轉換成一種看似私我的絕對領域,也因此風格注定強勢對抗,但那其實更多是在反映我們彼此共有的強烈情緒,以及盡情釋放的身心需求,無論你聆聽完的感受如何,那都是合理也合情的自我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