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有影音版,收錄更多畫面:

回顧韓國電影發展歷程,1980年代堪稱最富爭議性的時期。在這十年間,以情慾為主題的電影作品蔚為風潮,深夜場次觀眾爆滿,締造了韓國影史上極為特殊的文化景觀。若要追溯這一波潮流的起點,便無法迴避一個名字──軍事強人「全斗煥」。
威權統治下三的S政策
1979年「12.12軍事政變」後,全斗煥建立軍事政權,並以武力鎮壓全國各地的民主運動,確立第五共和國體制。面對民眾對政權合法性的質疑,全斗煥選擇給國民打一針鎮定劑。
1982年,全斗煥政府推動職業棒球聯盟成立,同時廢除了長達三十七年的宵禁令。都市夜生活重新活躍,舞廳、酒吧、電影院紛紛開始在深夜營業,電影檢查制度也相應放寬。這項結合體育(Sports)、性產業(Sex)與大銀幕(Screen)的政策方針,後來被稱為「三S政策」。

(5日起全國宵禁解除)
儘管當局從未公開承認此項娛樂導向政策,但能提前掌握風聲的商界人士早已察覺變化,積極籌備相關事業。1982年,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韓國電影應運而生,它就是《愛麻夫人》。
全民爭睹《愛麻夫人》風采

1982年2月6日,《愛麻夫人》於首爾劇場舉辦首映典禮。現場湧入大批觀眾,甚至有民眾特地從仁川、水原等地趕來觀影。搶購熱潮導致售票處玻璃破損,此等盛況在韓國電影史上絕無僅有。
該片連續放映四個月期間,場場爆滿,最終榮登1982年度票房榜首。這不僅創造了商業佳績,更宣告韓國情慾電影的新時代來臨。
女性角色的革新詮釋

《愛麻夫人》故事描述已婚婦女李愛馬的情感歷程。面對丈夫的性冷淡與出軌,她在丈夫入獄期間與多名男性建立情感連結。影片探討女性在傳統道德束縛與個人情慾解放間的內心衝突,在當時保守的父權社會中激起廣泛討論。
過往韓國情慾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多屬被動客體,往往以弱勢、受害者姿態呈現,缺乏主體意識。而《愛麻夫人》的女主角則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她主動追求情感與肉體的滿足,體現了現代女性的獨立精神。
此種角色塑造在儒家傳統深厚的韓國社會極具顛覆意味,為韓國電影開創了全新的女性形象。雖然劇情最終讓女主角重返家庭,遭批評為向傳統價值妥協,但其在女性主體性議題上的突破意義仍不容忽視。
情慾畫面的突破與挑戰

然而,當時觀眾對這部作品趨之若鶩,其實是為了一個更直觀的原因。那就是「情慾畫面」的呈現。
在《愛麻夫人》問世前,情慾場面一直受到嚴格的電影檢查管制。1970年代雖曾出現流行過以性工作者為主角的「妓生電影」,但此類作品在親密場面的呈現上僅止於擁抱、親吻等動作。女主角頂多露個背,打打擦邊球。
但《愛麻夫人》不僅是首部在銀幕上呈現女性胸部的韓過電影,更以當時標準來看極為大膽的鏡頭語言,描繪親密行為與情慾幻想,對保守的韓國社會造成巨大衝擊。
製作過程中的策略運用

導演鄭仁燁在訪談中透露,《愛麻夫人》的創作靈感源自法國情慾電影《艾曼妞》。整個製作過程可視為與檢查制度的策略性角力。
雖然製片方已獲悉檢查制度將有所鬆動,但具體尺度仍屬未知。因此拍攝過程處處充滿策略考量。片名原擬定為「愛馬夫人」,意圖運用「馬」這個象徵情慾電影符號突現主題,但為求順利通過審查,最終改為「愛麻夫人」。
攝影技巧方面亦經過精心設計,減少燈光、營造雨夜雷電等朦朧效果,以及若隱若現的構圖手法,期待可以滿足觀眾期待的同時,避免觸及審查紅線。所幸,最終該片獲得「無須刪減」的放映許可。
情慾潘朵拉寶盒中的壓抑與矛盾

《愛麻夫人》的成功猶如開啟潘朵拉之盒,引發1980年代情慾電影的製作熱潮。使此類題材迅速成為十年間最受歡迎的電影類型。《愛麻夫人》系列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推出續作,整個1980年代韓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情慾片竟佔據四席。
然而,在此波熱潮中,真正具備藝術價值的作品寥寥可數。除了《於宇同》、《膝蓋與膝蓋之間》、《蠶》、《賣春》等少數兼顧藝術性與完成度的優秀作品外,多數只是單純為了滿足觀眾窺視慾望的流水線產品。
這種文化現象反映的不僅是市場機制的運作。一位編劇曾如此描述當時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白日裡向全斗煥的獨裁政權投擲石塊,夜晚卻順應其自由化政策,看著廉價色情片哈哈笑。」此番描述鮮明地刻劃出那個充滿壓抑與矛盾的時代氛圍。
當代文化的回望與致敬

踏入1990年代,錄影帶技術的普及徹底改變了觀影生態。過往需要進入戲院、在公共場所觀賞的內容,如今可於私人空間中欣賞。此種觀影習慣的根本性轉變,使情慾電影逐漸從大銀幕退出,轉向家用市場,韓國情慾電影的黃金時期遂告終結。
但儘管時光流逝,《愛麻夫人》並未在歷史洪流中湮沒,反而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2025年,Netflix製作了韓國原創影集《愛麻夫人熱映中》。劇情設定於1980年代的忠武路,敘述頂級女星對抗演藝圈黑暗面的故事。該劇由執導韓版《毒戰》的李海英導演掌舵,集結李荷妮、方效潾、陳善圭、趙賢哲等知名演員。

此部迷你影集借用《愛麻夫人》之名,重現該片誕生背景與當時社會現象,但觀眾須明瞭這是一部完全虛構的作品。
史實與戲劇的差異
Netflix劇集中的導演被塑造為初出茅廬的新手,但實際執導《愛麻夫人》的鄭仁燁早在1960年代即活躍於影壇,並曾拍攝多部妓生題材電影。
女主角方面,亦非劇中所描繪的素人新星,而是一位具備演出經驗、等待機會的年輕演員「安昭英」。更重要的是,實際拍攝過程遠較Netflix劇集呈現的更加嚴苛。
女演員的真實處境

飾演女主角的安昭英近年在訪談中揭露,拍攝期間她曾被要求僅著內衣褲騎乘無鞍馬匹,致使身體受傷;冬季雨戲拍攝時間過長,更曾因寒冷而昏厥。這些細節突顯了當時拍攝環境的惡劣程度。
《愛麻夫人》上映後,安昭英雖一夕成名,並憑此作品獲得百想藝術大賞最佳新人獎,獲得演技肯定。但她也同時被貼上「豔星」標籤,後續工作中常被要求進行不必要的裸體演出,日常生活亦遭受陌生人騷擾。
雖然她後來致力於「穿回衣服」,參與林權澤、李滄東等知名導演作品以及電視劇演出,但始終無法重現昔日人氣。
李海英導演獻上的致意

以當今標準檢視,《愛麻夫人》的感官衝擊力或許不復當年,但其意義遠超情色元素本身。這部作品承載著1980年代韓國社會的政治、社會與性別議題,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密碼。
作為威權統治下的情感宣洩管道,《愛麻夫人》記錄了民眾在政治高壓中尋求自由空間的歷程。作為女性解放思潮的先驅作品,它開啟了韓國電影對女性主體性的深度探討。作為商業電影的典範案例,它證明了本土電影的市場潛力與文化影響力。

Netflix劇集在最終集安排了感人橋段,邀請安昭英本人客串演出,讓她以「終身成就獎得主」身分在頒獎典禮上回顧演藝生涯。我認爲這是導演對這位時代先驅表達的敬意與溫暖慰藉。
《愛麻夫人》不僅述說著關於慾望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與見證。它的迴響,直到今日仍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