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機場 / 資料來源:我自己
花蓮聯外交通運輸以北上的鐵公路為重,大地震後凸顯出這條陸運路線的脆弱,我在「明日花蓮|規劃概說(中)」提出應跳脫地理連結視野,花蓮要如離島發展海空運聯外交通運輸。
近日一則花蓮與韓國仁川即將直航的新聞令花蓮人嗨翻,除了去年底花蓮與香港復飛,花蓮人又將多一條可以直接從家鄉出國玩的航線,省下必須先到國內其他機場的交通住宿費與時間可以用在國外旅行上,甚至敲碗的日本航線也在洽談中。
除了對花蓮人出國玩更方便,對花蓮觀光產業來說也是好消息。國際航線直航可以直接將外國遊客載來花蓮,免去從其他縣市來花蓮的交通運輸問題,也讓花蓮成為外國遊客的主菜而非可有可無的點心。另外,這也能促進觀光客源多元,對花蓮觀光產業是健康的發展。註:相關內容請見「明日花蓮|規劃概說(中)」
這是花蓮震後觀光產業振興與健康化的大好機會,希望業者與政府要認真看待把握住,並能回饋給鄉親使彼此共好。
這篇主線還是交通運輸,請乘客繫好安全帶,我們即將起飛。
花蓮新增國際航線,對花蓮人出國玩與花蓮觀光產業是利多,但花蓮人生活上需要的更多是國內聯外交通運輸。城市要先照顧好自己人,也是我在「明日花蓮|規劃概說(中)」有提。
花蓮與台北之間的陸運鐵公路,震後每遇大雨即斷路風險高,它不具備我在「明日花蓮|規劃概說(中)」提出的交通運輸需求特質,交通運輸需要的是有效且穩定。
空運不怕蘇花路斷,它可以是有效且穩定的,但難敵陸運的經濟實惠,這是單就國內航線與蘇花陸運比較來看。但若將蘇花公路風險納入交通運輸成本計算,陸運可能沒那麼經濟實惠。
花蓮空運想發展國內航線,也必須跳脫單就國內航線思維。我在「明日花蓮|規劃概說(中)」也提出,花蓮與台北、台中、高雄的航線,不妨嫁接在這三座機場國際航線的延伸。
以台北松山機場為例,它主飛中國主要城市與日本東京、南韓首爾。國際旅客在台北下機,原班機載運國內旅客來花蓮;反之,回程時載運國內旅客到台北下機,原班機再載運國際旅客出國。花蓮與台北的聯外交通運輸,就嫁接在這個去回裡。

國際航線串接國內航線概念圖 / 資料來源:我自己
外國與台北、台中、高雄的國際航線,台北、台中、高雄與花蓮的國內航線,將編織成花蓮交通與產業的生命網。
現在花蓮有香港航線,不久將有南韓航線,日本航線正醞釀中,這些現有且可能的花蓮國際航線,若併入我的規劃裡,將成為更大的花蓮生命網,也使台灣生命網更細緻綿密而扎實。
機長廣播,這篇主線雖是交通運輸,但思考交通運輸總會與產業和城市發展連動。
花蓮生命網更且是醫療、教育、資訊、生活的網絡,及如「城市共好|花蓮與其他縣市的可能想像|社會住宅」文中所提,城市與城市的價值共享共好平台。
花蓮聯外交通運輸,不妨發展海空運,國際航線串接國內航線編織成花蓮生命網,成就美好的花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