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元節普渡的傳統與轉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普渡活動,在中國已延續千年,在台灣也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中元節的起源是佛教與道教的文化結合。 佛教的「盂蘭盆節」: 源自「目連救母」的故事。 據說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連,為了拯救在地獄受苦的母親,遵照佛祖的指示,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以豐盛的食物供養十方僧眾,藉由眾僧的功德力來超度母親脫離苦海。 道教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大帝」的誕辰。 地官大帝掌管地獄亡魂的罪責,人們會在這天祭拜祖先、誦經作法,為先人祈求赦罪。 隨著漢人移民來台,這兩個宗教的普渡習俗一併傳入台灣。 在清代,台灣中元普渡的活動內容,承襲了閩南地區的習俗。主要目的是祭祀無主孤魂,讓祂們在農曆七月能夠飽餐一頓,避免搗亂人間。這時期的普渡主要是家戶、宗族或村落內舉行,準備供品祭拜,舉行法會誦經超渡。 日據初時,日本人 為了社會安定,對普渡活動並未強制禁止。然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推行,日本政府試圖以其神道信仰取代台灣的民間信仰,因此普渡活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台灣人民仍私下隱蔽的舉行普渡。這時期除了傳統祭祀內容,也融合了一些日本佛教的元素,例如部分寺廟會舉辦盂蘭盆會。因為在日本國內也有相似的活動,稱為お盆 O-bon,也是源自佛教的盂蘭盆會,同樣是祭拜祖先與追思亡靈的節日,早期於農曆七月十三至十六日舉行,但明治維新後,多數改為國曆八月十三至十六日舉行。日本的盂蘭盆節重於迎接供奉祖先,而台灣的中元節強調普渡孤魂野鬼,兩者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政府遷台後,中元普渡活動恢復了傳統樣貌,近年來變得更加盛大,除了傳統的家戶普渡,公司行號、社區大樓、機關團體都會於所在地的門口,舉辦聯合普渡,供品也從傳統的三牲四果,變得更加多元,各種零食、飲料、罐頭、乾貨、水果、白米、金紙、祭旗等供品豐盛地堆滿供桌,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盛會,有的在路旁臨時搭棚排置幾十桌供桌,場面浩大,各個團體內的成員都熱情參與,持香參拜,保佑平安順遂,生意興隆。 現代社會士農工商,每個家庭為生活忙碌,許多人沒時間準備普渡事宜,但敬鬼神的慈悲心不變,在這種情況下,發現許多宮廟團體會協助信眾辦理中元普渡,提供信眾付費之「代客贊普 」 服務,替信眾準備金紙和各項供品,統一辦理中元普度法會,邀請道士法師或僧侶和尚誦經祈福,將信眾的善心功德,迴向十方眾生,積累福報,法會結束後,信眾可選擇取回贊普品,讓家人吃平安,或選擇捐贈給弱勢族群,以期普施大愛,累積功德。目前代客贊普費用,各地行情不同,一般每份約在 1,000~1,600元。 我們社區附近有間230年歷史的古廟: 龍湖廟,每年中元節於農曆7月14日~7月16日都會舉辦三天的大士爺祭典,包括串金貫金,安座、開光點睛,迎大士爺遶境,放水燈、五更早朝、燈篙豎旗、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火化等儀式行程,這項祭典於去年民國113年登錄為"高雄市市定無形文化資產"。 廟方志工於祭典前幾天會向附近鄰里,以家戶為單位收取丁口錢,每一丁為一百元,若家庭內有兩個男人,就收取 200元,收得的費用作為祭典籌備公用基金,廟方會將捐款名單稟報神聖知悉,這種像似古代傳統的戶口賦稅制文化,將居民團結在一起,互助互利,形成社區共同體,是現今社會中獨特的生活文化。 據廟方統計,從民國60年迄今,轄區八個行政里,每年約4000戶繳交丁錢,足見這項祭典具有高度的社區凝聚力。 每年於農曆7/14晚上七點多,廟方志工與道士開始舉燈敲鑼,沿街至每條街巷裡的住家,這時各個住家門口早已準備香案,主人持香等待廟方志工2,3人來到自家門口,由身穿黑色道袍的道士面向香案,搖鈴誦經念咒,隨後與住家的香爐,互換香柱後,再一户接一戶至鄰戶搖鈴念咒,道士離開後,住家於門口燒金紙,此時,街巷兩側人家門前,金紙火盆同時燃起,化作金黃火焰翻飛搖曳,一眼望去,昏暗夜色中,光影交錯間,宛若兩排流光映照前路,引領通往未知境界。 很多人不知道中元普渡儀式中最特殊,最重要的神祇就是普渡公或稱為大士爺,祂不像道教體系中有著實體的神尊金身,祂只有在中元普渡時才會出現的紙製神祇。 龍湖廟的主祀神是大士爺,正殿中央的神龕內沒有金身,只有書寫"大士爺"令旗,祂的由來充滿了獨特的民俗色彩,有兩種說法如下: (1)觀音菩薩化身:相傳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尤其是在農曆七月鬼門開時,為了壓制那些兇惡、不受控的孤魂野鬼,便化身為面目猙獰的焦面大士,來維持普渡現場的秩序,祂頭上頂著觀音菩薩的聖像,象徵著普渡公雖面容兇惡,但其本質仍是慈悲為懷的觀音大士。 (2)鬼王皈依 : 另一種說法是大士爺原為孤魂野鬼的首領,也就是鬼王,在普渡時,祂受到觀音大士的教化而皈依,從此成為普渡期間的護法神,負責約束管理眾鬼魂,避免趁機大亂,為了鎮壓好兄弟,確保普渡法會能順利進行,讓人間的供品能夠公平地分配給每一位孤魂野鬼。 每年中元普渡所呈現的大士爺,沒有固定神像,是在普渡法會前期由糊紙藝師製作大士爺金身,以紙紮出的巨大神像,頭戴觀音、青面獠牙、高大威猛的形象。紙糊的大士爺神像會被安置在普渡壇的主位,在法師誦經、儀式開始後,大士爺就會鎮守整個普渡會場。 在祭典結束後,廟方會將紙糊的大士爺神像連同其他紙紮品等起火焚燒,象徵任務達成,恭送大士爺,帶走了社區所有的孤魂野鬼,也帶走了一切的災厄不順,保佑地方平靜安寧。這種火化活動,就像台灣有些廟宇於迎王或建醮科儀結束後,會將耗資巨額建造的雄偉王船,在火堆中焚燒一樣,也是象徵著恭送王爺,帶走了地方的所有勵鬼和瘟疫。

大士爺神像

大士爺神像

台灣中元節的活動早期淵源來自大陸,經過多年的在地化演變,發展出許多台灣獨特的民俗文化,能存活至今,有其不可撼動的文化和傳統的信仰,其目的都是為使好兄弟在另外一個世界能富足的生活,藉由諸神的力量和人間的供養,使祂們能免於飢寒流離;再加上人生本無常,沒有人可以逃離死亡,正因為如此,傅統的普渡祭典不因時代變遷而消失,反而更呈現出無上的慈悲心和多元化的祭典活動,無論你是否相信天堂地獄,因果輪迴,我們每個人都應盡心盡力,盡可能幫助每一個生靈都能脫離苦境,登臨極樂世界。 《論語》的第六篇《雍也》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意指我們要專心致力於「人該做的事」,也就是處理人世間的公義事務。 對於鬼神應當心存敬畏,保持距離,不要心生邪念去招惹,更不要因為信仰而疏遠了真實的生活,這樣的話,就是一種有智慧的表現。 由上述孔夫子所言,我們在辦理中元普度活動之際,不要過度迷信,只要我們心存善念,透過祭典活動的進行,祈望可以安撫我們看不到的靈體,進而達到人鬼兩利的祥和社會,讓人間與陰間兩個平行空間,能夠相處和諧 。 -----by linc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ct的沙龍
73會員
235內容數
樂趣體驗紀錄,沙龍房間有歌唱,生活,科技
linc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碟仙,一種融合中國扶乩傳統的靈異遊戲,在1970、80年代的港臺地區盛行。本文探討碟仙的起源、玩法、心理學解釋,以及幾個據稱靈驗的案例,並提出民國116年(2027年)兩岸統一的預言,引發討論。
Thumbnail
2025/08/14
碟仙,一種融合中國扶乩傳統的靈異遊戲,在1970、80年代的港臺地區盛行。本文探討碟仙的起源、玩法、心理學解釋,以及幾個據稱靈驗的案例,並提出民國116年(2027年)兩岸統一的預言,引發討論。
Thumbnail
2025/08/12
香水檸檬是一種香氣特別濃郁的檸檬品種,和一般檸檬最大的差別在於香氣偏花果調,酸味較柔和,甚至帶點淡淡的甜感,香氣獨特,酸度比普通檸檬低,果實卵形至橢圓形,果肉黃白色,飽滿酸度低,香氣足但汁較少,檸檬皮比一般檸檬薄,削切細小片,可以撒在菜餚上佐味,連皮食用不苦澀,生食接受度高
Thumbnail
2025/08/12
香水檸檬是一種香氣特別濃郁的檸檬品種,和一般檸檬最大的差別在於香氣偏花果調,酸味較柔和,甚至帶點淡淡的甜感,香氣獨特,酸度比普通檸檬低,果實卵形至橢圓形,果肉黃白色,飽滿酸度低,香氣足但汁較少,檸檬皮比一般檸檬薄,削切細小片,可以撒在菜餚上佐味,連皮食用不苦澀,生食接受度高
Thumbnail
2025/08/03
〈中華民國遷臺與南宋遷都:歷史借鏡與未來挑戰〉入選即時精選。如下参考,謝謝 https://vocus.cc/article/688a2a67fd89780001df606d
2025/08/03
〈中華民國遷臺與南宋遷都:歷史借鏡與未來挑戰〉入選即時精選。如下参考,謝謝 https://vocus.cc/article/688a2a67fd89780001df606d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媽祖遶境活動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作為臺灣人一生必去參與的活動。若您無法全程參與,建議您也可以先來一個初體驗,感受一下媽祖婆的慈悲以及臺灣人的濃厚人情味!此外,我們提供了大甲媽祖「分段式」參與繞境攻略,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享受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美好和神聖。
Thumbnail
媽祖遶境活動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作為臺灣人一生必去參與的活動。若您無法全程參與,建議您也可以先來一個初體驗,感受一下媽祖婆的慈悲以及臺灣人的濃厚人情味!此外,我們提供了大甲媽祖「分段式」參與繞境攻略,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享受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美好和神聖。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在台灣,媽祖遶境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文化盛事。在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媽祖遶境活動分別是白沙屯媽祖和大甲鎮瀾宮媽祖。讓我們來探討媽祖遶境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台灣許多廟宇會在農曆七月期間舉辦普渡法會,讓還在人間遊盪的孤魂野鬼飽餐一頓以祈求平安。宜蘭礁溪德陽宮(三太子廟)則是在每年農曆七月26日舉辦普渡法會,阿這和遛小孩有什麼干係勒?就是有!
Thumbnail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台灣許多廟宇會在農曆七月期間舉辦普渡法會,讓還在人間遊盪的孤魂野鬼飽餐一頓以祈求平安。宜蘭礁溪德陽宮(三太子廟)則是在每年農曆七月26日舉辦普渡法會,阿這和遛小孩有什麼干係勒?就是有!
Thumbnail
農曆七月,是季夏的日子。城隍廟宇鼓鑼升天,夜,不再寂靜。那道人鬼殊途的紅色大門,於子時開啟。 爐火上香煙裊裊,如幻化看不見的餓鬼飄散於空氣之中。 虔誠,是我們對鬼神的崇敬;禁忌,是尊重耆老的傳說。 抓耙般瘦如柴骨的尖指,依附在一長排信眾給予的供品上。細如水管般的喉嚨,享盡人間美食,好遊歷於這世
Thumbnail
農曆七月,是季夏的日子。城隍廟宇鼓鑼升天,夜,不再寂靜。那道人鬼殊途的紅色大門,於子時開啟。 爐火上香煙裊裊,如幻化看不見的餓鬼飄散於空氣之中。 虔誠,是我們對鬼神的崇敬;禁忌,是尊重耆老的傳說。 抓耙般瘦如柴骨的尖指,依附在一長排信眾給予的供品上。細如水管般的喉嚨,享盡人間美食,好遊歷於這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