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暑假尾聲,我們和寶貝在夏令營認識的新朋友一家,相約出遊。
新朋友是一位小暖男,比寶貝大兩屆,兩人性格相契;雙方家長的價值觀與年齡也相近,談笑之間格外投緣。
看著寶貝與新朋友笑鬧,我的腦海閃現去年一幕場景。升上一年級的頭一天,寶貝因為急著往遊戲場跑,不小心被高年級生撞倒,臉上留下鼻翼旁的一道血痕和一塊瘀青。姊姊問他當時有沒有哭?他說:「有一點。」我追問:「是不是被扶起來的?」他堅定地說:「我寄已站起來!」
小小的他,滿心期待地踏出教室,正要展開校園探險,卻猛然跌倒。我腦中想像他那一刻的錯愕與無助,畫面揮之不去,讓人心疼不已。但也因為這樣,他學會了「起跑前要先停看聽」,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長。
還有開學第三週,他在操場跌倒,膝蓋流著血,孤零零走回教室,他淡淡地說自己當下「不敢哭。」我心頭一緊,立刻告訴他:「你是勇敢的,不是不敢哭!」並忍不住追問:「為什麼一個人走回教室?」
寶貝突然提高音量,脫口而出:「因為沒人要跟我玩啊!」
這句話,像重錘般擊中我的心,我愣住,眼淚毫無防備地湧出。
寶貝見狀,有些尷尬地安慰我:「這又沒關係。」
我努力收斂情緒,繼續問:「那為什麼不問問其他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
他又提高音量:「沒那麼主動啦!」
我試著引導他,分享自己的經驗:「可以找那些跟你唸同一所小學的幼稚園同學。以前同學不跟我玩,我就去找姊姊。」
他追問:「那她會跟妳玩嗎?」
我笑著點頭:「會啊,我們感情那麼好。」
寶貝也笑了:「我知道啊,因為妳們都會一直講話。」
學生時期的我,最怕的就是落單,連上廁所也要有人陪,只因害怕一個人走在校園裡,被視為沒人緣的怪胎。
他還說,很羨慕安親班的哥哥姊姊有寶可夢卡牌,覺得自己沒有卡牌,所以同學才不願意和他玩。我聽了,立刻帶他到 7-11 買了一包補充包,週末更和姊姊陪他到專賣店挑選一整套集換式卡牌遊戲組。希望他能藉此找到共同話題,融入同儕。
與新朋友的父母談起這段往事時,他們訝異我竟因一句「沒人要跟我玩」而難過不已,我的腦海又瞬間浮現另一幕:
有一天,姊姊帶我和寶貝去拜訪朋友。飯後大人們閒話家常,三個孩子則在客廳活動。我過去關心,卻發現朋友的小孩只允許寶貝待在一旁看書、畫畫,不能靠近遊戲區,不能借用剪刀,甚至不能進房間;而另一位小朋友卻完全沒有這些限制。
更心疼的是,寶貝還天真地一次次追問:「我可不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即使屢屢被拒絕,他仍不放棄,不停問著:「為什麼?」
我很難相信,這麼溫柔的孩子會被拒於門外。
夜裡,我和姊姊經常在就寢前打開話匣子聊個沒完,寶貝昏昏欲睡時,也不會像大人那樣催促「快睡覺」,反而好奇地問:「妳們為什麼在講話?」他的善良與體貼,讓我更無法接受他被「孤立或霸凌」的可能。
如今,他升上二年級,也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們相信,他會認識越來越多小夥伴,在友情與愛的陪伴下,愈來愈勇敢。
願他的每一步,都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