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相聚,把盞敘舊,杯中盛的不只是茶香,還有六年未減的溫暖。
上次見面,寶貝才一歲半,幾乎沒有互動。這次再相見,寶貝與朋友玩得非常開心,笑聲充滿整個家。
我們邀請朋友到新家坐坐,還一起參觀社區公設;在交誼廳喝咖啡、KTV室唱歌,朋友在練琴房大秀琴藝,讓初學者寶貝連連誇讚:「好厲害喔!」在頂樓看到曬衣桿時,還無法引體向上的寶貝想鍛鍊肌力,只能四肢掛在桿子上。朋友見狀,也跟著模仿,兩人就像「吊豬肉」般掛著,畫面既溫馨又逗趣。朋友時而將他高高舉起,時而伸手搔癢,讓原本還有些害羞的寶貝笑得前仰後合,心門一下子就打開了。
後來,我們前往住家附近一間遠近馳名的小籠湯包店用餐。蝦仁燒賣、韭菜蒸餃和麻辣湯包搭配薑絲一口咬下,立刻擄獲他們的心。兩天後,他們又特地搭車過來與我們再一次大快朵頤。
他們喜歡台灣的美食與風景。雖然臭豆腐的味道讓他們皺起了眉頭,卻依然勇於嘗試;潮濕炎熱的天氣,也澆不熄他們四處探訪的興致。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別喜愛到各地的二手店尋寶。
因為朋友來訪,我才注意到平日忽略的細節。
我們散步到殯儀館附近,朋友還以為那是廟,我卻把它和火葬場搞混,鬧了個笑話。上到頂樓看風景時,他們立刻注意到不遠處施工中的大樓,好奇地問:「禮拜六也不休息嗎?」「那些工人是菲律賓人嗎?」我頓時有點心虛,怕他們會覺得台灣壓榨外籍勞工。他們見我聳肩不作聲,也就沒再追問。我能想像,他們心裡早就偷偷下了結論。
互道再見前,他們送了我們每人一個隨行杯。我笑著解釋:「『杯子』和『一輩子』發音很像。」朋友立刻接話:「象徵一輩子的友情!」我點頭笑著說:「沒錯,這對我們意義非凡,謝謝你們的禮物。」
睡前,我懷著感恩與雀躍打開Line,卻在社區群組裡,看到一張杯盤狼藉的照片,以及一段刺眼的文字:
「各位芳鄰,
若你是房東,你要轉給你的租客看。若你是父母,你要提醒你家小孩看。
若你是住在這裡的鄰居,更應該將心比心,不管你是招待親朋好友還是怎麼樣,更應該把東西洗好再離開。
清潔人員沒有義務幫你做這些事情;你當乖乖守規矩的鄰居是傻子是吧。
鄰居想要紅沒有關係,社區CCTV可以讓你成為公告中的網紅。」
心情瞬間從雲端墜落,那一刻,我想起之前在車站看到的一幕:
一位婦女抱著嬰兒,身旁跟著一名大約三歲的小女孩。小女孩忽然從左邊走到右邊,差點絆倒了媽媽。媽媽不耐煩地喝斥:「妳有什麼毛病嗎?」小女孩抬起頭,茫然望著媽媽,眼神裡有害怕,也有不解。那瞬間,我的心揪了起來;她一定很怕媽媽生氣,卻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相信,那位母親並非真的覺得女兒「有毛病」,只是情緒急了;社區主委也只是想提醒住戶,卻忽略了語氣的分寸。
然而,為什麼就是不能好好講話呢?
用過的杯子沒洗,不是因為想紅,而是純粹忘了。那句「社區CCTV可以讓你成為公告中的網紅」一點都不好笑,只讓人感到滿滿的威脅。
我會記住這次的疏忽,避免再犯;同時也提醒自己——別讓別人的惡意解讀,變成自己的枷鎖。
與人相處的分寸,藏在語氣裡;而善意,永遠比指責更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就像我們的朋友,隔了六年再見面,依舊像一陣微風,帶來溫暖與熟悉的笑聲,讓人記得的,不是隔閡,而是久違的親近。
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就讓我們高舉杯子,敬一輩子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