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逼歐斷油,美國撈戰爭財?盟友信任裂痕浮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2025 年 9 月 4 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一場由法國總統馬克宏主持的電話會議中,要求歐洲各國必須立即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同步加大對中國的經濟壓力。

raw-image

這場會議表面上是為了強化對俄制裁與援助烏克蘭,實則卻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矛盾:美國在盟友心中,已不再被視為無條件可靠的安全保障者,而逐漸被視為一個「交易化」的大國

raw-image

  川普的話語,讓人看到美國在烏俄戰爭中透過軍工、能源、金融三個面向不斷獲益,卻要求盟友付出經濟代價。對歐洲而言,這種作法無異於「發戰爭財」,不僅消耗了跨大西洋的互信,也推動歐洲更快走向戰略自主。對台灣而言,這更是一面鏡子:若繼續沉迷於外援的幻想,而不積極強化自我防衛與產業韌性,最終也可能被推向「只能撐、無法贏」的消耗戰。

一、川普的強硬要求與歐洲的現實困境

(一)政治表態與經濟現實的落差

川普之所以要求歐洲立刻停止購買俄油,是因為俄羅斯每年透過燃料銷售,僅自歐盟就能獲取超過 11 億歐元收入,成為戰爭機器的重要資金來源。然而,歐洲的能源結構極為複雜。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仍高度依賴俄油,一旦全面斷供,短期內根本沒有足夠的替代來源,將推升工業成本並衝擊民生。川普的話語在政治上是強硬姿態,但在經濟上卻顯得不切實際。

raw-image

(二)第三國轉運的灰色地帶

  即便歐洲名義上大幅減少俄油進口,實際上「第三國轉運」早已成為公開秘密。印度、土耳其等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再經過煉製出口到歐洲,這些產品便被標示為「非俄來源」。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指出,歐盟在第 18 輪制裁中雖新增限制條款,但若無法落實到煉廠層級,漏洞依舊存在。這意味著川普要求的「徹底斷油」在操作層面幾乎不可能完全實現。

raw-image

(三)美國能源的真實盤算

  若歐洲真的減少俄油,短期內只能更多依賴美國 液化天然氣(LNG)。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2024 年美國 LNG 已佔歐洲進口總量近半。這正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一方面切斷俄羅斯收入,另一方面將歐洲能源結構「美國化」,讓美國能源企業收取戰爭紅利。

raw-image

二、美國的「戰爭財」模式

(一)軍工產業的爆發式獲益

  烏俄戰爭開打以來,美國軍工產業迎來黃金時期。洛克希德馬丁、雷神、諾斯洛普等巨頭的訂單暴增,股價屢創新高。華府口頭上承諾「支持烏克蘭到底」,但軍援的性質卻耐人尋味:大多是傳統火砲、防空系統與有限的戰術裝備,而不是能改變戰局的主戰機或長程飛彈。這種「只給撐、不給贏」的軍援,使烏克蘭陷入無止境的消耗,美國軍工卻能穩定獲利。

raw-image

(二)能源出口的巨大利益

  歐洲急於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美國能源商則乘勢大舉出口 LNG。根據能源經濟與財務分析研究所(IEEFA)的報告,2024至2025 年,美國 LNG 出口佔歐洲市場 46%,且售價是美國國內的數倍。雖然 IEEFA 預測歐洲 LNG 需求可能在 2025 年見頂,但短期內,美國能源企業已成最大受益者。

raw-image

(三)金融體系的隱形紅利

  制裁俄羅斯迫使更多交易以美元計價,加上地緣動盪推升美元避險需求,美債與美元資產反而更受追捧。對美國而言,戰爭不僅是軍火與能源市場的紅利,更是鞏固金融霸權的契機。

raw-image

三、歐洲的回應:戰略自主的崛起

(一)信任赤字的浮現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的調查顯示,多數歐洲人已不再將美國視為「盟友」,而是「必要夥伴」。YouGov 民調則指出,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美國形象下降 8–20 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反映出:川普的反覆與交易化外交,正在侵蝕跨大西洋的互信基礎。

raw-image
raw-image

(二)官方政策的自我強化

  歐盟 REPowerEU 計畫 明確提出,要逐步去除對俄能源依賴,並同步發展再生能源與基礎建設。歐盟委員會三週年盤點再次強調:能源安全不能依賴單一來源。這意味著即便美國短期獲利,歐洲也不會永遠被綁在美國能源鏈條之中。

(三)安全防務的多元化

  歐盟推動 Readiness 2030,規劃投入 8,000 億歐元,全面強化防務。這是對美國不確定性的直接回應:歐洲正在為「沒有美國的安全」做準備。

四、烏克蘭的困境:戰略緩衝區的宿命

(一)有限支援,無法嚇阻俄羅斯

  烏克蘭的困境在於,美歐國家所能提供的金援與武器,雖能延緩失敗,但不足以真正嚇阻俄羅斯的進攻。軍援缺乏質的突破,使烏克蘭始終無法奪回主動權。

(二)歐洲的 2030 年計畫與烏克蘭的邊緣化

  歐盟 Readiness 2030 雖雄心勃勃,但其核心受益者是歐盟本身。烏克蘭在制度設計中仍被視為「戰略緩衝區」,而非安全共同體的一員。這意味著烏克蘭即使承受最沉重的代價,也未必能獲得等同於歐盟成員的安全保障。

raw-image

(三)消耗戰的社會與經濟壓力

  長期戰爭使烏克蘭人口流失、徵兵壓力倍增,社會不滿情緒蔓延。基礎設施被破壞,經濟重建遙遙無期。烏克蘭正在被迫承擔「緩衝國」的角色,卻無力改變自身命運。

五、台灣的鏡像警示:可替代性與戰略自主

(一)大國博弈下的可被取代性

  台灣的半導體固然是戰略資產,但在大國博弈中依舊具有可替代性。對美國而言,若缺乏堅實的防衛能力,晶片價值不足以成為承擔全面對抗風險的理由。

(二)軍工自製與動員常態化

  台灣必須加速軍工自製,建立獨立的武器研發與維修能力,減少依賴外部供應。同時,全民防衛與動員訓練必須常態化,不應停留在演習或口號,而要真正成為社會運作的一部分。

raw-image

(三)超越意識形態的國防共識

  台灣的政黨長期陷於內耗與意識形態爭論,這只會削弱整體安全。真正能確保安全的,不是政黨口號,而是堅實的國防與民防韌性。

raw-image

六、結語

  川普的外交喊話與美國的戰爭財模式,短期內或許能讓華府受益,但長期卻逐步侵蝕盟友信任。歐洲因此選擇戰略自主,烏克蘭被困於緩衝區的宿命,而台灣若不及早覺醒,也可能被推向同樣的處境。真正能確保生存的,從來不是盟友的承諾,而是自身的防衛實力與全民的動員韌性。


參考資料

  • European Commission (EC). REPowerEU Plan. Brussels: European Union, 2022–2025.
  • European Commission. Three-Year Progress Report on REPowerEU Implementation. Brussels: EU Press, May 2025.
  •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18th Sanctions Package against Russia.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July 2025.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Global Gas Security Review 2024. Paris: OECD/IEA, 2024.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Oil 2024: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30. Paris: OECD/IEA, 2024.
  • 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IEEFA). European LNG Demand Outlook 2025. Cleveland: IEEFA, 2024.
  • Bruegel. EU–Russia Energy Divorce: State of Play. Brussels: Bruegel Policy Contribution, 2023.
  • IFRI / European Think Tank Network on China (ETNC). Quest for Strategic Autonomy? Europe’s Energy Dilemma. Paris: IFRI/ETNC, 2025.
  •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 Tracking Russia’s Oil Revenue and EU Sanctions Evasion. Helsinki: CREA, July 2025.
  •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 Trump’s European Revolution. Berlin: ECFR Policy Brief, June 2025.
  •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 Alone in a Trumpian World: EU and Global Public Opinion after the US Elections. Berlin: ECFR, January 2025.
  • Pew Research Center. Confidence in Trump and Views of US Leadership. Washington, DC: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June 2025.
  •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under Trump’s Second Term. Munich: MSC Report, February 2025.
  • Reuters. Trump Pressures European Leaders over Russian Oil Purchases, White House Official Says. September 4, 2025.
  • Reuters. EU Caught between US Gas and Chinese Green Tech. May 2025.
  • Financial Times. EU Drawn Deeper into US Energy Dependence after Russian Gas Cuts. London: FT, April 2025.
  • Euronews. Europeans Think US Is a “Necessary Partner” but Not an Ally: ECFR Study Finds. February 2025.
  • Associated Press (AP). European Leaders Frustrated over US Demands on Energy Policy. March 2025.
  • The Guardian. US Arms Industry Profits Surge amid Ukraine War. London: Guardian International, October 2024.
  • The Economist. War Profiteering? How America’s Energy and Defense Firms Benefit from the Ukraine Conflict. March 2025.
  • Politico Europe. Macron’s Call for European Strategic Autonomy Gains Traction. Brussels: Politico EU, July 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6會員
49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03
2025 年的「九三閱兵」在北京舉行。中共高調宣稱這是「反法西斯勝利八十週年」的重要紀念,但出席的國際領袖幾乎只有俄羅斯與北韓。西方主要國家悉數缺席,這場場面空洞的閱兵,不僅凸顯中共在國際上的孤立,也揭露了其歷史敘事的虛構性。
Thumbnail
2025/09/03
2025 年的「九三閱兵」在北京舉行。中共高調宣稱這是「反法西斯勝利八十週年」的重要紀念,但出席的國際領袖幾乎只有俄羅斯與北韓。西方主要國家悉數缺席,這場場面空洞的閱兵,不僅凸顯中共在國際上的孤立,也揭露了其歷史敘事的虛構性。
Thumbnail
2025/09/01
上海合作組織(SCO)天津峰會期間,中國與印度釋出難得的和解訊號。莫迪與習近平強調「兩國是夥伴而非對手」,並討論恢復直航、緩解簽證、推動雙邊投資與貿易。
Thumbnail
2025/09/01
上海合作組織(SCO)天津峰會期間,中國與印度釋出難得的和解訊號。莫迪與習近平強調「兩國是夥伴而非對手」,並討論恢復直航、緩解簽證、推動雙邊投資與貿易。
Thumbnail
2025/08/28
美國2025年新版《國防戰略》將「本土防衛」置於首位,並將中國視為唯一的體系性挑戰。這不僅是美國戰略排序的調整,更意味著歐洲須承擔烏俄戰爭責任,而美國則集中於印太安全。對台灣而言,新版戰略凸顯「否決性嚇阻」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在國防投資、戰術改革與戰略話語權上展現主動性,否則將淪為被動承擔風險的棋子。
Thumbnail
2025/08/28
美國2025年新版《國防戰略》將「本土防衛」置於首位,並將中國視為唯一的體系性挑戰。這不僅是美國戰略排序的調整,更意味著歐洲須承擔烏俄戰爭責任,而美國則集中於印太安全。對台灣而言,新版戰略凸顯「否決性嚇阻」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在國防投資、戰術改革與戰略話語權上展現主動性,否則將淪為被動承擔風險的棋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重大進展:前總統唐納·川普正式獲共和黨提名,對決現任總統喬·拜登。川普的提名為國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時刻,預計將展開激烈的白宮之爭。川普對中國政策以及與拜登的關鍵差異也成為焦點。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重大進展:前總統唐納·川普正式獲共和黨提名,對決現任總統喬·拜登。川普的提名為國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時刻,預計將展開激烈的白宮之爭。川普對中國政策以及與拜登的關鍵差異也成為焦點。
Thumbnail
昨天美國的重磅消息是前美國總統也是現任共和黨的總統川普在競選過程中,遭受槍擊,現在包含槍手,有兩人死亡。此舉讓之前辯論會表現不佳的拜登的連任之路,更加地雪上加霜。假設在美國總統是由川普當選。在經濟上可能會有哪些重大的變革呢?
Thumbnail
昨天美國的重磅消息是前美國總統也是現任共和黨的總統川普在競選過程中,遭受槍擊,現在包含槍手,有兩人死亡。此舉讓之前辯論會表現不佳的拜登的連任之路,更加地雪上加霜。假設在美國總統是由川普當選。在經濟上可能會有哪些重大的變革呢?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Thumbnail
今日早間,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議員德桑蒂斯(DeSantis)宣佈退出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並表示支持川普(Trump)競選總統。這代表了川普在上半年的黨內初選中又少了一位“有力”的競爭對手。還在就只剩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Haley)
Thumbnail
今日早間,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議員德桑蒂斯(DeSantis)宣佈退出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並表示支持川普(Trump)競選總統。這代表了川普在上半年的黨內初選中又少了一位“有力”的競爭對手。還在就只剩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Haley)
Thumbnail
本文詳細介紹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和專題報導,探討川普回到白宮對企業界和美國經濟的影響。從總體觀察、企業家們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各種意見和川普讓企業家擔心的四大議題來進行全面的分析。
Thumbnail
本文詳細介紹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和專題報導,探討川普回到白宮對企業界和美國經濟的影響。從總體觀察、企業家們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各種意見和川普讓企業家擔心的四大議題來進行全面的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