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是自性的光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談到「廉」,許多人只會想到清官不收賄賂。然而,廉潔的真正意義遠超於此。它不僅是對外在物質的清白,更是對內在慾望的節制。


《莊子》有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當一個人的私欲深重,他的靈性便會被蒙蔽,心智也會變得狹隘。私心雜念就像烏雲,遮蔽了本性的晴空。那些貪求名利、權勢、享受的念頭,會驅使人做出違背良心之事,最終傷害的,是自己內在的寧靜與純淨。


「廉」的境界,在於清醒地審視內心的慾望,並非一味地壓抑,而是透過覺察,讓慾望不再成為駕馭人生的韁繩。當一個人心無貪念,行事便能坦蕩,言語便能真誠,自然能散發出本性清明的光亮,不受外在誘惑的影響。這份由內而外的清澈,正是品德的基石,也是抵禦外魔的堅實壁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ead T的沙龍
0會員
34內容數
bread 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本文從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出發,探討內在品德對生命品質的影響,闡述淨化內在、滋養生命的重要性,並以清泉比喻生命本源,說明內在汙垢如同雜草,需定期清理,才能讓生命之流保持清明。
Thumbnail
2025/09/04
本文從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出發,探討內在品德對生命品質的影響,闡述淨化內在、滋養生命的重要性,並以清泉比喻生命本源,說明內在汙垢如同雜草,需定期清理,才能讓生命之流保持清明。
Thumbnail
2025/09/0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競爭、要贏,但這種思維方式可能讓生命格局變窄。本文從道德經“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出發,探討利他的重要性,如何透過幫助他人提升自我,最終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2025/09/03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競爭、要贏,但這種思維方式可能讓生命格局變窄。本文從道德經“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出發,探討利他的重要性,如何透過幫助他人提升自我,最終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2025/09/02
現代社會,許多人對「忠」的理解僅限於對老闆或公司的忠誠。這樣的想法過於狹隘了。要知道,一個無法對自己忠誠的人,也很難對他人、對工作真正忠誠。
Thumbnail
2025/09/02
現代社會,許多人對「忠」的理解僅限於對老闆或公司的忠誠。這樣的想法過於狹隘了。要知道,一個無法對自己忠誠的人,也很難對他人、對工作真正忠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兩袖清風不能證明你的高潔,握有財富與權力也不等於濫用。」 「當人們質疑你時,要記得看向擁有這些財富權力的你能夠為世界貢獻多大的愛與幫助。」
Thumbnail
「兩袖清風不能證明你的高潔,握有財富與權力也不等於濫用。」 「當人們質疑你時,要記得看向擁有這些財富權力的你能夠為世界貢獻多大的愛與幫助。」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