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氣裡結盟|藝術家社群與非制度性連結的情感網絡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制度之外的創作生態

不論在何種時代,藝術家總會以各種形式聚集。但這些聚集,不全然依賴制度、資源或正式組織,而是出於一種語氣的共鳴:彼此懂得、彼此相信、彼此能在沉默中知道對方仍在創作。這種非制度性的社群連結,常是藝術生態中最真實、最脆弱、卻也最堅韌的存在。

語氣網絡:關係不是合作,而是共振

這些社群多半不以「合作」為前提,而是以「共振」為本質。他們不一定一起創作,但會在彼此失語時給予提醒,在創作崩潰邊緣時遞出水杯或一段話。這種語氣網絡的特徵是柔軟、不求成果、不設定角色,卻能在長期累積中構築一種深層倫理:你不必為我工作,我也會在你需要時出現。

策展人的角色轉變:從策劃者到陪伴者

在這樣的社群語境中,策展人若仍以目標導向或成果導向的思維介入,往往會失靈。因為這些關係不是為了產出,而是為了存在。策展人若要參與其中,需先卸下專業與權威的姿態,改以「陪伴者」、「聆聽者」與「時間的見證者」的身分,與藝術家共處於那段無名、無聲、卻極具生成力的空檔期。

語氣型共創:從編制外的情感流動開始

許多深刻的藝術計畫,源自一段非正式的關係開始——或許是一場不被記錄的對話、一封沒有主題的信件、一段共同散步的沉默。這些都是語氣型共創的種子,它們不需要制度命名、也不求公開展示,但往往是創作最真誠的養料。策展若能敏感地捕捉這些語氣波動,便能從非顯性的關係中發展出全新的創作策略。

非資源導向的養分場:以情感支持取代結案報告

在當代藝術資源分配日益緊縮的環境中,許多藝術家更仰賴這種非物質性的關係支持。這些支持不會寫進報告,也無法量化,卻能撐起創作的情感基礎。當我們不再將關係視為「交換」,而是一種深層的存在承諾,那麼創作也將不再孤單。社群,不是功能性的協作平台,而是靈魂交換呼吸的集體場域。

讓語氣成為未來藝術社群的結構基礎

我們無法完全逃離制度,但可以在制度邊緣開闢語氣的通道。讓那些無法言說的共鳴、未曾命名的支持、無法兌現的信任,也成為藝術生態中的一部分。未來的藝術社群若能以語氣而非契約為結構,以關係而非產能為邏輯,將能培養出一種更具韌性與靈魂厚度的創作網絡——那是我們真正能一起走遠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另一個維度的展場
0會員
24內容數
|在表象之外,持續觀看與書寫的工作| 我們不只談作品,更關心它們如何生成、被觀看、被選擇。 藝術不是解答,而是一種長期的凝視。 如果你也在尋找能深入討論的片刻,歡迎來這裡坐一會。
2025/09/03
在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單色房間》中,低壓鈉燈釋放的極窄橙黃光,只剩明暗差異。這件作品不只是光學實驗,而是一次觀看條件的拆解:顏色是光與視覺系統的協商。當嘗試以紅藍眼鏡或濾光片介入,空間感塌縮、世界陷入黑暗,揭示了感知的脆弱性。作品迫使觀者思考:當熟悉的感知被拔除後,我們如何重新理解現實?
Thumbnail
2025/09/03
在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單色房間》中,低壓鈉燈釋放的極窄橙黃光,只剩明暗差異。這件作品不只是光學實驗,而是一次觀看條件的拆解:顏色是光與視覺系統的協商。當嘗試以紅藍眼鏡或濾光片介入,空間感塌縮、世界陷入黑暗,揭示了感知的脆弱性。作品迫使觀者思考:當熟悉的感知被拔除後,我們如何重新理解現實?
Thumbnail
2025/08/03
藝術與心理健康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當代藝術從創作現場的個體療癒,到展場中觀者的共感經驗,藝術逐漸成為心理照護語境下的替代語言。本文將從藝術勞動的內在轉化談起,進入展覽設計中的共感倫理,最後延伸至藝術作為精神庇護所的可能性,提出策展應如何回應心靈需求,而非僅服務知識體制。
Thumbnail
2025/08/03
藝術與心理健康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當代藝術從創作現場的個體療癒,到展場中觀者的共感經驗,藝術逐漸成為心理照護語境下的替代語言。本文將從藝術勞動的內在轉化談起,進入展覽設計中的共感倫理,最後延伸至藝術作為精神庇護所的可能性,提出策展應如何回應心靈需求,而非僅服務知識體制。
Thumbnail
2025/07/27
這篇文章探討當代藝術在地方創生中的介入與矛盾。當藝術被政策語言吸納為治理工具,藝術家常需在行政期待與社群關係間多重勞動,失去原有詩性與批判性。真正具轉化力的藝術實踐,不應只是配合計畫,而是能撼動語境、打開結構與保留詩意空白。策展的任務,是為語氣爭取喘息的空間,讓藝術回到人的身上。
Thumbnail
2025/07/27
這篇文章探討當代藝術在地方創生中的介入與矛盾。當藝術被政策語言吸納為治理工具,藝術家常需在行政期待與社群關係間多重勞動,失去原有詩性與批判性。真正具轉化力的藝術實踐,不應只是配合計畫,而是能撼動語境、打開結構與保留詩意空白。策展的任務,是為語氣爭取喘息的空間,讓藝術回到人的身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到底要為什麼要經營社群,又怎麼會從社群變成色群啦!
Thumbnail
到底要為什麼要經營社群,又怎麼會從社群變成色群啦!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群聚 我常說創作者如果能夠群聚在一起是很好的,因為相互之間能夠交流、溝通一些概念、想法。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創意及延伸出更多的創作。今天看了兩篇文章,分別是Allie與陳亞當的文章,他們的談到了一些概念。Allie是說利用繪畫創作,嘗試著表達悲傷的情緒。陳亞當是告訴大家新媒體短視頻要靠畫面去描述場景,
Thumbnail
群聚 我常說創作者如果能夠群聚在一起是很好的,因為相互之間能夠交流、溝通一些概念、想法。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創意及延伸出更多的創作。今天看了兩篇文章,分別是Allie與陳亞當的文章,他們的談到了一些概念。Allie是說利用繪畫創作,嘗試著表達悲傷的情緒。陳亞當是告訴大家新媒體短視頻要靠畫面去描述場景,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方格子會員組成的結構分析。閱讀者佔大多數,平臺需提升吸引非創作者成為會員的效益。
Thumbnail
方格子會員組成的結構分析。閱讀者佔大多數,平臺需提升吸引非創作者成為會員的效益。
Thumbnail
對於喜愛寫作的朋友們而言, 我們事實上是被賦予一個社會職責,那就是合力擔當起維護住人類文明發展出來的最有價值的 “語言創作”,不讓它被高科技的各種應用程式, 特別是 AI,在我們不自覺之中,逐步地貶抑與蠶食殆盡。 懷著一個開誠欣賞與虛心學習的心, 我像是步入一個精心營造的花園一般的方格子。
Thumbnail
對於喜愛寫作的朋友們而言, 我們事實上是被賦予一個社會職責,那就是合力擔當起維護住人類文明發展出來的最有價值的 “語言創作”,不讓它被高科技的各種應用程式, 特別是 AI,在我們不自覺之中,逐步地貶抑與蠶食殆盡。 懷著一個開誠欣賞與虛心學習的心, 我像是步入一個精心營造的花園一般的方格子。
Thumbnail
文創創作者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經營部落格可以視為一種創意內容的生產和推廣。部落客是創作者,他們通過撰寫文章、製作視頻等方式,創造出具有原創性和價值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反映作者的個人經歷、興趣愛好、專業知識等,也能反映當下的社會文化現象。 文化創意工作 因此,經營部落格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創
Thumbnail
文創創作者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經營部落格可以視為一種創意內容的生產和推廣。部落客是創作者,他們通過撰寫文章、製作視頻等方式,創造出具有原創性和價值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反映作者的個人經歷、興趣愛好、專業知識等,也能反映當下的社會文化現象。 文化創意工作 因此,經營部落格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