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與工作經驗
我畢業於會計系,但職涯路徑可能跟大多數會計人不同。畢業後,我先進入業界累積實務經驗,之後才選擇回到會計事務所,目前在顧問部門已有 5~6 年。工作內容相當廣泛,從稅務、會計、移轉訂價到法遵等,我會依不同案子與團隊合作,解決客戶問題。這些實務經驗也成為我後續準備 CMA 考試的重要基礎。
考 CMA 的契機
一開始我並沒有計畫要考 CMA,因主管注意到我在管理會計方面比其他同事更擅長,建議我嘗試取得 CMA 證照。他認為這張證照不僅能驗證我的管理會計能力,也能在未來職涯中增加更多機會。於是,我開始認真規劃,決定報考 CMA 考試。
教材與準備策略
在準備 CMA 考試時,我遇到一個特別挑戰──台灣只有英文版考試。為了提高效率,我選擇和其他台灣考生不同的方式,飛到中國大陸考場參加中文版考試。
CMA 中文版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於 2007 年推出的中文版管理會計認證考試,考試內容與證書效力與英文版相同,採筆試形式,包括《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及《策略性財務管理》兩科,每科含 100 道單選題及 2 題問答題,及格分數為 360 分(總分 500 分)。
教材方面,我購買了高頓中文教材 Part 1 & Part 2,題庫則從淘寶購買「點子題庫」,安裝到電腦上,並下載一些題庫 App 來練習。第一科對我來說相對難度較高,尤其成本管理占比重高,中間練習題庫時,一度覺得很挫折,但實際考題並沒有題庫難度那麼高;第二科則主要考財務分析與決策觀念。幸運的是,由於我有實務經驗,在理解題目和分析案例上更得心應手,也幫助我順利完成考試準備。
時間管理與學習技巧
在準備 CMA 過程中,時間安排是最大的挑戰。我除了全職工作、偶爾需要出差,還要照顧孩子與家庭。為了擠出學習時間,我利用孩子睡後、上班空檔,或小孩到長輩家時的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和練習。後期題庫練習時,我改用手機 App,隨時隨地抓時間練習。每次做完題目,我會把錯題整理成另一個題庫,再回頭重做,確認觀念是否真正理解。透過這種系統化安排,我能在有限時間內有效提升應試能力。
考後
考完 CMA 後,我最大的收穫是給自己一個 對專業能力的認證機會。這張證照 CP 值非常高,只需準備兩科,就能取得國際認可的管理會計資格。因中文版一年舉辦三次4、7、11月;我是 4 月報考第一科、7 月報考第二科,每科約準備 2~3 個月,皆一次通過。

(若有考生需要考試的書籍[2024年版本],我免費送出,僅須負擔運費,P1&P2各一本)!如果有人想了解中文版考試的相關資訊,也歡迎詢問我,或我後續再另外分享。
也可自行參考中國地區 CMA 官網:https://www.imachina.org.cn/imanews_details/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