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筆記整理_GPT5 新時代:多模態深度學習精實操練_CCChen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嗨 我是CCChen

預計11/08參加AI中級第二場考試

本次學習策略是閱讀專業書本,增加知識累積量.

同時運用AI提示詞優化設計,嘗試自動化整理閱讀筆記.


本篇文章為 分享書本:GPT5 新時代:多模態深度學習精實操練 的閱讀整理

raw-image
raw-image


書本資訊

書名:GPT5 新時代:多模態深度學習精實操練

作者:馮方向、王小捷

出版社:深智數位(聯合發行)

出版日期:2024年

ISBN:9786267383520

頁數:約 296 頁


書本摘要

本書系統介紹多模態資訊處理技術,是一本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案例的深度學習教材。內容涵蓋四大部分:

1. 入門篇:闡述多模態處理的概念、挑戰與發展歷史,說明圖文檢索、影像描述、視覺問答等典型應用。

2. 單模態表示:介紹文字表示技術(詞嵌入、RNN、注意力模型)及影像表示技術(CNN、視覺 Transformer、Autoencoder)。

3. 核心技術與實戰:逐步講解多模態表示、對齊、融合與轉換,每章皆有案例可操作,幫助理論轉化為實踐。

4. 前沿預訓練技術:總結多模態預訓練框架、資料集、模型與下游應用,揭示通用 AI 的未來趨勢。

本書強調「學得懂、做得出來」,適合大專院校課程教材及 AI 工程師進修使用。

核心 5 大重點摘要

1. 多模態資訊處理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方向。

2. 單模態表示是多模態技術的基礎,需熟悉文字與影像的特徵抽取方法。

3. 多模態核心技術包含表示、對齊、融合、轉換四大模塊。

4. 案例實作是理解與應用的最佳途徑,每章皆有對應練習。

5. 多模態預訓練模型將成為跨任務 AI 的核心框架。

內容重點整理

本書全面介紹多模態深度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首先在緒論部分,作者闡述了多模態資訊處理的背景與挑戰,並解釋為何單一模態無法滿足人工智慧的全面需求。

在多模態任務部分,書中以圖文跨模態檢索、影像描述、視覺問答、文字生成影像等為例,讓讀者了解不同任務的實際應用場景。

單模態表示技術是多模態的基礎。

文字部分包括靜態詞嵌入、RNN 以及注意力機制的應用;影像部分則包含 CNN、視覺 Transformer 及 Autoencoder,幫助建立高效特徵表示。

隨後,本書進入多模態核心技術,依序探討多模態表示、對齊、融合與轉換。

表示部分強調共用與對應策略;對齊部分解釋注意力與圖神經網路方法;融合部分介紹雙線性與注意力融合;轉換部分則透過編解碼架構與 GAN 案例說明。

各章節均設計了案例操作,確保理論能夠落實到實踐。

最後的多模態預訓練章節,作者將近年興起的多模態大模型框架、資料集、模型結構、預訓練任務與下游應用完整呈現,幫助讀者理解多模態 AI 的最新進展。

總結來說,本書不僅是一本教材,也是一份實用手冊,適合 AI 學習者、研究人員與產業工程師使用,既能建立理論基礎,也能快速掌握應用方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本《GPT5 新時代:多模態深度學習精實操練》的筆記內容與AI初級鑑定的對應點如下:

  • L113 機器學習概念:這本筆記的**「入門篇」「單模態表示篇」雖然沒有直接使用初級鑑定中的專有名詞,但其介紹的文字表示**(例如詞嵌入)和影像表示(例如CNN)技術,都屬於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基本概念。這與IPAS L11302「常見的機器學習模型」有所關聯。
  • L114 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概念:筆記中提到**「文字生成影像」「影像描述」**等任務,這些都是典型的生成式AI應用。這部分內容與IPAS L11401「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的基本原理」和 L11402「整合應用」高度相關。

2. IPAS 中級能力鑑定與書本內容對應

AI中級鑑定要求更深入的技術知識與實務應用,這本筆記的內容與中級鑑定評鑑範圍有非常高的重疊性,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規劃」這個科目:

  • L211 AI 相關技術應用:這是最核心的對應部分。
    • L21101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應用:筆記中介紹的**「文字表示」**(包括詞嵌入、RNN、注意力模型)是自然語言處理的基礎。
    • L21102 電腦視覺技術與應用:筆記中提到的**「影像表示」**(如CNN、視覺 Transformer)是電腦視覺的關鍵技術。
    • L21104 多模態人工智慧應用:這本筆記的書名就直接點出了這個重點。筆記中詳細介紹的多模態表示、對齊、融合、轉換四大核心技術,以及**跨模態檢索、視覺問答(VQA)**等任務,都直接對應IPAS評鑑中的多模態應用。
  • L213 AI技術應用與系統部署
    • L21301 數據準備與模型選擇:筆記中提到**「預訓練模型」和「下游任務」**,這與模型選擇和微調的過程相關。
  • L23 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 L232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筆記的**「單模態表示篇」和「多模態核心技術篇」是這個評鑑主題的精華。它不僅涵蓋深度學習原理與框架**,更延伸到多模態學習這個前沿領域。

考試準備建議與重點

初級考試準備建議:

  • 專注基礎:理解書中關於單模態表示(文字和影像)的基礎概念即可。雖然書本內容較深,但初級考試重點在於基本原理的理解,而非複雜的數學推導。
  • 著重應用:特別注意筆記中提到的**「多模態任務」**章節,例如影像描述和文字生成影像,這能幫助你掌握生成式AI的應用範疇,這也是初級考試的重要考點。


中級考試準備建議:

  • 掌握核心技術:中級考試的重點在於技術深度。務必深入理解筆記中多模態核心技術(表示、對齊、融合、轉換)的運作原理
  • 關注前沿:筆記中的**「多模態預訓練」章節與中級鑑定中多模態人工智慧應用**這個前沿主題高度相關。這部分內容將是區分專業能力的關鍵。
  • 串連概念:將筆記中的單模態表示(如Transformer)與多模態核心技術(如注意力融合)串聯起來,理解多模態模型如何從基礎的單模態技術發展而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Chen的AI學習分享
1.4K會員
218內容數
關於學習經驗分享, 學習心得, 學習方法與資料整理. 1.已取得2024年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合格 2.已取得2024年 iPAS 食品品保工程師初級合格 3.已取得2025年 資策會 生程式AI能力認證合格 4.已取得2024年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合格
2025/09/07
嗨 我是CCChen 預計11/08參加AI中級第二場考試 本次學習策略是閱讀專業書本,增加知識累積量. 同時運用AI提示詞優化設計,嘗試自動化整理閱讀筆記. 本篇文章為 分享書本:機器學習的統計基礎 的閱讀整理 書本資訊 書名:機器學習的統計基礎:深度學習背後的核心技術 作者:黃志
Thumbnail
2025/09/07
嗨 我是CCChen 預計11/08參加AI中級第二場考試 本次學習策略是閱讀專業書本,增加知識累積量. 同時運用AI提示詞優化設計,嘗試自動化整理閱讀筆記. 本篇文章為 分享書本:機器學習的統計基礎 的閱讀整理 書本資訊 書名:機器學習的統計基礎:深度學習背後的核心技術 作者:黃志
Thumbnail
2025/09/06
嗨 我是CCChen 透過 AI 工具(ChatGPT-5),我嘗試搜尋並統整公開可查的網路資料,回顧自己在方格子(Vocus)自 2025/02/01 至 2025/09/06 的文章與專欄動態,整理成一份成長與改變的趨勢報告。這份報告主要是為了幫助自己檢視學習歷程、反思不足之處,並作為未來改進
2025/09/06
嗨 我是CCChen 透過 AI 工具(ChatGPT-5),我嘗試搜尋並統整公開可查的網路資料,回顧自己在方格子(Vocus)自 2025/02/01 至 2025/09/06 的文章與專欄動態,整理成一份成長與改變的趨勢報告。這份報告主要是為了幫助自己檢視學習歷程、反思不足之處,並作為未來改進
2025/09/06
2025年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考試第四場即將到來!本文深入分析前三場考試趨勢,包含題目難易度、政策走向、以及最新AI技術考點,並提供第四場應試專業建議與筆記推薦,助你順利通過考試,取得證照!
Thumbnail
2025/09/06
2025年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考試第四場即將到來!本文深入分析前三場考試趨勢,包含題目難易度、政策走向、以及最新AI技術考點,並提供第四場應試專業建議與筆記推薦,助你順利通過考試,取得證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延續xxxx,ChatGPT 產生的程式,我們將它匯入 Colab 執行看看 ( Colab 使用教學見 使用Meta釋出的模型,實作Chat GPT - Part 0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延續xxxx,ChatGPT 產生的程式,我們將它匯入 Colab 執行看看 ( Colab 使用教學見 使用Meta釋出的模型,實作Chat GPT - Part 0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Decod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Decod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Attent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Attent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