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經濟近期出現顯著降溫跡象。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八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新增就業人數僅 2.2 萬人,遠低於預期的 7.5 萬人,失業率也攀升至 4.3%,創近四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六月數據修正後首次出現負成長,結束了長達 53 個月的就業成長紀錄。這些疲軟數據使得市場對聯準會(Fed)在九月會議上降息的預期飆升至 96%,部分交易員甚至預期可能降息 50 個基點。
在Fed的決策背景下,總統川普及其政府持續施壓。川普在社群媒體上批評Fed主席鮑爾「早就該降息了」,財長貝森特也要求對Fed的貨幣政策、監管和人事進行「獨立、無黨派的審查」。川普甚至點名了哈塞特、華勒和華許為下任Fed主席的可能人選。
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引發國際間的連鎖反應。他試圖透過高關稅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但效果有限。自其上任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反而減少 2.8 萬個,且關稅負擔主要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預計至 2027 年每個家庭購買力將減少約 2,100 美元。多國並未追隨美國的高關稅路線,反而加強彼此的貿易合作,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動用 50 億加元應對關稅衝擊並推動「購買加拿大貨」政策,而墨西哥則在美國壓力下,考慮對中國等國徵收關稅。
川普也採取強硬姿態,威脅對半導體產品實施「相當可觀」的關稅,但暗示在美設廠的蘋果可獲豁免。他也揚言,若在「加徵關稅案」中敗訴,可能「解除」與歐盟、日本、韓國等國的貿易協議。此外,他威脅將啟動「301 條款」貿易調查,以反制歐盟對 Google 開出的近 30 億歐元反壟斷罰單,並計畫基於國家安全考量,限制甚至禁止中國製無人機和中大型車輛進口。
儘管政策強硬,川普也簽署行政命令,對黃金、鎳、藥品化合物等部分進口商品提供關稅豁免,並授權相關部門執行與盟國的貿易協議。在亞洲,日本首相石破茂雖然成功爭取美國降低汽車關稅,但雙方貿易協議仍未最終敲定。同時,美國法院近期連續裁定川普政府多項關稅和對外援助政策為非法,顯示其政策在國內也面臨法律挑戰。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美國科技巨頭,包括谷歌、微軟和蘋果,仍支持川普政府的 AI 教育計畫,展現出「親商」的立場。
在科技與產業領域,AI 晶片市場競爭激烈。OpenAI 據傳與博通達成 百億美元合作,計畫明年量產自研 AI 晶片,以降低對輝達的依賴。同時,亞馬遜旗下的雲端服務 AWS 也因與 Anthropic 深度合作,其 AI 業務規模和成長速度已超越 OpenAI。在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正加速,但中芯國際在生產 AI 晶片時仍面臨良率挑戰,摩根士丹利預期華為昇騰 910B 晶片良率到 2027 年才能達到七成。
其他重要國際動態包括:日本為提振經濟,將最低工資上調 6.3%,創 1978 年來最大漲幅,強化了日本央行升息的訊號。蘋果在印度市場持續擴張,年營收達 90 億美元。中國則面臨新能源汽車售後人才短缺的困境,預估今年缺口高達 103 萬人。
本週將公布以下大事: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數據、中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進出口與社會融資等經濟數據、歐洲央行(ECB)利率決策、iPhone 17 新機發表會、日本自民黨提交提前選舉書面申請的截止日,和法國政府就預算問題舉行的信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