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開書|AI時代更需要的能力:《深讀的技術》拿回閱讀思考主控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AI迷幻藥症候群,你中招了嗎?

最近在網路社群中,總會不斷聽到關於AI的各種鬼故事:用AI寫文案、寫程式、寫論文或找資料,居然看都不看就當作成品直接丟出來。甚至已經有人認為AI說的都是正確的,講也講不聽,從學術界到產業界,受害者怨聲載道,堪稱新世紀的數位瘟疫。

有人說,早在AI出現之前,這種盲信網路資訊,把閱讀判斷的能力和責任都外包給數位工具的情況已經出現,也許不足為奇。但我認為,AI的特殊在於它是透過使用者主動對話,並肯定、增強了情緒和行為,讓擬人仿真更具說服力,加強了它傳播錯誤幻覺的效果。

那為什麼隨著資訊工具的發達與便利,人們反而在無意中外包了自己「閱讀判斷的能力和責任」?我自己身為出版從業者,有一些觀察也許可以回應這樣的現象。

首先是「資訊疲勞」,閱聽眾越來越難從海量的內容當中,過濾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有用的內容,因此越來越依賴被動的投放、推薦或口碑相傳。

其次是「時間經濟」,海量的內容即使經過挑選,也還有巨量的內容需要消化。在有限且零碎的時間當中,降低獲取內容成本的企劃,自然就相繼出現──「說書摘要」和「×分鐘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等等,都證明了這種趨勢。

第三是「刺激增強」,閱讀的娛樂性和抽象收穫,有時真的不是閱讀的當下就會產生。相比電影戲劇的被動接收,好看難看大概就是2小時內的事情,但一本書有可能讀很久才讀完,獲得娛樂回饋的時間也就會拖很久。更遑論獲得所謂人生的實用性或哲學性啟發,也許是好幾年後的某個機緣才會觸發。

上面三個問題已經談到爛了,但置身在AI時代,如果我們不真誠面對這些考驗,甚至是這些問題推疊出來的「閱讀能力衰退」、「思考判斷外包」的危機,我們自己可能就會變成「新的問題」。

​閱讀能力是對抗AI迷幻症的抗體

身為編輯,我一直有關注閱讀推廣相關的出版品,當然我自己也多少有閱讀力衰退的反省,這本《深讀的技術》電子書我買了一段時間,前兩天才有空開出來看。結果在炸裂的AI迷幻文之後,看了更有感覺。

作者秋満吉彦是《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節目製作人,他坦承自己從小就不喜歡看書,但他用了一些方法拉近自己和書的距離,在人生中也有好幾個受惠於書的關鍵時刻,才成就自己企劃這個「介紹書的節目」的強大閱讀力。

他說國中時候的自己,即使是薄薄的《變形記》都沒辦法順利讀完(但當時的直譯本也確實不好讀),然而他的心中卻浮現一個危機意識:

「倘若連這麼薄的書都讀不完,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看書了。」

這就是《深讀的技術》帶讀者重新看書的起點,從薄的書開始,一天至少五分鐘,這樣也可以讀完很厚的經典。同時配合他的「ABQ筆記法」,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在意的、不懂的段落,提高自己看書的解析度,達到「深讀」的效果。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技術上」對我來說比較淺(畢竟類似的動作我每天都在做),但我很喜歡秋満吉彦在書中分享自己閱讀的經驗。

比如說,他認為《變形記》在他讀來可以是「照護小說」,但他節目邀請的來賓,卻把《變形記》讀出「繭居小說」的味道。對我來說,《變形記》大概比較像是「社畜小說」吧XD

很多人聽到「經典」兩個字就會怕,覺得那是文青或研究者才看得懂、才有資格看的東西。不諱言,因為時代或語言隔閡,有些經典不好懂,但很多包裝成「經典」的東西,其實是當時代流行的大眾文學,沒有那麼難親近。

如果你也是被數位資訊淹沒,面對內容有很多茫然和無力,不知道從何重回閱讀的人,大力推薦《深讀的技術》,把真誠閱讀的感覺和思考迴路抓回來。5萬多字,流暢好讀,不用外包大腦,相信你也可以2個小時讀完。

紙|https://reurl.cc/89Olbb
電|https://moo.im/a/doEQ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編出版會客室
2會員
11內容數
從對天吶喊、理智斷線的出版日常中精鍊出來的編輯豆知識、硬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還是有測試過方格子的 AI 建議,但拒絕使用。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還是有測試過方格子的 AI 建議,但拒絕使用。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