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都好!」的故事
她和他,曾經是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的戀人。週末的晚餐要吃什麼?「我們來試試那家新開的義大利麵店吧!」假日要去哪裡走走?「一起去爬山好不好?聽說風景很美。」每一次的對話,都像是在拼湊一幅共同的藍圖,充滿了期待和興奮。
後來,隨著生活的忙碌,他們的對話漸漸變得簡短。「今晚吃什麼?」
「都好。」他回答。
「週末想去哪裡?」
「都好。」她說。
一開始,她以為是體貼。他工作太忙了,不想讓他再為這些小事操心。他也覺得是尊重,她喜歡的東西,他都願意配合。他們開始頻繁地說著「都好!」,這三個字就像一張安全的網,把所有可能的衝突和分歧都輕輕地接住。
但是,這張網也隔開了他們。那些曾經充滿火花和討論的時刻消失了。她不再興奮地分享新發現的餐廳,因為他總說「都好。」他也不再提出旅行的計畫,因為她總是回答「都好。」他們的關係,就像那段文字所說的,成了一潭死水,看起來平靜無波,但底下卻少了生命力。
有一天,她看著他,突然覺得心裡空空的。
「你是不是覺得我很無趣?」她輕聲地問。
他愣了一下,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問。
「怎麼會?」
「我們很久沒有真正地討論什麼了。」
她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我問你什麼,你都說『都好。』,我開始覺得,是不是我的想法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
空氣凝結了。他這才意識到,他以為的體貼,原來是她感受到的敷衍。他以為的尊重,卻讓她覺得自己失去了被看見的價值。
「不是的。」他握住她的手,他的眼神充滿了懊悔。「我只是不想給你壓力,我以為,只要你開心就好。」
「但你的開心呢?你的想法呢?」她反問。「如果你都說『都好。』,我們還有什麼可以一起創造的?」
這個夜晚,他們聊了很久。他們坦承了彼此的疲憊,也承認了「都好!」這兩個字所帶來的傷害。從那以後,他們開始努力練習,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晚餐選擇,也要試著去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晚我們來做披薩好不好?」
「喔,我其實更想吃炒飯。」
「那下週去聽一場音樂會怎麼樣?」
「好啊,我們也可以先去逛逛市集!」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意見不合,但他們知道,這些分歧和討論,才是真正讓他們關係持續流動的活水。他們不再把「都好!」當成唯一的答案,因為他們知道,有交流、有碰撞,關係才能充滿生命力。
「這次連假我們去台南好不好?我想去吃小吃!」
「喔,我其實更想去花蓮,看看海,放鬆一下。」
連假你準備去哪玩呢?留言告訴我喔!別說都好了!
分享給你身旁「都好!」的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