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談】賴清德施政的困境與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自2024年正式就任總統以來,賴清德的施政表現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原本外界期待他能在蔡英文八年執政的基礎上,延續改革與穩健的外交路線,同時在內政上展現新風貌。然而,一年多來的局勢卻顯示,他的執政不僅未能凝聚更多支持,反而在民調數據與社會氛圍上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現在從幾個層面觀察他的施政問題,探討為何賴清德的領導,至今難以讓人民感受到「國家機器動了起來」。

raw-image

一、數據與成效的缺席

執政者最有力的說服工具,不是口號,而是數據。民眾最在意的,往往是物價是否穩定、薪資是否提升、居住是否安心、社會是否安定。然而,賴清德政府在這些面向,未能提供清晰且有說服力的數據。台灣近年物價高漲,年輕人對於房價遙不可及的焦慮感加深,中產階級也因生活壓力而不斷緊繃。

若政府能定期以明確數據呈現政策成效,例如生活必需品價格指數變動、公共建設進度、能源轉型的成果,人民至少能看到方向與希望。但遺憾的是,賴政府的溝通顯得蒼白,數字常被簡化為片段宣傳,而非完整、透明的報告。久而久之,社會只能感受到抽象的口號,而非實質的改善。這樣的落差,直接削弱了執政的信任度。

二、少數政府的被動與無力

2024年立法院選舉後,民進黨失去過半席次,賴清德成為少數政府的領導者。理論上,這種情況應該促使他積極尋求跨黨派合作,建立更強的溝通與協調機制。然而,實際上卻出現另一種局面:行政與立法之間長期僵持,政策推動處處受阻。

在野黨掌握多數,經常阻擋行政政策,甚至要求人事案撤回或重審。面對這種困境,賴清德多半選擇被動回應,而不是主動布局。這種「等對方出招再應對」的治理方式,使得整體政策節奏顯得遲緩。人民難以從日常生活感受到「國家前進」,反而更多體驗到政治口水與朝野惡鬥。大罷免其實就是政府被動所導致的。

三、願景模糊,缺乏領導人應有的藍圖

領導者之所以能夠凝聚社會,不僅在於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在於能否描繪清晰願景。回顧蔡英文,她曾以「轉型正義」、「能源轉型」、「國防自主」等主題,打造政策藍圖,雖有爭議,但至少讓人清楚知道國家往哪裡走。

相較之下,賴清德的願景顯得模糊。他提出過「賴17條」獲得國內外的好評,本該乘勝追擊,但「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演講,但這些內容在社會上激不起太大漣漪,雜質說反而引起爭議。原因在於,演講與藍圖過於空泛,缺乏能夠與民眾生活直接連結的具體方向。當民眾感受不到願景的重量,領導人自然難以獲得長期信任。

長久的對立,對國家並沒有好處,而是如何求取最大公約數,尋求共識,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在朝小野大的局勢下,坦白說根本做不了事。

四、政治風波與信任危機

賴清德執政初期,就面臨社會對罷免制度的激烈討論。大規模罷免行動不僅動搖了政治穩定,也反映了民眾對政黨政治深層的不滿。此時,總統理應展現高度政治智慧,提出制度性調整方案,化解對立。然而,賴清德的表現卻多半停留在表態與喊話,缺乏實際改革措施。

再加上近年能源議題、兩岸政策爭議,以及民生物價高漲等問題,政府在溝通上始終落後於社會情緒。當人民焦慮時,政府卻顯得冷淡或被動;當人民要求改變時,政府卻只用辯解與說明回應。這種脫節,逐漸演變為信任危機,直接反映在支持度的持續下滑。

當今的社會,不單要會說,也要會做。用心,自然能讓人民感受到你的誠意。想像你是公僕,而不是總統,彎下腰去做,人民會看得到。

五、國際議題與內政焦點失衡

台灣所處的國際環境複雜,總統必須在外交與內政之間取得平衡。賴清德在外交場合,延續蔡英文的親美、強化國際合作路線,這在國際上或許是延續性的穩定表現。然而,對內政的投入卻顯得不足。

民眾在乎的,始終是生活能否改善。若領導人過度強調國際形象,而忽略內政問題,就容易讓人民感覺「總統在外面很風光,但在家裡卻無能」。這種心理落差,也是賴清德在國內支持度下滑的原因之一。

帶領人民去談關稅,讓美國與台灣民眾感受的你的用心,而不是推給副院長,一直說努力去談,卻從來沒見到任何過程的討論,其實這就是黑箱。20%的關稅,說是暫時的,其實就是常態性的。打破這僵局,必須由總統親自做,才能讓國內外看到你的領導能力。

六、民調警訊:支持度持續探底

多項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一路下跌。2025年中,支持度跌破三成,不滿意度超過五成。對一位上任不到兩年的總統而言,這是嚴重警訊。數據顯示,社會對他的信任正在流失,而這並非單一事件造成,而是結構性問題的累積。

當一位總統在民調上失去基礎盤的支持,他的治理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政策更難推進,朝野衝突會惡化,惡性循環便隨之展開。如何反轉,端賴總統的一念之間。

七、若無轉型,2028前景堪憂

綜合上述,賴清德施政問題可歸納為三大核心:缺乏數據支撐的有效溝通、少數政府下的被動治理,以及願景與藍圖的模糊不清。這些問題不僅讓人民失望,也削弱了國家治理效能。

若賴清德無法在短期內調整策略,主動提出改革方案,並用數字與行動說服人民,他在2028年的選舉將面臨極大挑戰。畢竟,人民要的不僅是安慰與口號,而是確實能感受到生活改善的實際成果。

執政者若無法讓人民「提前感受到改變」,就算手握政權,也會逐漸失去民心。而一旦失去民心,任何政治權力都將變得脆弱。這,正是賴清德今天最嚴峻的挑戰。

台灣總統加油!台灣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6會員
4.6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07
柯文哲,這個名字在台灣政治舞台上,曾經代表著「素人革命」與「政治新風」。2014年,他以醫師背景、無黨籍候選人之姿,挑戰台北市長選舉。那時候的柯文哲,直白、不修飾的口條,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台灣長久以來藍綠對峙的政治泥淖。許多人對他寄予厚望,甚至視他為政治改革的希望。然而,八年市長任期結束,踏入總
Thumbnail
2025/09/07
柯文哲,這個名字在台灣政治舞台上,曾經代表著「素人革命」與「政治新風」。2014年,他以醫師背景、無黨籍候選人之姿,挑戰台北市長選舉。那時候的柯文哲,直白、不修飾的口條,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台灣長久以來藍綠對峙的政治泥淖。許多人對他寄予厚望,甚至視他為政治改革的希望。然而,八年市長任期結束,踏入總
Thumbnail
2025/09/06
在近代國際政治舞台上,美國總統向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全球最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美國領導人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本國,更會牽動全球。然而,川普上任後的政策與作風,卻讓世人看見了「失格」的另一面。他自詡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卻藉由關稅壁壘、極端談判手段與單邊主義,掀起了一場場波及全世界的貿易戰。這不僅
Thumbnail
2025/09/06
在近代國際政治舞台上,美國總統向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全球最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美國領導人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本國,更會牽動全球。然而,川普上任後的政策與作風,卻讓世人看見了「失格」的另一面。他自詡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卻藉由關稅壁壘、極端談判手段與單邊主義,掀起了一場場波及全世界的貿易戰。這不僅
Thumbnail
2025/09/05
近日在綠營內部與友好媒體間,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大罷免雖然沒有成功拉下國民黨的立委,但民進黨與罷免團體「聲勢浩大」,獲得「社會廣泛支持」,所以不能說是失敗,甚至有人宣稱「沒有輸,就沒有需要負責任」。這樣的論調,聽起來像是安慰劑,實際上卻反映出民進黨對現實的逃避。大罷免不僅是輸,而且是輸得徹底,輸得慘
Thumbnail
2025/09/05
近日在綠營內部與友好媒體間,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大罷免雖然沒有成功拉下國民黨的立委,但民進黨與罷免團體「聲勢浩大」,獲得「社會廣泛支持」,所以不能說是失敗,甚至有人宣稱「沒有輸,就沒有需要負責任」。這樣的論調,聽起來像是安慰劑,實際上卻反映出民進黨對現實的逃避。大罷免不僅是輸,而且是輸得徹底,輸得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年6月13日刊出的《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總統為封面人物,以「賴清德堅持立場」為題的專訪內容。 《時代》記者問說:「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樣
Thumbnail
2024年6月13日刊出的《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總統為封面人物,以「賴清德堅持立場」為題的專訪內容。 《時代》記者問說:「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樣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今年五月二十日賴清德就任總統職務後,能否提出有效且實質的兩岸和平方案,以能解除當前台海兩岸軍事與政治的高度緊張關係,研判將是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關注的新聞焦點。
Thumbnail
今年五月二十日賴清德就任總統職務後,能否提出有效且實質的兩岸和平方案,以能解除當前台海兩岸軍事與政治的高度緊張關係,研判將是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關注的新聞焦點。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落幕,賴清德成功當選,但得票率未達半數,引發各方關注與討論。文章分析了選舉結果、影響因素以及社會對未來的期待與擔憂。
Thumbnail
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落幕,賴清德成功當選,但得票率未達半數,引發各方關注與討論。文章分析了選舉結果、影響因素以及社會對未來的期待與擔憂。
Thumbnail
這次總統選舉、立委,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選贏的沒多開心,選輸的沒多沮喪,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畢竟民意如流水。 賴清德或許將成為傀儡。 名份上的共主,實則形同空殼。 現在縣市長、國會都是朝小野大。 這次民禁黨贏得總統選舉,失去國會多數席
Thumbnail
這次總統選舉、立委,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選贏的沒多開心,選輸的沒多沮喪,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畢竟民意如流水。 賴清德或許將成為傀儡。 名份上的共主,實則形同空殼。 現在縣市長、國會都是朝小野大。 這次民禁黨贏得總統選舉,失去國會多數席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