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纖維」林憶蓮 唱 2018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喇叭與耳機之間的「相遇學」

在這個年代,有些歌用音響放出來聽,跟用耳機聽是兩回事。我舉個例子好了,那就是林憶蓮在2018年出版的《0》專輯,裡頭有一首歌叫「纖維」。這首歌是兩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女生Tutus x Bears創作,原曲是英文歌「Angel」(專輯也有收錄當Bonus Track),中文歌詞是小寒擔綱,這首歌就是那種用不同的載體播放會出現不同效果的歌曲。

raw-image

曾經,我把這張黑膠唱片在客廳播放。清晨的陽光斜進來,有如「纖維」歌詞描寫的「往事如短絲堆集,灑落窗前光線裡」,開場的紛亂音效像把空氣打了個聚光,鋼琴落下的和弦,讓空氣中瀰漫的塵埃顆粒一個個現形。「我們是飄零在風裡的纖維,只能遠遠避開彼此的周圍」,林憶蓮的歌聲,和房間的空氣裡呼吸共頻,靠的是近距離收音、保留瞬態與殘響尾巴,「我只剩下拼湊不了你的纖維」讓人以為是林憶蓮在我面前,跟我說一個好友離去,遺憾和失落的故事。

某次,我改用耳機再聽林憶蓮這首「纖維」,開場那些幾乎聽不見的聲響,成了電影的攝影機,光影流動,回憶現形…把環境聲、呼吸、指尖掠過琴鍵的摩擦,像細砂一樣分撒在頻譜的高低處,原來,林憶蓮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變成了第一人稱…

我 也許 還想亞麻色襯衫的你

也許 還想我擁抱太過親密

也許 太仔細 喔

一瞬間,我並不是在「聽歌」,而是藉著如氣息貼耳般的動態設計,創造ASMR的近距離音場,林憶蓮的「靠近感」,就像打開回憶盒子,把聲音縮到耳朵裡,用極小的力道,說極私密的心事。這中間,聽感的改變,就是來自於我聆聽載體的不同。

raw-image

聆聽方式改變了流行音樂長相

其實,現代的人太習慣把「聽音樂」當成一種個人修行,彷彿戴上耳機,世界就被禮貌地按下隔離鍵。但回頭看這四十年,流行音樂從「外放」到「內訴」,默默地也改寫了音樂的樣貌。

很久以前,家裡的擺設必備品是身歷聲立體音響,有錢人會用玻璃展示櫃和書架喇叭,來表現一種品味。把卡帶或CD放進機器裡,像是把朋友邀請進來,在前奏鋪陳、歌手上場、和聲走位、鼓組暖身、旋律起伏,那時候的「聽音樂」,其實也是「被看見」:你播什麼音樂,代表著你是誰。

在音樂是外放的年代,歌曲製作就是起承轉合,有足夠的長度和空間,容納詞曲編唱,一首歌一個故事,一張專輯一本書。如今,音樂多半住進耳機和串流:私密、可攜、隨時換,播放清單成了心情的快捷鍵,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歌曲也越做越短,畢竟第一秒沒抓到耳朵,就成了左右滑的替代品。當音樂搬進耳朵,創作語法也跟著搬家。

raw-image

從唱故事、唱心情到唱情緒、唱感覺

過去的歌是「舞台友善」,旋律線條開展得像一條河,副歌高舉、橋段轉調,尾奏給歌手或樂手呼吸的空間。如今,創作者更像在寫「近景對白」,音色靠近、呼吸清楚,歌詞百轉千迴,或是在耳邊呢喃,從追求「遠距離傳達」到「近距離黏著」,以前的歌手唱故事、唱心情,現在的歌手唱情緒、唱感覺,當集體記憶被拆成無數的私房歌曲,流行音樂也從「獨一尊的排行榜金曲」變成「無數個社群的中心」,一方面更自由了,什麼樣的音樂都可以找到跟你處在相同微型宇宙的粉絲,但另一方面,也更孤單了,你愛得要死的歌手、歌曲、類型,坐在你身邊的人完全不知道你在幹嘛。

這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就是時代流動帶來的改變而已,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從來就不是「播放」和「收聽」的關係,重點是「相遇」,你聽到了什麼歌曲,帶給你什麼感受。回到林憶蓮的「纖維」這首歌,它是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一首歌兩種聽法的歌曲,第一次用喇叭,它是和你在一個空間裡,陪你度過那段難捱的心情(特別是那些年的生離死別);第二次用耳機,讓它緊貼著你,林憶蓮輕聲地跟你說:「你的心情,我懂。」然後你會驚訝,同一首歌透過不同的管道,穿透不同的空氣感與高低頻結合,會是兩種不同的作品。

林憶蓮現在的舉重若輕

現在的林憶蓮已經不會出版「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傷痕」、「當愛已成往事」那樣大開大闔,訴求集體情感回應的歌曲;如今聽「纖維」,或是《0》專輯中,例如「太陽系」、「晨光」、「魅惑」、「幻覺動物」、「一呼…一吸」等歌,聽著歌曲中的輕聲細語搭配著極簡的電氣,這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知道:在距離足夠近的時候,你會進入一個充滿生命哲思的世界,見證那朵野花如何成為生命之花的過程。

「纖維」很輕,卻不是脆弱的那種輕。不是振臂疾呼的談論生死哲學,而是寫成貼在皮膚上衣料上看不到的塵埃,林憶蓮演唱的一呼一吸,讓語詞一絲一縷地纏上你,然後讓你從冰冷處,往有陽光的地方挪動半步。彷彿無常的循環中,學習很多事情的必然道理。

可以 接受你斷線會有意義」,「包括你先離席 包括你我道別離」,貼近耳邊的口型聲,你會感覺這句話不是唱出來,而是把抽象的思念,在你肩膀耳邊,換成能理解的語句說出來,鋼琴用大量踏板留著和弦尾音,像纖維彼此勾連,低頻節制到近乎貼合歌聲,鼓刷與環境噪音填補縫隙….這樣的歌告訴我們,所謂「現代的聲音」,不在於音色多新、編曲多複雜、歌手多炫技,而在於這首歌,它允許我們可以和歌手,和音樂靠多近。這才是我們和音樂相遇的樣子。

林憶蓮 Sandy Lam - 「Angel」 (「纖維」英文dem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52會員
517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2025/08/27
2025年8月26日,泰勒絲Taylor Swift與美式足球明星特維斯凱爾西Travis Kelce在社群媒體公開訂婚消息。照片裡,凱爾西在花欉間單膝下跪,她俯身擁抱,我相信地球上有無數人跟我一樣,把播放清單中的泰勒絲「Love Story」歌曲,點開來反覆播放。
Thumbnail
2025/08/27
2025年8月26日,泰勒絲Taylor Swift與美式足球明星特維斯凱爾西Travis Kelce在社群媒體公開訂婚消息。照片裡,凱爾西在花欉間單膝下跪,她俯身擁抱,我相信地球上有無數人跟我一樣,把播放清單中的泰勒絲「Love Story」歌曲,點開來反覆播放。
Thumbnail
2025/08/20
台北午後驟雨,想起陳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這首1990年的作品,那不只是一首歌,更是一齣在我心中永不散場的戲。多年來,江蕙、周華健都曾翻唱,證明它的感染力跨越語言與世代。但最動人仍是原唱的樸素嗓音,那是文化謝幕前的低聲自語。心裡的那一齣戲,在午後的雨中,等不到謝幕。
Thumbnail
2025/08/20
台北午後驟雨,想起陳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這首1990年的作品,那不只是一首歌,更是一齣在我心中永不散場的戲。多年來,江蕙、周華健都曾翻唱,證明它的感染力跨越語言與世代。但最動人仍是原唱的樸素嗓音,那是文化謝幕前的低聲自語。心裡的那一齣戲,在午後的雨中,等不到謝幕。
Thumbnail
2025/08/08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電影裡,水柱富岡義勇凝視著炭治郎,心想他已經有柱的實力,回想起當年雪地裡的那個男孩。那一刻,我想起「竈門炭治郎之歌」,在這首歌之前,他也只是個孩子,如今已經長成可以背負別人痛苦的男人。
Thumbnail
2025/08/08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電影裡,水柱富岡義勇凝視著炭治郎,心想他已經有柱的實力,回想起當年雪地裡的那個男孩。那一刻,我想起「竈門炭治郎之歌」,在這首歌之前,他也只是個孩子,如今已經長成可以背負別人痛苦的男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些創作,也不一定要竄上流行榜的前列位置,也不用從每一輛貨車的喇叭上播放,才算上是有意義;哪怕只有一個人聽,哪怕只有一個人看這些文字,也是願意跟自己同在一次,哪管在何時何地,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這些創作,也不一定要竄上流行榜的前列位置,也不用從每一輛貨車的喇叭上播放,才算上是有意義;哪怕只有一個人聽,哪怕只有一個人看這些文字,也是願意跟自己同在一次,哪管在何時何地,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蘇運瑩的專輯《圓》以及其中的歌曲進行了深入分析和介紹,包括專輯製作人、歌曲筆記和編曲細節。文章同時介紹了每一首歌曲的意境,以及歌詞表達的獨特方式。
Thumbnail
蘇運瑩的專輯《圓》以及其中的歌曲進行了深入分析和介紹,包括專輯製作人、歌曲筆記和編曲細節。文章同時介紹了每一首歌曲的意境,以及歌詞表達的獨特方式。
Thumbnail
我二〇〇七年開始聽她的廣播,十二年了。從一開始每天聽到如今偶爾,從用錄音帶內錄她播的歌到用 Shazam 直接雲端辨識她播的歌。聽她的廣播知道了椎名林檎,聽她的廣播第一次聽見 at 17 和 my little airport。
Thumbnail
我二〇〇七年開始聽她的廣播,十二年了。從一開始每天聽到如今偶爾,從用錄音帶內錄她播的歌到用 Shazam 直接雲端辨識她播的歌。聽她的廣播知道了椎名林檎,聽她的廣播第一次聽見 at 17 和 my little airport。
Thumbnail
林俊逸,專輯《上好的一年》的聽點樂評文章。該專輯風格多元,曲風介於新臺語和傳統臺語之間,並集結了多位音樂界的頂尖人馬。
Thumbnail
林俊逸,專輯《上好的一年》的聽點樂評文章。該專輯風格多元,曲風介於新臺語和傳統臺語之間,並集結了多位音樂界的頂尖人馬。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