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遇過「音量競賽」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在演奏場合出現「音量競賽」的情況,通常背後不只是單純的音樂選擇,而是某種心理動機的表現。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1. 支配與控制欲

在團體裡,有人刻意拉大音量,常常不是因為音樂需要,而是要「佔位」。音量就像空間霸凌:聲音越大,他就等於把更多注意力抓走,讓別人被迫退居二線。這種行為在心理學裡常跟支配欲或競爭性人格有關。


2. 自我價值感不穩

有些人害怕自己被忽視,於是用音量當「存在感放大器」。這是一種補償行為,背後可能是「我怕你們聽不到我/看不起我,所以我要讓你們無法忽視我」。這在自戀型人格裡常見,但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是自戀,只是用了相似的手段。


3. 情緒宣洩

音樂場域也是一種社交場域。有人可能把舞台當成發洩壓力或不滿的出口。透過拉大音量,他可能在「宣示」:我在這裡,我有能量,你們得感受到。這有點像小孩大聲吵鬧來吸引父母注意。


4. 對合作的誤解

有時候不是惡意,而是缺乏合奏敏感度。他可能覺得「大聲才有氣勢」「觀眾才會注意到音樂」,卻沒意識到這會破壞整體平衡。這偏向技巧或經驗不足,而非人格問題。


如果是心理層面偏向病態,那麼「音量競賽」可能透露:


。他需要透過壓過別人來獲得安全感。

。他可能把合作場景誤當成競爭場景。

。他把「聲音大小」等同於「個人價值」。


這種狀況會讓人覺得被挑釁或被排擠,因為它觸碰到「公平合作」這條線。



另外,如果從「試音」環節,就開始大聲,這其實滿關鍵。因為試音通常只是調整狀態,不需要表演感,但他卻已經把「聲音丟出來」,那大概率不是單純習慣問題,而是心理動機。


可以拆解成幾種可能:


1. 領土標記行為

就像動物會先尿尿劃地盤,他用大聲來「先佔場」,潛台詞是:這裡有我的存在感,你們要考慮我。旁人驚到卻不好說話,等於這種「無形壓迫」已經生效。


2. 社交測試

他可能想測試現場的規則:如果我這樣做,有人會制止嗎?沒人阻止=他就確立了「可以這樣玩」。這是一種邊界試探。


3. 自我形象工程

有些樂手會把「聲音大」跟「專業」「有氣勢」劃上等號。試音就大聲,是在傳達:「我技術到位、音色厚實、不怕你們比較」。這不一定是真的有實力,而是營造一種形象。


4. 焦慮補償

還有一種反差:其實他很緊張,怕自己被忽視或怕出錯,所以用「大聲」來掩蓋細節。就像有人演講會越講越快越大聲,背後其實是不安。


此時,若旁人覺得驚訝卻又不好說什麼


。代表大家都有感受到違和。

。但因為試音不是正式演出,誰也不想扮黑臉。

。這就讓他更容易「得逞」,繼續把音量競賽化。


所以這個場景,本質上是個「隱性權力遊戲」: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誰敢出手維護秩序。



分析:


1.群體動態


在每個行業裡,都會冒出「放大自己」的人。這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比較好,而是因為群體裡總需要一些「異常值」去測試邊界。你看到的這個人,其實就是「試探群體規則」的存在。這種人會讓氣氛變得不舒服,但同時,他們也逼迫大家去想:「我們的底線在哪?」


2.心理結構


他之所以存在,背後可能是一種心理機制:


。也許他從小環境就是「不吵就沒人理」。

。也許他相信「大聲=強大=安全」。

。也許他本來就需要透過「製造對比」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從這角度看,他不是突然奇怪,而是被他的成長經驗「養」成這樣。

這些都不只是技巧問題,而是不同的「生存策略」。


音樂場合裡,其實也能偷窺到各式各樣的人性。


你有沒有在音樂或生活裡,遇過這種「音量競賽」的場面?你當下的感覺是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楠的沙龍
1會員
29內容數
二胡奏者。台中。無車生活。
夏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高中是經由考打的國四班,重考考上的。但是那時是我爸活著的最後一年,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他跟我媽之間的吵鬧更嚴重。當時我應該早就有睡不好的狀況而不自知,從國中上課都在打瞌睡,高中大學也是。 高一下還是高二?總之接在一個同學的爸爸走了之後,我爸過世。那是我看到我媽最瘋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8/31
高中是經由考打的國四班,重考考上的。但是那時是我爸活著的最後一年,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他跟我媽之間的吵鬧更嚴重。當時我應該早就有睡不好的狀況而不自知,從國中上課都在打瞌睡,高中大學也是。 高一下還是高二?總之接在一個同學的爸爸走了之後,我爸過世。那是我看到我媽最瘋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8/31
「妳教得很好!學生聽得懂」 我在職場上也一直很努力。 我原本的底子也不差。 但原來是引擎一開始就壞了。 被我媽那10歲的小孩子弄壞了。 (我的身體狀況、我的交通工具,我的心智,都因為她。 你問我為什麼那麼笨? 我不是笨,我是整個腦子都被她綁架了。 原來我等於是
Thumbnail
2025/08/31
「妳教得很好!學生聽得懂」 我在職場上也一直很努力。 我原本的底子也不差。 但原來是引擎一開始就壞了。 被我媽那10歲的小孩子弄壞了。 (我的身體狀況、我的交通工具,我的心智,都因為她。 你問我為什麼那麼笨? 我不是笨,我是整個腦子都被她綁架了。 原來我等於是
Thumbnail
2025/08/25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應該很少有人看過我破口大罵、拍桌子的畫面吧?以前到國中國小也都管不動孩子。結果像我這樣的人,人生中唯一拍桌破口大罵的對象,竟然是我媽。 從小就掛著很多疑問,然後自己又合理化為「媽媽就是那樣」,直到讓原本這種個性的我可以拍桌破口大罵到離家出走,這要經歷過多大的壓力?
Thumbnail
2025/08/25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應該很少有人看過我破口大罵、拍桌子的畫面吧?以前到國中國小也都管不動孩子。結果像我這樣的人,人生中唯一拍桌破口大罵的對象,竟然是我媽。 從小就掛著很多疑問,然後自己又合理化為「媽媽就是那樣」,直到讓原本這種個性的我可以拍桌破口大罵到離家出走,這要經歷過多大的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樂器流氓~嗩吶,這由滿月吹到頭七的樂器,幾乎一吹響了,所有樂器的聲音都被壓的打,理由很簡單,嗩吶的音色在2000Hz~5000Hz之間人類聽覺最敏銳,聲量增益最明顯的頻段,而嗩吶在這頻段的泛音音量也是最大的。 但也太大了,稍微算一下,我所取樣的聲音,音高#F5的基頻與泛音最大聲量(約2000H
Thumbnail
樂器流氓~嗩吶,這由滿月吹到頭七的樂器,幾乎一吹響了,所有樂器的聲音都被壓的打,理由很簡單,嗩吶的音色在2000Hz~5000Hz之間人類聽覺最敏銳,聲量增益最明顯的頻段,而嗩吶在這頻段的泛音音量也是最大的。 但也太大了,稍微算一下,我所取樣的聲音,音高#F5的基頻與泛音最大聲量(約2000H
Thumbnail
你覺得辦一場音樂會能賺多少錢呢?
Thumbnail
你覺得辦一場音樂會能賺多少錢呢?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Thumbnail
學習薩克斯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面臨聲音不好聽的問題。本文將分享如何透過控制氣來改善音色,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學習薩克斯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面臨聲音不好聽的問題。本文將分享如何透過控制氣來改善音色,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Thumbnail
音樂,是調整生活頻率最快的捷徑,許多醫學研究指出,選對音樂可以提升身心的療癒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能在音樂陪伴中享受快樂的生活。
Thumbnail
音樂,是調整生活頻率最快的捷徑,許多醫學研究指出,選對音樂可以提升身心的療癒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能在音樂陪伴中享受快樂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