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蘿公主高敏生活的秩序感與儀式感】
幾年前,我觀賞過一齣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傳統和式客廳裡,電視機懸在半空,兩隻貓慢悠悠走動,生活是一片片空曠的回音。劇情誇張,主角麻衣生長於屯物混亂的家庭,因失戀燒毀情書,意外獲得自由,從此化身丟物狂魔,把生活削成極簡。
(圖片截自網路,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我被打動了。
環顧我的小天地,自詡「愛物惜物」的我,總為走進家裡的每一物安排住所,視為家人。隨著歲月,它們繁衍成子子孫孫,而我也得投入更多心力照顧。難怪大家都嚮往斷捨離。
這股極簡風潮,其實是在抗議物質主義與浪費。電視裡那無垢而空靈的空間,宛如藝廊,像是解放靈魂的殿堂。
於是,我翻箱倒櫃,檢視家裡的角落:
白衣黑裙的高中校慶紀念熊、畢業紀念冊、大阪環球影城的小小兵爆米花桶……
「這些都要處理掉?」我像走在一條鋼索上,一端是解放的空氣,一端是生活的長河。
鋼索兩端我都想、也都不想握住。
斷捨離的重點,也許不在丟與不丟。
我更願意相信,那專屬於我的答案,
正像一束能平衡空氣與水的陽光,
靜靜等待我去尋找。
走訪熟悉的店舖,我看見商品依風格、材質、顏色或主題陳列。整齊、乾淨、明亮中帶著藝術感。
一葉柳從石縫迸出固然有禪意,但琳瑯滿目的圖書雜貨風,才是我的天光。
我開始為寶貝們重新安排歸宿:學習博物館「輪展」的精神,將一部分裝箱收藏,另一部分展示出來。展示櫃裡空氣流動,寶貝們大口大口吸著氣。
每日,我都為它們泡上一壺茶:
阿里山烏龍的清芬、鐵觀音的濃厚、四季春的淡雅;
偶爾是紅石榴的果香、菊花的清透、薰衣草的安神。
茶香裊裊之間,我與它們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屬於我的斷捨離,不是丟棄,而是:
一口茶,一枝筆,一場與生活物品的儀式。
在秩序與留白之間,我找到了自己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