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小小的 Tomica 汽車,成了我們家寶寶人生中的「第一次勇敢」。
他把車緊緊抱在胸前,沒有再逃走,也沒有哭著來找我。
那一刻,我知道,他正在練習一件比玩具更重要的事——為自己發聲。
但身為媽媽的我,心裡也立刻冒出另一個矛盾的問題:
「這樣會不會讓他太小氣?」
「還是其實,只有先學會保護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分享?」
⸻
故事篇:小小里程碑
我們家寶寶個性相對溫和,去公共場合玩耍時,常常不會主動去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一陣子,我甚至發現他「很怕」遇到其他小朋友,只要看到對方靠近,他會顯得慌張、不知所措,甚至立刻逃離。
回想起來,或許跟我早期的處理方式有關。當他還不到一歲時,我們在親子館遇到搶玩具的小孩,我總是習慣性地安撫他說:「我們給哥哥玩,我們去玩別的。」雖然內心有些不甘,但因為我本能地避免衝突,就牽著他離開。也許在潛移默化中,他把「靠近別人會帶來壓力」這種感受放進心裡。
在學前班裡,老師會教導孩子們:如果你很想玩一個玩具,要先問:「可以一起玩嗎?」若對方拒絕,就等到對方玩完、放回去後再拿。這是非常典型的「社交規則」訓練。不過我們家小孩的反應比較特別──當別人來搶他的玩具時,他往往只是笑笑或淡淡地繼續玩,不太會激烈反抗。反過來說,當他看到別人有有趣的玩具,他也不會出手去搶,只會默默盯著看。
慢慢地,我開始意識到:在孩子還處於「自我中心」的發展階段,如果一再要求他「退讓」,其實可能讓他錯過練習自我保護的機會。學會為自己發聲,和學會分享、合作,應該是並行的課題。只是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對父母來說真的不容易。
所以後來,在陪他去公共遊戲區時,我調整了做法:
• 若遇到態度強硬的孩子,我會果斷介入,堅定地說:「這是公共玩具,大家都可以玩。」
• 若遇到態度友善的孩子,加上對方的父母也在旁引導,我則會帶著笑容說:「一起玩!」
今天更是迎來一個小里程碑。我讓寶寶挑了人生中第一台 Tomica 小汽車,在賣場的軌道遊戲組試玩。我特意挑了冷門時段,讓他能先練習。當其他小朋友靠近時,我腦中飛快模擬各種情境:要怎麼保護他的自主權?要怎麼引導他學會合作?
結果,他做了一件讓我既驚喜又矛盾的事——當別的小朋友伸手要拿他的車時,他立刻把小車緊緊抱在懷裡!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確地「表達主權」。
我當下很欣慰,因為這代表他願意為自己堅持。但我又馬上陷入另一個矛盾:那「分享」的部分,要怎麼教?於是我柔聲補充:「軌道是公共玩具,大家都能玩;車子是你的,所以別人不能拿。只要他們沒搶你的車,就沒關係。」他沒回話,只是專注地把小車放回軌道上繼續玩。
雖然沒有言語上的回應,但他沒有再逃開,也沒有跑到我懷裡,而是選擇正面迎接這個社交場景。對他來說,這或許已經是一大步了。
⸻
媽媽的矛盾心聲
看著他第一次緊緊抱住小車子,我心裡其實又驕傲又糾結。驕傲的是,他終於願意為自己站出來;糾結的是,我還是忍不住擔心——會不會變得太小氣、不懂分享?😅
不過想想,每個孩子的社交步伐都有節奏。也許現在「先保護好自己」就是他的必修課,而「懂得分享」則會在他更有安全感的時候,自然而然開展。
身為媽媽,我可能一輩子都會在「要不要插手」和「放手讓他練習」之間搖擺吧!但至少今天,我學會跟他一起欣賞這一小步的勇氣。💛
不知道大家的孩子在面對「玩具被搶」或「想要玩別人的東西」時,會怎麼做呢?
大家又是怎麼引導的?很想聽聽大家的經驗分享
